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乌篷船摇动水乡梦很多人心中都有水乡情结,我也一直向往着一个地方,这里有着北纬 30 度的温润气候,网状的河道网住一城的历史文化遗迹,狭长灵秀的乌篷船荡漾其间,这里不仅是白墙黛瓦的水乡,更是一部浸满文化老酒的书,这就是水城绍兴。密谋许久之后,我终于在端午这个入夏时节实现了绍兴水乡梦。 鲁迅故里:解读绍兴名片 第一次来绍兴,鲁迅故里是必须去的。 故居门前小桥流水,绿波之上漂着一条条乌篷船,水乡气息扑面而来。首先参观的是周家老台门,即鲁迅祖居。这座宅子里外四进,布局严谨,是周家世代居住之地,也是目前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牌匾和陈设都在讲述着周家当年的鼎盛。 鲁迅小时候很少来祖屋,西行
2、不远是周家新台门,这才是鲁迅从小生活的地方。来到这里,我忽然觉得一砖一瓦都似乎泛着文学味儿,静静体会着先生年少时日常起居的点点滴滴。更让我兴奋的是传说中的“百草园” 。相信同龄人都能背诵两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 ,也像我一样对鲁迅笔下这个儿时乐同充满好奇与想象。如今, “短短的泥墙根”加上了栏杆, “高大的皂荚树”也不是原物,在我们看来,百草园只不过一派农家菜园的寻常景象。我一面体味着鲁迅先生的少年童趣和卓越文采,一面也在想,一些寻常的东西2在我们年幼时都被视为珍宝,这又恰恰是童年的乐趣所在吧。 故居斜对面隔河相望的是鲁迅先生幼年求学的私塾三味书屋。大名鼎鼎的
3、“三味书屋”其实很小,而且不能走进去参观,只能在门外看一下格局。鲁迅先生的课桌远在书屋一角,先生为自勉而刻下的那个“早”字被一块玻璃覆盖加以保护,远远地看不到真容。仿佛为了弥补人们的遗憾,寿家台门(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开设了一间“三余书屋” ,模拟当时的课堂,可以体会一下当年私塾的感觉。 时近中午,来到闻名遐迩的咸亨酒店,早想好了一定要来这里享用几样著名的绍兴小吃,尤其是要学着孔乙己的口气“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敞开式的店面,曲尺形的柜台上摆着茴香豆、盐水花生等下酒小菜,旧时光里的“短衣帮”们就站在这里喝酒休息,柜台旁边一张张古朴的黑色木桌木凳供人慢慢坐食。学“老绍兴”的样子,
4、呷一口温热的黄酒,嚼两颗茴香豆,很快微醺了。霉干菜焖肉、醉鱼、臭豆腐味道很“绍兴” ,吃起来让人印象深刻。坐在这里享用这样一餐正宗绍兴美味,望着酒店门前孔乙己的雕像,仿佛抓到一丝旧时光的影子。 东湖:乌篷船上看社戏 午饭过后乘车前往东湖,准备好好体验一场乌篷水乡漂流。东湖被称作一尊“水石大盆景” ,来此一看确实很有独特之处。空气清新、满目青翠自不必说,几十米高的岩壁陡峭险峻,有的地方甚至直上直下,岩壁脚下碧绿的湖水莹莹环绕,深不见底。然而,这尊“盆景”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乃人为造就。 早在汉代,工匠们便开始在这里开山采石,千百年来的人工开采凿3出了悬崖陡壁,挖出了数十米深的东湖。这些石材很
5、多成了绍兴城里的桥梁栏杆,门柱台阶;还有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的风雨染上青灰色纹路,成为老绍兴的标志色彩。无心插柳柳成荫,石材的产地也由此获得了令人称奇的秀美景观,清末名士在此基础上营建园林,山水问各式桥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成就了一处迷人胜景。 终于坐在心心念念的乌篷船上,看着两侧江南山水缓缓移向身后,恍若梦中。时值端午,所有的乌篷船上都插了一束绿色植物,闻起来有种药材的香气,问了船工才知道原来是菖蒲和艾叶。 坐在乌篷船上看绍兴船工划船颇有趣味。绍兴乌篷船的船桨一大一小,一前一后,大的是主桨,在船工身前,靠双脚控制划动,小的是副桨,在船工身侧,一只手即可拨动,因此,绍兴的船工在划船载客的同时,
