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析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摘 要:网络以其信息量大、虚拟神奇、形式自由、速度快捷等特征,受到青少年的广泛青睐,并迅速成为他们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基于网络而形成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特征;青少年;负面影响;对策 一、绪论 1984 年,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桥布森写了一部名叫神经浪游者科幻小说,小说描写了电脑网络把地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联系在一起的新时代,预言了未来社会,网络将会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场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时间仅仅过了不到三十年,这个预言就在现实生活中得到
2、应验。截止 2011 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 21 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 年 1 月 15 日在京发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全年新增网民 509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比 2011 年底提升 3.8%。手机网民达到 4.2 亿。其中 10 岁到 39岁的青少年网民规模达 4.49 亿,占全部上网人数的 79.7%。 今天,以互联网作为载体的网络文化也早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然而,人类享其惠泽的同时也受其毒害,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传布的黄色、暴力、变
3、态信息等的影响,网络文化里那2些不健康的内容,严重威胁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社会化。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有其突出优势。与传统文化的普通文本形式相比,网络文化形式更加多样、灵活,特别是网络的双向互动性,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文化的积极参与者。目前网络文化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特征。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其一、网络文化载体的开放性。互联网作为文化的载体,是由许多网络组成的网际网,各个网络互联互通。来至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思想、文化,以极大开放性的特点不断地呈现在网络当中,开放的网络为网络文
4、化提供了崭新的载体和空间,因此网络文化在形态上具有超文本性,超链接性,使得网络文化可以无限开放,无尽发散。 其二、网络文化主体的自由性。网民作为文化主体,可以得到自我个性最大发挥,展示真实的自我,人们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创作发布自己的所思所感、在此可以得到心情的最大宣泄,可欢喜也可忧愁,因为网民在网上具有虚拟身份,不像现实中那样受到各种身份的限制和约束、惩戒机制。 其三、网络文化内容的共享性与丰富性。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均为共享,且内容极大丰富,信息量不会因使用而减少或消失,网络文化伴随互联网可以自由传播,而且传播面广、速度快,甚至可能会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文化的碰撞、交融
5、,从而产生新3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其四、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伴随数字化进程,现实的客观世界被转换成了数字化时代,从而赋予了网络文化虚拟性特征,使文化以虚拟的方式呈现出来。网络文化世界的虚拟,不仅是文化信息的虚拟,更重要的是文化主体的虚拟化和文化活动的虚拟化。在虚拟文化世界中,任何个体都可以匿名的、虚构的身份,甚至多重的角色表现自我并与其他人或群体发生各种关系,进行文化交流。其交流的对象也可能同样是虚拟的。在虚拟的语境中,其言说的内容也可能是虚拟的。 其五、网络文化的去中心性。由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并不像传统文化已经被社会控制重视并且占领,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文化的边缘,在这个由于网
6、络文化虚拟性的特点和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对于传统社会的权威进行了解构,并且和其他各种形态文化模式包括各色亚文化,鱼龙混杂,因此在这个文化世界里面,没有所谓的权威,这以文化特点一方面使得各种思想富集起来,减少因偏见造成的更广阔的视阈,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消解了基于一定社会现实的价值判断的合理性存在,使得吸收的人无所适从。 三、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 正是因为网络文化具有以上的特征,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容易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难于抵挡其害。 首先、 “异文化”侵袭青少年文化根基。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于是非判断是比较模
7、糊的,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鉴4别能力,和基本社会经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由于网络作为载体的强大磁场力,使得一些正面的东西没有系统的灌输入青少年的内心,反而过分偏向于吸取娱乐化的东西。如近些年的韩流,日族等等都是突出代表。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民族文化尚未在其思想深处扎根,对外来网络信息流的免疫力和识别力相对较低,容易造成意识形态西化和本土文化根基的动摇,这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或者两代人意识的断裂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其次、 “有色文化”渗透青少年道德品质。部分非法组织和个人利用网上交流的匿名化特点,通过网络向青少年传输各种色情、黑恶、暴力文化及制造社会政治、经济
8、、组织混乱信息。青少年往往容易受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进而导致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再次、 “直观文化”影响青少年思维方式。网络文化的高度综合性、图像化特点和形象化倾向诱导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单纯用“看”来认知世界。同时网络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还会破坏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青少年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 第四、 “虚拟文化”与“泛娱乐化”削弱青少年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
