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556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与对策【摘 要】 当前各级各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对体育功能的弱化、素质教育难以落实等。解决的对策主要是:改变“成绩第一”的观念,把素质教育作为衡量学校发展的唯一指标;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体育锻炼意外伤亡保险制度等。 【关键词】 学生;健康水平;下滑原因;对策 从 2012 年的学生“长跑猝死”现象,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滑趋势;从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到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面对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这些现状造成的原因,

2、以及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能为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哪些实质性的工作? 一、学生健康水平下滑的原因分析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在成立宣言中给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三个方面,给出了健康所包含的所有方面,这也是专家学者们共识。第 6 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与前一个五年相比(2000 年-2005 年) ,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2或恶性事件如:清华大学学

3、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肇事杀人案,引起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此类现象不但反应出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出现了问题。 那么,这些个现象是怎么出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学生健康水平的下降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从孩子出生一直到上大学,甚至于到其走上社会,成家立业,健康与否不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有可能还会影响到下一代。学生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但与社会、家庭有关系,也和学校体育教育密不可分。所以,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要把视角放大来看。 1、追求文化分数的“素质教

4、育” ,忽视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教育 迫于升学的压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育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体育教育。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子,从孩子开始上学,基本上告别了步行上学的时代,车送车接,回家就学习,写作业到后半夜,加上平时的这个辅导班,那个培训班,结果就是孩子们没有了锻炼时间。只追求文化分数的“素质教育” ,忽视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同时, “电脑”“手机”等占领了许多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2、学校对体育功能的弱化 学校对体育锻炼缺乏应有的重视,被“挤压”现象突出,所谓的担心“安全” ,家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投入包括体育设施投入在增加,体育的空间却在被持续挤压。校园里的体育

5、活动越来越少的重3要诱因是,家长与学校在校园体育安全隐患方面的冲突,孩子在体育运动时很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万一发生事故,学校真就吃不了兜着走。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学校的体育课从大球到小球“越练越轻” 。 3、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健康水平的下滑,从根本上是由于教育没有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学生深陷繁重的课业负担等原因引起的。课业、学业成了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水平、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和导向,其结果就是全社会把所有的精力和关注力放到了学生的文化学习效果上,没有将德、智、体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学生健康水平提升的对策 学生健康水平的下降,要引起包括家庭、学校在内的全社会的重视,形成社

6、会、学校和家庭 “三位一体”的合力,倡导和全面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1、在观念上改变“成绩第一”的衡量标准 要真正改变学习第一,成绩第一的这个对学生、对学校的衡量标准。为了追求考分,不少青少年周末也要补课,参加各种辅导班,把有限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体育锻炼自然就被放弃,体育课不受重视,不仅是学生家长、老师,整个社会都应该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 2、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衡量学校发展的唯一指标 转变学校的评价标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衡量学校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转变,使学校不断落实国家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4知识传授转向学生思

7、维能力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轻负担高效益地发展。 3、从小培养孩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培养体育锻炼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学校、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氛围,鼓励家长和孩子利用节假日、空余时间,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青少年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中。 4、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要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它对学生进行实时、有效测评、类比。测试结果的准确、及时汇总并分析,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简便易行的测试方法,可以使学生自己检测锻炼效果。 5、体育课堂教学要发挥实质性作用 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学

8、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若干年,但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的提高并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这一现实值得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体育课堂教学并未发挥出实质性作用。 6、建立体育锻炼意外伤亡保险制度 从保障机制上改变,由政府筹资建立体育锻炼意外伤亡保险制度。在高校校园里,除了球类等趣味性运动项目受到部分学生追捧外,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运动习惯,有的学生把上体育课和晨跑视为负担,只出工不出力。因为缺少锻炼,运动中的伤害时有发生,因为害怕发生意外,体育教学也降低了难度和强度。多例学生上体育课的意外伤害、甚5至于伤亡直接导致了学校因噎废食的取消长跑活动的举动,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是学校走了极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也反映了学校的无奈。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工作,所有的因素与对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学生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并且锻炼得有效果。确保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要发挥各种资源的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们养成主动追求健康的行动,并把这种追求的过程,保持一生。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黄飞军.大学生体育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5). 2 吕琦,王裕桂.大学生心理倾向对体育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7(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