6、还可以腾出手来往嘴里送几口老酒,划船、喝酒两不耽误呢! 最独特的体验当属水中看社戏。船上就是坐席,看戏的船连成片,虽没有鲁迅先生文中那么大的阵仗,看起来却也新奇。正在上演的剧目是孔雀东南飞 ,爱情题材总是最能吸引人。鲁迅小说中描写的社戏是在晚上,景致大概与我们白天看戏不同,而小说中几个少年看戏回程路上偷豆煮食的那段更让人难忘。当然,今天的我们断然体会不到当年水乡少年的乐趣,但是在风景如画的山水当中听听吴侬软语的戏文,饮一口端午节的黄酒,脚下水波荡漾,也就不知道是景醉人还是酒醉人了。 下了船,沿着“华山一条道”的石阶爬上去,路上茶园竹林香气宜人,呼吸着清甜的空气,不知不觉上到山顶。放眼鸟瞰,好一
7、幅水乡画卷。山路上还遇到了扮成屈原的小哥给路人送上端午节的香囊,节日气4氛更浓了。 沈园:乘着夜色玩穿越 沈园,原本只是一位沈姓富人的私家园林,却因为南宋诗人陆游的爱情故事有了更多的浪漫色彩。听说沈园之夜很有意思,所以游沈园就选在了晚上。 凭门票可以兑换宋币,揣着逛逛宋街。夜幕笼罩下,看着身边穿着古装的工作人员,真有点入戏了。跟随园中解说听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不禁扼腕叹息。 陆游与唐琬本是一对如胶似漆的小夫妻,无奈唐琬未能生育,被陆母棒打鸳鸯。一日他们在沈园不期而遇,陆游倍感怅然,赋词一首题于壁间,这便是现在沈园墙上的钗头凤 。唐豌见之更感悲痛,忧伤成病,也做了一首钗头凤和之,不久郁郁而终
8、。此后几十年间,陆游多次重游沈园,每每思念伊人感伤难抑,作诗多首诉说心中遗憾。如今读着墙壁上这对有情人留下的两首钗头凤 ,内心波澜起伏。 “错,错,错” ,“莫,莫,莫” ,仿佛声声叹息,痛人心扉。 喝一口“黄藤酒” ,品一品“红酥手” ,带着丝丝愁绪游园,最后来到双桂堂会,观看沈园的夜间大戏,顺便舒缓情绪。演出包含了越剧、黄梅戏、歌曲等表演形式,颇具观赏性。越剧婉转曼妙,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真的置身那个年月的一场堂会,时光似乎停滞。 老街:老绍兴的市井情怀 像绍兴的黄酒一样,绍兴城也贵在一个“老”字。虽然今天的绍兴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但真正有味道的还是那些老街、老巷、老居民。曾5经去过一些江南古镇
9、,据说那里的住户并非真的居民,而绍兴城老街的居民却是真正在这里过着悠长的日子。 一早乘坐三轮车随意来到一条绍兴老街,站在街头,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让人仿佛置身画中。苔痕淡淡的青石板路不是一马平川的笔直,而是弯曲成美好的弧度,使街道不能一览无余。两侧白墙黑瓦的民居相隔不过数尺,真是一条窄窄的老街巷。据说这里的建筑多建于清末,还保有数十个老台门。闲散地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观看两侧商铺和民居。其间第一次吃到绍兴名点“奶油小攀” ,真的很神奇,不知是原装的西点,还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遇到一间较为清静的茶楼,上去叫壶茶水,在跟茶馆老板攀谈中了解到,绍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食“五黄”的讲究,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雄黄酒。雄黄酒恐太强烈,难以驾驭,其余“四黄”也一时难觅,老板便送了我一只粽子应景,味道还真不错。临窗小坐一阵,看着窗外河道上间或划过一条乌篷船,船上的人在看我,我也在看船上人。 老酒、老街、老台门、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这些绍兴的代表物都带着时光的色彩。 舌尖上的中国中讲到,用稻米酿出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而乌干菜更是经历时间的转化,越陈越香,乌毡帽、乌篷船是旧时绍兴的人文符号,穿越漫长时光流传至今。 “老”字真是绍兴的精髓。 这个端午节过得悠闲惬意,与我心中的水乡隋怀十分契合,想来乌篷船定要在我脑海中荡漾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