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53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摘要: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企业、政府通力合作,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实践创新意识。高校与企业应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政府应发挥调控职能并给予政策支持,共同构建全方位、系统化、制度化的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3)06009303 一、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 内涵及现状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丰富知识,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头脑中形成独创性的思维

2、,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鉴于学科的差异性,这一点对工科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但据用人单位反馈,目前工科大学生由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毕业后在新岗位就业,普遍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不仅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更成为许多高校教学教改工作的优先选择。作为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的广东工业大2学,通过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 ,构建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此方面进行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二、构建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多样性个性化 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进

3、入大众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精英化教育时代,一所学校就几千名学生,一个专业就 12 个班;而目前的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一般都拥有几万名学生,一个专业有几个班已属常见。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依靠一套教学计划千人一面地培养一批学生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不行的,必须予以突破和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质性载体,是所有教学环节得以全面实施和顺利推进的具体依托。2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大力构建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开设创新实验班,为有

4、志于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的大学生提供成才平台;二是开设校企联合班,培养能解决生产现场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国家急需的卓越工程师预备人才;四是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培养创业型人才;五是开设特色化专门化的实践班,为具有主动实践意识的学生搭建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平台。学校可着力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协同育人平台,有计划地分批挑选学生在科技平台、企业、大师工作室等边3实践边学习。如广东工业大学在与政府和工业界共建的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上,就开展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一是专业联合班层次(2+2 或者 3+1 模式) ,学生前

5、两(三)年在校完成相关课程任务,后两(一)年在 IC 基地边实践边学习;二是毕业设计项目层次(35+05 模式) ,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在 IC 基地开展毕业设计项目;三是科技项目层次,由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最后给予学分互换;四是听讲座及参观层次,IC 基地每个季度都会有来自美国的专家的讲座交流,学生参加,聆听科技前沿信息。这种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法,使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式。只要学生感兴趣地学,就能激发其正能量,产生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效果。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将学生创新行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学生创新行动与课程学分互换机制,给予

6、适当奖金或物质奖励,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优先条件等。学校还需为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所需场地和活动经费予以保障,如广东工业大学每年筹集支持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立项经费 1 000 万元以上。 三、发挥教师在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能动作用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首要和基础的条件。3教师承担着直接教授学生实践创新技能的重任,其本身应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否则,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是“纸上谈兵” 。 作为地方院校,在资金以及师资整体水平上,很难与国家重点高校4相比。因此,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7、必须采取措施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水平。一是创造条件提高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现实条件下,一些刚毕业的年青教师,以及一些平时较少科研项目的教师,较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的机会。学校应鼓励支持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创造更多条件分期分批、有组织地安排年青教师到企业兼职,让他们深入生产第一线,更多地了解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的实际需要,提高他们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广东工业大学截至2012 年,已累计向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 371 人次,排名全省第二位;2012 年省部院产学研项目中学校主报立项经费位列全省第二,当年作为广东唯一一所高校获

8、得“中国产学研促进奖” 。二是要求新引进的高水平教师必须参加本科生培养任务。高水平师资人才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这些大师的言传身教,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训练科技思维能力。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相当部分人员来自海外工业界的高科技公司,学校与他们签约时就规定他们到校工作须承担本科生培养任务。三是聘用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到学校任教。学校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邀请学校协同创新平台的企业精英给学生讲课,丰富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队伍结构,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倡导拥有固定科研方向和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加入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

9、实践训练和指导。同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开发实验设备潜能,为开展前沿性实验项目发挥协助指导作用。 除此之外,为激励教师5紧跟社会生产发展,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参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如在岗位聘任中,可根据教师是否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以及参与程度作为评聘教授等专业技术岗位的条件之一;对指导、参加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教师给予工作量补贴,并适当给予奖金或物资奖励。 四、政府应发挥调控职能,引导企业 参与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大学生只有在实践岗位上去检验、充实、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才有可能进行实践创新。地方重点工科院校由于资金所限,以及在前期大规模

10、扩招的背景下,学校实验室的规模、布局、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程度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经常是几人一组轮流做,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因此,学生所需的大量的实践岗位只能依靠企业提供,让企业参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正如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所说的:“工程人才培养决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主动参与、积极参与”4。企业的热情需要政府去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去调控、引导和规范。因为,为求公平而高效地运行,每个实际的市场都需要政府战略性的干预,缺少这样的干预或是干预的力度不足,出现混乱与灾难的后果将

11、不足为奇。5目前有些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学联合” ,一些企业在用工短缺时大量滥用实习生的情况并非罕见。 地方重点工科院校一般座落于当地省会城市或较发达城市,这些城6市有较多的企业有条件提供实践岗位。政府应创造条件,让高校和企业更好地实行大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岗位锻炼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锻炼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是,大批量的在校大学生到企业实践、实习,会对该企业的工作生产和安排造成一定的冲击和不便,也可能发生一些安全隐患或纠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如何架设得更宽广更稳固,需要政府的调控、引导和规范。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减税等政

12、策,鼓励用人单位参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我国政府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上向积极参与培养的企业倾斜,调动企业参与培养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并提供法律、政策支持。6那么,有条件的企业将更有积极主动性、有计划地吸纳一些大学生到该企业参与实践。而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持,优先与这些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当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所学的不足后回到学校再继续学习,不断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此过程中,高校企业大学生将实现三赢的局面。广东工业大学已

13、经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与之成立若干创新基金、创业基金,计划以量大面广的工业界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 五、结语 广东工业大学多举措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近两年不断取得好7成绩,事实证明,参与学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毕业生上手快,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校企联合培养的很多学生一毕业就留在企业工作,如学校跟南航飞机维修公司办的联合班培养的学生,除继续读研外,其他基本都留在该公司就业,大大减少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和过渡期。总之,只有高校、企业、政府都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创造良好条件和外在环境,同时

14、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在意识,辅之以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这样,地方重点工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就能有效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创新的能力。 1 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教育,2009(4):90. 2赵长城.地方高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98. 3赵存友,王本永,侯清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8):9697. 4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EB/OL.20110908.http:/ 5弗兰克纽曼,莱拉科特瑞亚,杰米斯葛瑞.高等教育的未来M.李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6. 6周爱国.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28132. 8(文字编辑:贾俊兰责任校对:罗宇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