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14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摘 要】转型时期中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化家庭增多;传统亲子关系的凝聚力减弱,孝道的式微及社会舆论压力无力,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代际反馈关系被打破,出现了代际关系重心下移的倾斜现象。代际关系倾斜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受到致命冲击,难以延续传统的代际反馈模式,很多老年人因此“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晚年生活凄凉。文章试图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并以此提出建议解决养老难这一社会问题,构建一个尊老爱幼、老少和谐、代际融合的温情的现代和谐代际关系。 【关键词】亲子关系;养老;代际关系;社会交换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老龄化是当

2、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且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根据 2000 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中国农村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7.35%,而且还以每年 3%的速度增加,“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的特征。我国的城市养老已经建立起日臻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但是农村老人绝大部分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子女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导模式。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家庭规模日渐缩小、人们传统价值观念淡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家庭养老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失去往日的优势,家庭养老功能的衰退使农村养老面临更大的困难。大量2的事实和数据表明,现在农村的老年

3、人,正经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亟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传统养老社会基础 中国社会的亲子关系是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下一代对上一代进行反馈的模式,简称“反馈模式” , “反馈模式”是对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经典概括,在这样一副图景里,父慈子孝,表现为代际之间在抚育和赡养等方面的超经济的付出和反哺,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代际间淳朴、均衡、互惠的景象。以代际反馈为表征的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社会中已经绵延了数千载,这种代际间均衡互惠的养老模式背后有一整套完整的社会机制来维持它的运行,这些机制构成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社会基础。 子女“不孝”不但不合于礼,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4、如唐代的封建法律体系以“礼法结合”为特征,把大量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从国家层面使人们遵从孝道,借以维护尊长之权力,强化封建家长制度。传统家庭关系正是以父权家长为中心的,家长在家庭财产管理,分配财产权及对子女的人身专制、惩戒权等方面有着绝对无上的权力。所以,传统社会宣扬的父子关系是“父为子纲“,这是家庭成员行为的基本纲领,父母对子女享有绝对的权威。 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马格丽特米德指出三种文化传承,其中在前喻文化时代,长辈凭借自己的年龄和阅历的优势向晚辈传授生活人生经验,这是一个长辈备受尊重的时代。在这一文化时代,资历和经验的价值受到特殊重视,老年群体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比如老年人平3时教诲

5、年轻人常用:我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费老也指出:传统中国实行的长老统治,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年长的人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化资源,在传统社会中, 生活可以永远是一套不变的经验。这体现在家庭关系里,就是长辈对于晚辈的绝对权威,长辈的教诲如同神明。 在以父子关系为轴心的传统家庭中,父慈子孝成为传统家庭的人伦关系核心,并以此为基础处理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传统家庭等级伦理的特色。孝道一直是国家治理封建社会的基础,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可称为“孝文化” 。 “孝”从最初仅限于人伦的范畴,经过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已经具有了丰富的伦理意涵和道德责任,人们用它来

6、规范和调节社会活动,大至国家治理小到家庭甚至个人修身,使敬老、尊老、养老的观念扎根于家庭每个成员骨子里,风行于社会,内化成人们的心里的处事原则,确保了老人备受尊崇的独特地位。传统社会从礼、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来确立老人的不容撼动的绝对家庭地位,因此家庭养老在中国传统社会绵延不绝。 那么,现代的中国人为什么一改几千年的道德伦理规范,从“尊老” 、“养亲”的伦理传统中走出来,改变了“父慈子孝”的传统代际关系模式,从以“老人为取向“过渡到”以孩子为中心“的新型代际关系价值选择呢? 三、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是霍曼斯等人借用经济学概念来探讨人类

7、行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4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其核心是互惠原则,任何人进行交换,首先是该交换主体具备可交换的资源即“相互吸引” ,只有这样平等的交换行为才能发生。 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存在一种广泛的、跨代际、时间较长的交换。父母抚养子女,养育下代,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情感、金钱,希望自己年老以后,子辈可以赡养自己,照料自己的老年生活,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家庭全部经济资源由一人主要是男性家长所掌控的情况很少见。一方面,现代法律对个人的合法财产都进行了规定与保护;另