9、双向沟通功能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心理依赖,习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并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在个人现实生活中则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5与他人交 往,直接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目前,从上网目的来看,我们国家青少年上网很多都是以娱乐为目的。另外根据笔者所做调查发现,90%青少年上网的目地是聊天,看电影,玩游戏,只有 20%的青年说道偶尔查查资料。不少青少年沉湎于游戏、聊天、消磨时间,并且很多都具有网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网络管理和体制的缺陷,网上出现了许多低及趣味的所谓网络文化,这些文化可读性不高,却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青少年一些低级趣味的思想
10、,如性。近年来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种“泛娱乐化”倾向,即出现了一些低俗娱乐新闻以及网上恶搞成风。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关系,可是长期以来会养成坏的社会风气,也不利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合理对接。 四、对策与建议 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前面所描述的网络文化自身的特征以及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文化的自身建设与管理;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参与进来。 (一)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首先,国家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实行文化分级制度,加强其中防止青少年提前接触不利身心健康的文化内容,运用高科技对公共上网场所进行监督,同时借鉴别国的优秀的网络管理经验,强
11、化网络管理意识,完善网络管理法规,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活环境。其次,网吧实行分区管理,在网吧里给青少年划出特定上网区域,由此可以对这些电6脑采取特别处理,应用网络最先进的技术将不健康和反动的内容过滤掉,屏蔽不好网站,例如限定某些不健康的网页青少年无法进入,由此来规范上网环境。再次,创立适合青少年自己口味的,特别是建立适合青少年社会化需求的文化内容,为青少年的成长所需提供必备的生活知识,生活技能,道德建设,行为规范,基本价值等比较全面的社会化知识结构。第四,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培养网民自觉文明行为。毫无疑问,文化是最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的,在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长河实践考验
12、之后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它仍然是民族的基因密码,它集聚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伟大创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分子。因此,为了使传统的文化精髓不在现代化进程里消失,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并且能与如今的网络文化得到更好的对接,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那么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通过道德伦理的教化,启发,教导他们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客观看待并正确对待新生的网络文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努力培养青少年在网络行为中的自觉性和道德性。 (二)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1、社会方面 要加强社会宣传,帮助家长和普通大众改变排斥网络文化
13、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其本身的合理性,它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它与别的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面性,积极和消极影响,它虽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随7之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客观看待。许多家长对孩子上网持否定态度,把网络文化等同于网吧,游戏和不务正业,就连一半以上老师对网络文化也持消极态度,这显然过于消极的看待网络文化,忽视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和未来社会的积极意义,因此要让家长和老师认识到网络文化的积极意义,树立科学的网络文化观念,不要一味肯定或一味排斥。并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网路,并合理利用好网络,使之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14、好帮手。 2、学校方面 作为社会化重要机构的学校要努力促进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学内容,张弛有度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内容上要考虑给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在对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上和学习适应社会能力上多下功夫。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初级社会化还没有完成的青少年,学校应教会他们应该学习什么,不该学习什么,网络行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等。一方面要明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网络知识,积极教导计算机技能,帮助管理和控制青少年上网时间。同时,加强青少年上网的学校教育,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帮助青少年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培养其自觉抵
15、制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让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在网络中创新知识,促使网络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3、家庭方面 作为青少年的家长,要消除对于网络文化的偏见,正视网络文化容易对青少年起到的负面效果,并积极应对。比如积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8陪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需求,使孩子有归属感,帮助孩子形成较强的自控力和多元的兴趣世界。多陪孩子上网,教育并且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道德,形成比较理性和科学的鉴别能力,并参考现实世界的价值观,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对于较忙和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社会交往的兴趣,并从现实经验出发多教育孩子社会行为,比如订立契约比如从社会生活的一些经验或案例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参考文献: 1 新华新闻. CNNIC 发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朱婧.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03). 4 冯永泰.网络文化特征的系统分析J.理论界,2005.6.177- 179. 作者简介: 陈清婵(1986-)女,汉族,贵州人,贵州大学马列部,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