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未”与“末”.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539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未”与“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议“未”与“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议“未”与“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议“未”与“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议“未”与“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小议“未”与“末”摘 要:日语中的意味和意?是一对类意词,大野晋先生在讲二者细微差别的时候从构字角度讲到了“未”与“末” 。汉字“未”与“末” ,从字形上来讲区别甚微,可是意思却大有不同。本文通过比较几部权威字典,证明大野晋先生所说的“味”不是“上细下粗树梢般的、不充分、微的感觉” ,他可能混淆了“未”与“末” ,并详尽辨明两者的不同。 关键词:未 本 末 说文解字 新明解 大野晋先生的日本? (岩波新?,1999)第一章?敏感中讲到的一些词语的细微差别让笔者受益匪浅,因为这些问题以前没有碰到过或者说碰到过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是些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这本书中大野晋先生讲意味和意?的细

2、微区别时非常具体地讲了味的由来。因为有同一个意字,不同之处可能就在味和?的区别上。看过大野晋先生的解释说明之后,有一点不敢苟同,即“未”与“末”的问题。 一、大野晋先生对“味”所做的解释说明 味、口(口偏)未()付。口何?。 未何。 未字本一?字。 木下方短一付本。?、 木先方短一付未2。 未伸木先端。充分。微、。味口未二合成、口中生微。 其中有这样的讲述:未字本一?字。木下方短一付本。?、 木先方短一付未。即“未”和“本”是一组对字。 “木”下有一短横为“本” ,与此相对, “木”上有一短横则为“未” 。 二、 “未”与“末”的不同 “未”与“末”不管在字形上还是释义上都是有区别的,下面分别

3、从造字法和字义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从造字法角度解释 根据董连池说文解字考证上的记载,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应该说与“本”对应的是“末”而不是“未” 。高更生的汉字研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在“木”下方竖处加一点(后变为一短横)是“本” ,表示树根的所在(“本”的原义是“树根” ) 。 “木”上方竖处加一点或一短横,是“末” ,表示树梢的所在(“末”的原义是“树梢” ) 。以上是从造字法的角度来说,与“本”相对的应该是“末”而不是“未” 。在说文解字中与“木”有关的古代汉字中也没有“未”字,因此大野晋先生的说法可能受“木上一短横为未” ,上细下

4、粗如树梢的想象的影响,颇有主观臆测的可能。 (二)从字义层面解释 3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华版现代汉语辞海中对“未”和“末”的解释, (703 页)未:没有:未婚/未成年;不:未详/未可厚非;地支的第八位。 (462 页)末:梢,尖端:末梢/本末/末大不掉/末大必折;不重要的:末节;最后的、中了的:末班车;碎屑:粉末。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辞海是这样解释“未”和“末”的。(1766 页)未:文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 ;表示动作没有发生,相当于“没有” “不曾” “尚未” 。 ;地支第八位;姓。 (1172 页)末:树梢:;泛指事物的末端,末尾:;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末指工商业:;细的

5、粉末:;最后的:;非根本的,不重要的:;传统戏曲中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姓。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未”与“末”也有相似的解释说明。(1314 页)未:没(跟“已”相对):成年 不:便/可厚非 地支的第八位。 (896 页)末:东西的梢;尽头:梢/秋毫之 ;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倒置/舍本逐;最后;终了;末尾:春/班车;(儿)末子:锯儿/茶叶儿;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以上是当前几本权威辞书对“未”和“末”做出的解释。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对“未”的解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末”的解释亦是如此,大致上都肯定了与“本”相对的是“末”而

6、不是“未” ,有很多类似“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的词语。而“未”全然没有和“末”相同或相近的释义,本义只是大体用来表示否定。 (三)从日语新明解角度 4下面仍然从释义的角度看新明解词典对二者做出的解释。 (1335 页)未:。事行(状?)。 未知、未然 ?、?教 、未来。 (725 页)末:本?物、一番先()部分。木末=梢 ?。月(年)?初 ()先?期。 (将来)? 末世?法衰?代。 世(?) 家系後生人。 (=一番下)男 最後的?果。 亡命?自? 可以看出新明解的解释与汉语的意思是大致吻合的,在很大程度上与汉语是一致的。这或者可以说是汉语对日语重大影响的一个体现吧。 以目前手头上的资料为依

7、据,笔者认为无论从造字法还是从释义上来讲, “末”都不同于“未” ,它才是真正与“本”相对表示“树梢”的汉字。据此解释“味” ,它全没有那种上细下粗树梢般的、不充分、微的感觉,按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它的本意只是“舌头或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即味觉和嗅觉,而日语中它的本义是味觉上的,即舌?食物触起感。 (甘、辛、?) ,这可能是由于在汉语东渐的过程中产生了词义缩小,但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是由“未”而引起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在以后的日语学5习、日语教学和中日交流过程当中,我们要力争正确无误地理解、掌握、使用每一个词,实现正确度最大化。 注 释: 大野晋.日本?M.岩波新?,1999:29. 高更生.汉字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9. 参考文献: 1大野晋.日本?M.岩波新?,1999. 2董连池.说文解字考证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3高更生.汉字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新华版现代汉语辞海Z.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现代汉语辞海Z.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 6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金田一京助等.新明解(第五版)Z.三省堂出版社,2004. (苗占婷 湖北襄阳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441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