8、一方面,工业化、市场化、流动化,年轻人都倾向于向沿海地区或发达地区发展,很多家庭中子女的经济收入远远超过在家务农的父母,在家庭里有着很大了发言权。此外,大多数家长为了儿子娶妻生子,婚嫁、盖房等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几乎可以耗尽大半辈子的积蓄,在这一过程中,亲代的财富转移到子代的手中,在农村很多老一辈人都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债。这一切都瓦解了传统社会中家长对于经济资源的垄断,无形中分解了家长的传统权威基础。 另外,代际交换的时间跨度长,在某些方面将亲代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亲代在最需要子代照料时,是他最没有平等交换能力的时候,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他只能寄希于之前对小辈的付出,以此得到老年的生活保障

9、。在这样的环境下,既无法律的强制保障,又无社会舆论大环境的压力,只能靠晚辈的良心和自觉,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实处境。在现代社会,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步功利5化,契约化的人际关系得到某种强化,折射到亲子关系上,就表现为子女更加注重现时的互惠互往。阎云翔对黑龙江省农村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代际之间所表现的紧张关系分析后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子代来说,代与代之间的相互报答就与其它形式的报答一样,必须不断地有来有往才能维持。所以,目前在养老方面出现的危机主要是上述新的逻辑的出现而造成的。这种时间先后顺序的互惠,长辈必须得先付出,但是结果如何 ,不得而知。 在后工业化时代,瞬息万

10、变的技术革新和日新月异的理论冲破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人类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年轻的学习者更擅长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递模式被打破了,从而出现文化传承中的“后喻文化”现象。周晓红(1998)将“文化反哺”解释为“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年长者向年轻者进行广泛地文化吸收的过程“。 “文化反哺”的过程也即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晚辈向长辈不断传输新思维的反向社会化过程。“文化反哺”是后喻文化时代的最基本特征。传统时代的阅历和年龄崇拜在现代社会的地位急剧下降,年轻,仿佛成了发展和进步的发言人,老年人在教化资源方面也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对年轻人的绝对权威受到了严重冲击。

11、 百善孝为先,如今,孝之危机已是不争事实。这种危机表现在价值层面,年轻人不再认同孝文化,认为不需要孝道。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孝养、孝敬、孝谏,尊老,对现代青年人来说,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恭敬涵义。不孝行为在宗族和家族中受到严重的谴责和批评,但是在个体化的现代社会,大家都缄默无言,觉得是人家的家事,轮不到外人来评6论。不孝不养的现象,在农村几乎得不到任何的谴责和责备,连最后的舆论资源都没有支持老年人这一方,老年人被排挤在社会的最边缘层。 四、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的问题原因,我们可以尝试着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困境,构建起较为合理、科学的农村养老体系。 首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的

12、孝文化理念,让农村老年人每个人都能安享晚年。孝道是家庭养老的伦理基础和道德责任,对家庭养老起到绝对的关键作用,应该农村地区宣传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道德观念,建立尊老养老的奖励措施,对不孝不养的不良社会风气加以惩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给不赡养老人的社区居民以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 其次,构建一个“社会+个人+家庭+社区”全方位的综合养老体系。就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具体情况来看,单纯依靠个人、家庭、社区或者国家养老都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以农村社会养老为主体,以家庭为主要补充,配合个人和社区的完善的农村养老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个人、家庭、社区的组合功能,以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满足老

13、年人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各方面的需求。 最后,老年人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积极应对现代社会的新变化。用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智慧,为社会和国家发挥余热。老年人也要主动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子女在信息知识多做交流和沟通,虚心地接受子女在文化方面的帮助,尽可能地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与子女积极配合,共同进步。 7参考文献 1 刘桂莉.眼泪为什么往下流?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倾斜问题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2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04). 3 杨建海.孝道伦理、社会交换和农村家

14、庭养老J.社会观察,2012(05). 4 卢雪梅.孝道与农村养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 张艳.我国农村养老资源及综合养老体系的构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05). 6 王鹏飞.现代家庭权力结构与家庭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08(13). 7 宋爱芬,史学武.后喻文化时代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影响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06). 8 唐琼,戴平安.农村孝道文化的衰落与重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 9 陈柏峰.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皖北李圩村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 范成杰.代际失调论:对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1 郝亚光.家庭权力结构:从垄断到平权劳动力社会化对农村家庭权力结构的冲击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2). 8作者简介:任世红,女,湖北襄阳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2011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