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785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些感知摘 要:少数民族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缔造祖国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那什么是民族文物,研究民族文物的理论与方法有哪些,民族文物怎么分类,民族文物如何鉴定等等深层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宋兆麟先生撰述的民族文物通论一书,对上述问题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科学论述,不仅解答了笔者对民族文物相关问题的疑难和茫然,而且对国内研究少数民族文物问题起到了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文物通论;宋兆麟;感知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41-02 一、

2、书名及作者简介 书名:民族文物通论 ,作者:宋兆麟,1936 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考古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于中国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远古文化 、中国原始社会史 、 巫与巫术 、 中国生育信仰 、 中国民间神像 、中国民族文物通论 、 共妻制与共夫制 、 女儿国亲历记等。 2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经说过的“南汪北宋”两位考古学者,其中的“汪”指汪宁生, “宋”就是指宋兆麟先生。苏秉琦先生是宋兆麟的老师,这样的评

3、价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既肯定了宋先生利用民族学资料去研究考古问题的学术方向,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鞭策。宋先生一直把这句评价当作自己研究工作的动力和目标。 二、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方法问题,分七章,包括民族文物的概念、特点,田野调查方法,民族文物的整理保管,研究民族文物的理论与方法,民族考古问题,民族文物鉴定,民族文物的应用等。 第二部分为具体民族文物研究,分十章,民族文物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作者选择了若干典型个例,与考古遗物对比,进行比较研究,这种综合性研究,不仅介绍了若干研究方法,也进一步阐述了民族文物的价值。 第三部分为古代民族风俗画研究,分七章,作者在本书中选出了若干

4、清代民族风俗画,加以剖析,对民族文物研究和鉴定有重要借鉴。 由于时间关系与精力所限,笔者仅选取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进行一些浅显的归纳与总结,全书作者以第一部分的理论方法为基础,辅以第二部分的具体事例,系统地论述了民族文物的相关理论,笔者也从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方法的理性认识。笔者认为通过这两部分的概述与分析,可以大致把握民族文物的核心内容与内在精神。作者在阐述民族文物理论时,详以事例,并构建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民族文物理论体系,为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3三、书中经典 (一)民族文物定义 什么是民族文物?目前争论较多。作者认为,民族文物是文物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民族

5、文物是自民族产生以来,各民族所创造的、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信息、又有一定历史阶段、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物。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物态形象,看得见,摸得着,是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也具有多民族的内涵,这正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特色。具体来说,民族文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是指自古而今的民族文物,是从民族产生至今各族所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包括考古发掘品、传世文物和近现代民族文物。后者指清代或近代以来各民族所使用的文物。 作者对民族文物做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定义,使民族文物从空间与时间上与现在相连接,并有所区别。不仅总结出民族文物具有文有其独特的特点物的一般特征,如

6、不可再造、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等,而且归纳了近代民族文物也有其独具的特点: 第一,古代民族文物多埋藏于地下,有地层保护,近代民族文物多裸露于地上,最容易受到损坏;第二,古代民族文物多为无机物,近代民族文物则以有机物质为主,文物保护难度较大;第三,古代民族文物欠完整,近代民族文物较完整、信息量大,不但结构完整、功能明确,还有种种传说;第四,古代民族文物基本为国家所有,近代民族文物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私人所有,这给文物征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研究民族文物的理论方法 41.民族文物应该有自己的层次学。作者从自己所学考古学的背景出发,把相应的理念与构想带入民族文物中,并根据民族文物的特点,提出民族文

7、物层次学。如果比较而言,考古学的文化史是有序的,有明无误的递呈关系,下早上晚。考古学家可根据地层关系及所包括的文化遗物进行研究,然而民族文物没有地层的堆积和保护,干扰严重,古今掺杂,而且本身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无序性或紊乱性,关系错综复杂。民族文物研究不能像考古学那样按地层发掘,而要有自己的理论方法,把无序的民族文物清理出来,弄清来龙去脉,找出时间、空间序列,也就是分清历史层次,各就其位,还原其本来的历史坐标。 为此,作者提出可以建立一种民族文物层次学,作为指导民族文物研究的理论之一。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物制度,找出其标准文物,作为鉴选有关民族文物的尺度;同一时代的同

