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706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摘 要:济慈的夜莺颂不单是艺术之美的陶醉,还渗透着强烈的现实感。夜莺代表的世界宁静而美好,而诗人所处的世界充满纷扰与痛苦,这一不可协调的中心矛盾贯穿了全诗。诗人坚持独特的诗学原则,巧妙运用多种创作技巧,凸显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接壤下的矛盾冲突,体现了诗人浪漫与现实兼容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夜莺颂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矛盾冲突 “济慈一生,诗作颇丰,长诗短颂,流传千古,而在众多的诗作之中,艺术水平最高、思想内容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济慈风格并反映他的人生观、哲学思想的当属他的心泪之诗夜莺颂 ”1p62,这是现实主义的土壤而绽放的象征着梦想的浪漫主义花朵,是诗

2、人令俗世惊叹的生命绝唱。诗人以客观冷静的视角审视两个不同的世界,突出表现了乐土与俗世、短暂与持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矛盾冲突的完美载体 夜莺颂极富艺术感染力,诗中通过巧妙运用的创作技巧(栩栩如生的意象、移情,象征手法的运用) ,给读者以美感刺激。这些创作技巧使诗歌达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也是诗歌矛盾冲突的完美载体。 首先, “济慈是西方诗坛上纯粹用意象说话的第一人。 ”2p76夜莺颂中“每当济慈提到一个概念或一种想法时,他总是将其表述成一个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他的无数比喻象 16 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2家的塑像一样生动、有力。 ”3p52 举诗歌第五节中的描写为例: 这白色

3、的山楂/牧野的蔷薇/绿叶丛中易凋的紫罗兰/还有五月中早开的鲜花/这挂满露珠/含苞待放的麝香玫瑰/和飞虫嗡嗡的夏夜 白色山楂、牧野蔷薇,麝香玫瑰等都是视觉意象,除此之外,诗中还糅合了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等。 “济慈是敏感的感觉收集者,组织者和传送者。 ”3p52,他独具匠心地利用读者的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将自然之美给予他的印象诉诸与感官意象,引起读者脑海中对美的想象。从而使诗歌中所呈现的各种意象不仅构成了一个声韵丰美,色彩绚丽,意境奇妙,引人入胜的世界,还生动逼真,可触可感。使得诗人在听了夜莺的歌声后的复杂感受跃然纸上。 夜莺颂的意象之美不负 20 世纪初美国“意象派

4、”诗人和评论家 Amy Lowell 在她的济慈传中的赞美:“开始就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生动而富有启发;使人觉得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 ”4p849 其次,在夜莺颂里,济慈以移情手法统摄他与夜莺的感受,达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从而构成“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文心雕龙?神思 )的审美意象。5p89 济慈在 1817 年 11月 22 日给本杰明?柏莱的信中写道:“如果一只麻雀来到我的窗前,我就进入它的存在,衔起一颗石子”6p865-866。如信中所写,他利用移情的手段,自然地与夜莺合为一体,从而抒发他在理想与现实对立中的体悟。移情亦是象征手法中的情感象征,既使整首诗歌

5、的感性美得以升华,也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现实感,旨趣深远生动。 “济慈采用具体的语象、独特的技巧,像艾略特(T.S.Eliot)所说的那样, 避却情感 ,3站在语境之外洞察一切,融于语境之中体验一切,以达到景中之景,象外之象,从而剖析人的情感世界的一个侧面。可以说,这不仅把浪漫主义诗歌的想象原则发挥至极,也应和着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某些道理,并惟妙惟肖地描画出人类情感的孤独和无奈处。 ”7p30 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接壤下的矛盾冲突 艺术之美是济慈信仰的另一种生活感受。而通读全诗, 夜莺颂中除了理想王国的描写之外,还有对黑暗痛苦的现实世界的描写。如王佐良所评, “在几个颂歌中,此颂最实, 世

