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摘 要】 本文在阐述合作学习内涵和实施条件的基础上,从学习目标、任务、资源、过程、策略、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问题,以期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合作学习;内涵;条件;教学模式设计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认为现代人要具备四种基本能力才能在信息化社会有效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应对各种危机。这四种能力概括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因而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目标之一,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教育者的推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很多教育者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探索,期望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2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
3、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 尽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于合作学习的表述都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所以可以将合作学习描述为:让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条件 斯莱文认为使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应该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小组奖励。学者认为,如果只给小组成员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不对小组进行奖励,或
4、只对个体进行奖励,不能保证小组学习比单独学习的效果更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比单独学习获得更低的成绩。因而当合作学习小组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该对小组进行奖励。 (2)个体责任感。当每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都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加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继而每一个组员都获得进步的机会。所以要为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配任务,使他们为完成小组任务做出贡献。 3约翰逊等人在研究中也提出,合作学习成功需要几个要素,除斯莱文所说的个体责任感要素外还包括: 一是组内成员积极的相互依靠。在合作学习情景中,积极相互依赖指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小组的其他同学负责。 二是小组成员
5、面对面的促进活动。是指学生面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而付出努力。 三是人际和小组相处技巧。小组成员应具备基本的合作技能,以便准确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四是小组自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以便保持活动的有效性。 以上论述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小组结构的设计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具有良好结构的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证。构建良好结构的学习小组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确定小组的构成。为了便于互帮互学,协作交流,小组一般由
6、25 人组成,成员按学习成绩、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因素均衡安排。同时也应该保持各小组间具有相同的条件,以便于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4(2)增强集体意识。要使成员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感受到集体的价值和意义。在学习开始时,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加强了解,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小组宗旨和小组成员行为规范。并将小组的宗旨和规范以某种形式公布,如班级报纸,小组主页,班级网站等。这样小组成员能很快形成对集体的认同感,遵守小组规范,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1、确定学习目标 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中自己和团体要达到的目标,可据
7、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程度,以符合目标要求。同时,教学目标在教师后续的设计中起导向作用。 学习目标的设计必须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明确合作学习必须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知识技能目标,包括综合应用哪些知识点,具备哪些新技能;二是方法策略目标,包括能够发展哪些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策略;三是态度情感目标,包括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形成什么样的态度。 2、学习任务设计 合作学习中的学习任务必须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小组成员特点来进行设计。小组积极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有一个对学生来说具有合作价值的任务,即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要符合合作学习的特点。一些只需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
8、,如果偏偏要花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只能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5低下。 学习任务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能够体现或蕴涵所学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二是问题最好是结构不良、开放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因为这种问题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在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新知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认知冲突” 。三是任务最好包括若干重要侧面,便于小组成员分工。学习任务包含的资料、信息应该像拼图一样切成几块,给每个学生一部分,让他们共同来完成拼图。四是合作学习的结果最好能够体现为一份“产品”和“作品” ,以便于各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也便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描述任务时,应该以有吸引力的
9、方式提供任务背景信息,可以用讲故事、放电视等方式呈现问题情境,提供与问题有关的物理或社会文化背景信息,说明任务的结构和任务的具体要求。 3、学习资源设计 为促进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基础上展开合作与探究,教师应该设计相应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课程材料、文献资料、相关案例资料等,可以放在专门的阅览室或者网站上供学生查询。也可以提供所需资源的范围或名称,让学生借助于图书馆、阅览室、网站查询。 4、教学过程设计 合作学习过程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但为了使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教学组织者应该对学习过程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四部分。 (1)教师讲授。包括基本内容讲述,学习任务阐明,学习
10、协作技巧6辅导等。前两项与具体课程有关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不应局限于语言讲授,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媒体,如录音,录像等。学习技巧辅导一般包括:如何进行小组头脑风暴,如何运用交流手段与学习伙伴交流,如何进行组内分工等。 (2)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活动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小组学习方案、个别学习、知识共享、小组讨论、实施行动、完成成果和自我评价七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个环节,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干预。 (3) 成果汇报。成果汇报可以采用全体人员面对面的汇报方式、网上展示方式,也可以采用学习竞赛的形式。 (4)评价。教师可以制订量规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也可以在各
11、小组间相互评价。评价主要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学习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反思。评价结束后,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励。 5、合作策略设计 合作策略是合作学习过程中某一环节或活动采用的具体交流方式和要求。合作学习中的协作可采用讨论、采访、咨询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可借助网络论坛讨论、作品展示区及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一定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面对面合作交流,因为这种交流方式是保证充分互动的条件。 教育者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互动模式。例如,有学者提出一种称之为纵横交叉式的合作模式,该模式把某一学习任务按主题进行分工,每个成员负责一个主题。学习者首先对自己所负责的主题进行研7究,继而不同小组负
12、责相同主题的同学进行跨组讨论。然后再进行组内研讨,负责不同主题的成员相互讲解自己所负责的主题,进行综合概括。最后召开小组报告会,各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 6、教学评价设计 合作学习评价应该根据学习目标、任务和过程来设计适当的评价方式。一般应在学习活动开始,就把评价方式明确告诉学生,使他们明确学习的预定结果。评价设计具体应注意: 一是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强调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束以后,学习者不断的对自己所做、所思和所得进行自我反思概括是保证学习者有实质性收获的重要条件。为了促进反思可以设计反思评价表,也可以让学生在各个阶段写反思日记。 二是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突出小组评价。
13、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是组内成员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每个成员的成绩受制于小组的整体表现,只有小组团体优胜或达标个人才能获得成功。小组评价最典型的评价方式为个体进步分数评价,即以团体内各个成员个人的进步分数的总和作为小组的总成绩。这种评价能同时对小组和成员成绩进行评价,能有效促进小组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同时也能促进小组成员的个人努力。但在开放式的学习结果评价中,很难使用个人进步分数这种评价方式。教学设计者应对学习任务及其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多维评价量规,规定学习活动应达到的若干侧面的要求及其表现等级。然后依据量规对小组和成员成绩进行评价。 总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根据合作学习8理论对教学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 【参考文献】 1 索桂芳,任学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08). 2 郭要红.有效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设计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3). 【作者简介】 刘艳丽,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