8、类文物,又有发展演变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也可以鉴别同一时期的有关文物。这样就可以把堆积一处的众多民族文物按时代系列,分出早晚,明确其时间性,这一点在工具、器皿、服装、工艺品等方面都很实用,能找出它们的层次关系。 民族文物层次学,使数以万计的民族文物的定位清晰起来,每件民族文物都能找到自己的历史坐标时间阶段与空间位置,这对现阶段的民族博物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该建立民族支系学。作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民族支系学,用以明确民族文物的族属,这是对民族文物的细化。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而且不少民族内部又分许多支系,反映在物质文化或文物制5度上当然也千差万别。我们在处理民族文物时首先应该

9、确认属于某种民族,即确定民族文物的族属,这是民族文物工作的基础。其次为了区别出民族支系、地区,必须把某一民族的支系、地区分别开来。 以清代云南彝族为例,即有摩察、罗婺、鲁屋、聂素、撒摩都等支系,每个支系都有一定地域、物质文化特点,其文物是不一样的。类似问题在藏族、纳西族、白族、傣族、哈尼族、苗族、蒙古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民族内部的支系,不仅涉及族源,族史,在分布地区、语言、文物上也有明显差别,因此作者认为民族支系学在民族文物研究上有重大意义,可建立民族支系学理论体系,还原出民族文物曾所在族属的全貌。 民族支系学的宗旨是探索各支系的渊源,在本民族中的地位、文物和语言特点、分布区域及其演变,本支系

10、与其他支系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的异同。从中得出的理论原则,必然会深化民族史、民族学研究,有助于物质文化和民族文物的探索。如果说民族文物层次学是解决民族文物发展系列的准则,那么民族支系学则是解决民族间、民族内部支系间关系的重要理论准则。 任何一个民族支系的确定,都应该归纳出若干文化特征,如同考古学文化必须有“一群具有明确的特征的类型品” ,具体地说,即分布于一定地域的、存在一定时间的,具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民族文化。这些特点,既是该支系所特有的,又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地方。以海南黎族为例,其包括五个支系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法透黎。每个支系在地域分布上是不一样的,语言也有一定差别,当然在文

11、身的图案上也有一定差别。 6四、存留问题的浅析 (一)五大民族文物系列 作者在书中针对民族文物的分类提出五大民族文物系列:生产工具、舟车、手工工艺、宗教文物与文字。笔者认为还应包括民族服饰、生活用具和建筑,构成八大民族文物系列。 因为从分类的内容来看,作者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划分民族文物的,如果增加民族服饰、生活用具和建筑,就反映了民族文物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全貌。 (二)有关“民族考古” 作者在文中全面论述了民族文物与考古的问题,客观分析出民族考古的定位与内涵。 首先,不能把民族、考古比较研究与民族考古学混为一谈。 其次,民族考古比较研究应该是考古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1975年美国 75 届人类学

12、会的主题就是“民族考古学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也说明它是两种学科的结合,是考古学与民族学比较研究的方法。不难看出,民族考古比较研究是以考古学为主,民族学只是它的一种研究手段,所以应该突出考古学。最后,作者认为所谓民族考古学并不具备一种学科的特征。 由于学科是指学术研究部门的分类,每种学科的确立,必须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和任务,但是民族考古学并没有自己的特殊研究对象,所研究的课题都是考古学的内容,也没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作者认为,他们做的,只是把民族学方法、资料引进7考古学而已。 综上所述,民族学与考古学比较研究,只是多学科比较研究的方法,还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学科“民族

13、考古学” 。 五、个人感想 通过读民族文物通论一书,使我认识到民族文物的内涵和定位,但同时也使我发现了民族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不足:相关保护的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民族文物在“主流文物” (玉器、青铜器、书画及瓷器等)中还处于弱势,我们应尽快设立民族文物鉴定机构。国家文物局下设一个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其中设有许多鉴定组,如青铜器、书画、玉器、钱币、陶瓷、杂项等,只有民族文物鉴定未被列入,连“杂项”都不够格。这是一大漏洞,也是很不公平的。其实,民族文物数量众多,鉴定难度并不小,任务急,应该尽快设立有关鉴定机构,集中专家学者,把此项工作尽快赶上,以进一步推动民族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 民族文物通论一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民族文物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并叙述了具体的民族文物研究对象,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让我们认识了解了民族文物宏观方面的理论与微观方面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保护民族文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保护民族文物仍有许多事情待我们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