1、1师徒制在工学结合中的应用探索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员工之间存 在衔接上存在脱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在知识应用和职业素养上不能与企业对接。应用师徒制教学的优势能够弥补这一问题,更有效的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培养技能人才 对接 师徒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各种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普遍要求是“零距离”上岗,为了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力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与“零距离对接”之间存在两个难点: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
2、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借鉴师徒制教学模式的长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 师徒制与专业课程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出发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职业素养及人的培养上尚有不足,而师徒制的教学方式恰好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环节的缺失。传统的师徒制是我国企业在员工培养上一项重要的培训模式,2盛行国外的现代学徒制为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师徒制是以培养人为出发点,通过结对的方式,
3、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专业技能和情景智慧。注重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注重人的发展,强调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深刻的理解和刻意的模仿,培养了徒弟选择和应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通过在操作中的质疑,共同完成复杂程序中的分工协作。尤其是在操作中偶尔的突发奇想,有时对操作程序与方法的反思和改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些也是注重了人的发展。因此,在现行的各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师徒制的元素,可以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到企业员工的零距离过度的问题。 2 工学结合下的师徒制 2.1 工学结合是实施师徒制教学的前提 “工学结合”为职业学校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
4、体来被职业教育束缚,彻底打破学科型专业办学模式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师傅带徒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言传加身教,学与做融入一体,这与现行的“工学结合”有着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共同追求。师带徒,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单独讲授,操作性强,徒弟学习师傅的知识、经验、工作方法。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集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部分时间则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工学交互,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步进行,学生的技能通过系统地锻炼,得以充分发展。 2.2 师徒制是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的重要渠道 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经验在承载形式、传播方式、表达形式以及文化制约性等方面都显3示它自己的特点。首先,隐性经验属于个
5、人经验或知识。其次,隐性经验是在实践中传播的。隐性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传播的特性由其非语言性决定,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环境的联系中才能得以表达与传递,理想的隐性经验传递情境,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感染,形成人际情感谐振,同时也要寓意于情。 2.3 师徒制的建设探索 传统的师徒制有其优越性的一面,现代的国外学徒制有其可以借鉴利用的一面,但是机械的强调传统的师徒制对高职院校而言未必就是完全符合实际,因为中国的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的等同于工厂,对于学生还有学制教育的要求,僵化的看待国外的学徒制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只是一个高职院校单纯地描摹国外的学徒制是没有刚性的条件可以开展的。因此,取其“师徒制”一对一
6、教学的长处,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并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灵活运用。不同的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自身特色的“师徒制”教学方式以达到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目的,就是实行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最终的、最根本的追求。近几年以来,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师徒制的应用探索: 2.4 实施课外教学,践行导师制 导师制作为师徒制的应用形式在高等学校被广泛采用,学生跟随自己兴趣方向的导师进行学习,导师通过实际应用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是有限
7、的,但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可以为学生后4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结合实际的项目载体,不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内容,根据够用、会用的原则进行学习,使学习内容更有目标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训练与实际工程经验的融合:将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例如:编程过程中对于变量及函数的命名、电路故障的处理方法等,将隐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分工协作,培养合作精神:学生自我形成合作小组及教师适当的调节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实践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精神。严格
8、的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制定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时间的意识,对阶段性目标进行验收,结合学院的优秀学生奖励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近几年的课余辅导教学,指导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就业成效较好,虽然这些学生并不是所在班级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但是通过课外师徒制的实践锻炼和学习,不断的与指导师傅交流,他们知识的应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2.5 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试点现代学徒制 结合前期课外辅导学生的经验,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也将师徒制的形式引入课堂,今年上半学期在无线电设备应用与维修课程教学实施师徒制改革,为此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核心,将整个理论知识分解到每一个实施环节,这样在每一次课程实施中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互5动和交流,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方法与经验传输给学生,课程的整体设计如下图所示,调整的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