6、界的苦难也最显。 ”8p71 理想与现实,明丽与黑暗,快乐与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在浪漫想象的骨架上附上厚重的现实感,形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接壤,并引发层层矛盾冲突。 1.乐土与俗世 济慈在夜莺颂中描绘了乐土(夜莺的世界)和俗世(诗人生活的世界)这两个不同的空间。俗世使他备受煎熬,诗人说“我的心在痛,昏沉沉地麻木,把我的感观折磨。 ”但他听着夜莺的歌声,恍恍惚惚进入了梦境, “仿佛饮过迷药,又似刚把鸦片吞服,全身沉向忘川河” ,来到了理想中的乐土夜色柔和,微风浮动的夏夜,香气袭人,有白色的山楂,牧野的蔷薇,挂满露珠的麝香玫瑰,令人如痴如醉,然而诗人沉醉在这些美景之中时,偏偏又联想到

7、了俗世间的纷扰这是个满目哀伤的世界,瘫痪、残发、惨白、憔悴、夭亡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新生的爱情转眼就凋亡了,连美神也难保她明眸的光辉。寥寥数语中,诗人揭示了俗世的罪恶,俗世的悲剧,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4王佐良曾提道, “夜莺颂有一个中心的矛盾,即夜莺所代表的想象世界和诗人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矛盾”8p71。乐土与俗世的矛盾冲突从本质上来说是济慈心中理想生活与现实人生的对立,他渴望在俗世中找到一方心灵的净土,于是创造了这片欢乐的土地。这不是消极避世,恰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仍充满希望,他坚信着这样一片乐土是真实存在的。就像在权威版济慈诗集中编者米连?亚洛特提到, 夜莺颂这首诗,追述创作情绪的开始、属

8、性和衰落的过程,表现了济慈试图在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中,以及痛苦与愉乐之间体悟自己的感觉。 2.短暂与持久 济慈一直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永生状态,在夜莺颂中,诗人移情于夜莺,就是为了寻找永恒的天堂。他甚至说:“他曾多次差点爱上了寂静的死神” 。他在诗歌中对死神频频赞美:“现在的死亡变得多么壮丽” 。其实,他追求死亡,赞美死亡,都是为了进入夜莺的世界,那个艺术化的天地。他又说:“你不会死去,不朽的神鸟!”他给夜莺不死的承诺,其实是为了达到自己追求的永生。可是这永生是短暂的, “孤寂!这两个字犹如钟声,驱回我伫立的地方!”当夜莺的歌声消失,又将他从梦境拉回现实时,之前的美和永恒仿若昙花一现,短暂与持久在

9、那一瞬间碰撞冲突,显得那么短暂和令人惋惜。 同样,济慈诗化的一生也是短暂与持久的矛盾。他年仅二十五岁就与世长辞,他的全部创作时间仅有五年之久,然而在短短的五年中,他却留给了后人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肉体虽然不能永生,然而他的光辉诗作却随着时光的雕琢散发出更璀璨的光芒,受到了愈来愈多读者的喜爱。他天才的情思和高尚5的人格受到了无数读者的敬仰。有人曾说,如果他不夭折,如果他能活到莎士比亚的年纪,他的成就会超过莎士比亚。济慈与雪莱,拜伦并称于世,他的诗直接影响了维多利亚时代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丁尼生和勃朗宁,雪莱曾称赞济慈为“一颗露珠培养出来的鲜花” 。济慈的一生可以用短暂和持久来概括,短暂的是生命,长久

10、的是艺术。 3.现实与理想 济慈从小不幸,由于家境的贫寒,他在 15 岁时被迫辍学,给一位外科医生当学徒。他才华横溢,却受尽了疾病的折磨和保守派书评作者的恶意中伤。就连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等诗人在一开始也对他及其冷淡,甚至轻视。就在他生命将竭之际,他的伟大成就都未被世人广泛认可,连他自己都不敢肯定自己的成就究竟有多辉煌。就在 1820年,他转移去意大利养病之前,他曾说:“我想死后,我将会被追为英国诗人。 ”这是一个凄惨现实与美好理想形成鲜明对比的谦逊愿望。 英国文学的光荣传统的作者安娜特曾经指出:“济慈从不属于为艺术而艺术一流,尽管这一流派声嘶力竭地断言他是他们的一员,他也不是颓废的

