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故事哲学道理哲学产生于人们对生活、实践所提出的问题的追问和反思,生活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本文以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为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 ,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
2、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让人“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得有失,缸中的小孩得救了,失去的只是一只水缸。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
3、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中度过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的人生的得与失,将会觉得
4、人生很迷茫。以前经常听人说为了奋斗事业失去了很多,但是他在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不是吗?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得必有失。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永远弥补不了,这就是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来正确的面对人生得与失。失去令人心痛,也令人悲哀,而人生最难能可贵的特质在于明知道会失去,却仍勇于追求。这一点也不矛盾,比失去更严重的是,人人都知道自己最后会死,但我们每个人不都仍设法好好的活?而且不停地做生涯规划,让自己如何活的更好。 失去之前是获得,以及拥有。如果没有得,也就不会失。如果我们不想为失去伤心,也就不必费力气去追求,强求不得。也许,你辛辛苦苦得到的,不是你梦里寻它千百度的东西,
5、也许追求的东西永远是水中3月,镜中花。但它却照亮了你人生遥远的希望。 二、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在司马
6、光砸缸故事中,司马光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解救他的同伴,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他的同伴掉在了一个很大的大水缸,并且这个大水缸太深,况且他们也搬不动,这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司马光和他同伴的意识为转移,正是这种客观存在作用于司马光和他的同伴的脑,同样一种的客观事物在司马光和他同伴的脑里形成不同的意识,这说明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他的同伴都被吓跑了,而司马光却用石头把大水缸砸破,缸中水一流出来,落水的孩子也得救。这从马克思哲学唯物论角度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正确的意识能指导
7、人们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但意识并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而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一种具体事物作用于另一种具体事物发生改变,在这个故事中,司马光通过具体的物4质石头,使另一种具体事物水缸的形态发生改变。最终营救了同伴的生命。 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不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生活中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刀
8、切” ,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矛盾。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正是从矛盾特殊性出发,正确的认识到当时的特殊情况,当时的情况是他的一个同伴掉在了一个大水缸里,按照常规,假如有人掉在水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人从水中救出,让人脱离水;而放在司马光面前不是这种情况,而是个大水缸,一是水缸太深,二是水缸太重,司马光和其他的小伙伴不能直接让人从水中救出,司马光也没有跳如缸中救出落水的伙伴,而是用石头把水缸砸破,水从缸中流出,让水脱离人,情况具有特殊性,司马光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救了落水的同伴。 四、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
9、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5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在这个故事中,社会存在就一个小伙伴掉进了一个大水缸中,由于客观条件和小伙伴的主观条件的限制,不能从水中直接施救水中的孩子,而社会意识就是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形成的对落水孩子的不同的施救办法。这个原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这里石头具有能砸破水缸的属性,能满足司马光救人的需要,而司马光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另外,价值观不同,人们认
10、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对待伙伴落入水中这一情况,司马光与其他小伙伴的价值观的不同,致使对施救水中的伙伴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在那情况危急的情形下,司马光的施救办法的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从客观存在的一切出发的前提下,要自觉的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少走弯路。 以上是对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为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从四个角度做了一些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讨论。总之,哲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周边的生活琐事,再进行不断的追问和反思,总能悟出一些哲理,为我们人生的道路指明方向。同时,我们应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学习,把它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3 康德,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http:/ 5 思想政治(4 必修):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