11、浪漫主义作家。 ”济慈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不同。华兹华斯向往过去的封建社会,拜伦的诗中笼罩着悲观与绝望,雪莱的诗有着乌托邦的气氛。而济慈,他所歌颂的美都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夜莺颂和希腊古翁颂一样,同是构建在理想与现实交织的体验上,同样经历了从现实到理想再回到现实的过程。 夜莺颂创作于 1818 年,当时他亲爱的弟弟因肺痨不幸离世,他自己的病情也愈加恶化,他与范妮?布恩小姐的感情面临破碎,而且在保6守派的排挤和打压下英国一些权威杂志都将他创作的诗歌拒之门外。亲情、爱情、事业、健康一一崩塌,残酷现实使得他身心疲惫,感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痛苦。相传,月圆之夜,午夜零点,夜莺会飞上最高的玫瑰枝,将尖锐的

12、玫瑰刺深深地刺进自己的胸膛,然后发出高亢的声音。它大声歌唱,歌声婉转,直到心中的血流尽,将花枝上的玫瑰染得鲜红鲜红。而这夜莺正是济慈本人的化身,他用自己的心血创作,来歌颂他理想中美好的国度,以此来反抗现实生活的不公和痛苦。 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接壤的启示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济慈绝不是资产阶级批评家所说的那样一个纯粹追求艺术形式的大师。相反,他的艺术灵感来源于他深深扎根的现实社会。他以艺术之美去和黑暗丑恶的社会的现实形成对比,因此济慈在夜莺颂中以自然、艺术和感官的享受构成一幅理想世界的蓝图。济慈有着“诗仙”李太白瑰丽多姿的浪漫情怀,却怀着“诗圣”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13、颜”的现实追求。 可以说, 夜莺颂 ,这朵惊艳世人的诗界奇葩是浪漫主义基于现实主义肥沃的土壤而绽放的,在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完美载体的协调下,诗歌的主题层层递进,从“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艺术审美观,到诗人自身虽身处黑暗痛苦的世界,但他的心从未消沉,而是化痛苦为力量的源泉,以艺术为武器,与现实抗争到底!“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是济慈矢志不渝的信仰和追求,他曾这样谈起过:“我只敢肯定感情是神圣的,想象是真实的想象所捕捉的美一定是真实的无论他是否存在过”也许有人会说, 夜莺颂中描写的远离喧嚣,鸟啼婉转,花7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的美好场景在济慈的一生中是不可得的,而且诗中出现的诸位神仙,如酒神、诗神等在现

14、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诗人这样的描写是过于让想象力信马由缰了。但夜莺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济慈心中由夜莺歌声所触发的感情也是真实的。 夜莺颂中所描写的幻想乐土或许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一一找到对应,但这种美所带给人的震撼和济慈当时被夜莺打动的瞬间是一致吻合的。济慈一生坎坷,难得有这份完全陶醉在美的意境之中的时刻,他不想这份美转瞬即逝,于是他用自己的笔将它永远地保存。夜莺世界的美在济慈的心中,也在世界读者的心中得到了永生!这种美是由他的浪漫情怀和现实体验创造的。济慈从不是一个消极避世之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不符合他的性格,相反他积极乐观,清醒深刻。 夜莺颂里所展现的衰老、死亡、爱情消逝都是

15、他真实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他渴望通过他所创造的美的世界激起人们对新世界,新生活的憧憬,点燃人们心中希望的火花,从而与现实中不美的一切做顽强的斗争。 参考文献: 1刘建国.论济慈和他的夜莺颂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第 2 期,1999,第 62 页. 2赵亚麟.诗化人生和美的结晶济慈与他的秋颂 , 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 期,1997,第 76 页. 3夏玉红.济慈美的赞美者, 外语学刊 ,第 2 期,1997,第52 页. 4转引自王佐良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 ,商务印书馆,81987 年 2 月版,第 849 页. 5奚晏平.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外国文学评论第 2期,1993,第 89 页. 6Abrams, M. H.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4th ed. Vol.2. New York,London:W.W.Norton Company.1979. 865-866. 7罗益民.济慈颂歌的感性美,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1 期,1997,第 30 页. 8王佐良.华兹华斯?济慈?哈代, 读书 ,第 2 期,1987,第 7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