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69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 要:和谐语言环境的建构是和谐社会主题中应有的含义,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但目前生活中仍存在一些语言不和谐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得日常交流更顺畅,社会更和谐。 关键词:和谐语言环境 建构 问题 建议 2011 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应用语言大会把主题定为“多样中的和谐:语言、文化、社会”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基础,是语言自身进步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语言环境,是指人们语言生活环境的一种存在状态。它要求特定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群体之间的语言行为呈

2、现为一种互相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主要表达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语用行为上的一种认同感(周芸,2006) 。然而,当今社会的语言环境却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 一、当今社会语言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的不和谐,在微观上是指语言内部的不和谐,即一种语言在具体运用中所出现的种种有悖于规律的表现,而在宏观上是指语言在整个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应有的语言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不和谐现象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常因语言表达不得体,语言理2解有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矛盾,甚至发生冲突。而这些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不和谐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语法运用、词汇

3、运用及表达方式的不和谐上。 语音和谐是语言和谐的基础,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语音面貌上的。中国地域辽阔,在不同地区、省份都会出现不同的语音,如在南方一些地区,就会出现“in”和“ing” 、 “n”和“l”发音不分的情况,而在东北地区也有平翘舌不分的现象,如“s”和“sh” 。这些语音上的不正确便常常会引起一些误会或是笑话。 (二)社会交际中的语言不和谐现象 社会是个包罗万象的大熔炉,在日常交际中,存在的语言不和谐现象也比比皆是。如语言歧视现象,民族、区域语言差距现象。语言歧视是社会交际中的一大弊病。社会主义社会讲求的是人人平等,不论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地位都不存在高低贵贱

4、之分,人与人之间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和谐语言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诸多的语言歧视和语言不平等的现象。如一些残障人士被称为“瘸子” “瞎子” “聋子” ;环卫工人被称为“扫大街的”;家政人员被称为“看孩子的”等不和谐的语言称呼。还有一些上级对下级、男人对女人、青年对老年的话语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语言歧视。这些语言上的歧视不同程度地妨碍和影响着和谐的社会交际。其次民族间、区域间的语言差距,也导致了不和谐的语言问题。如一群人在一起聊天,其中大部分人说普通话,而却有两人在讲只有他俩能听懂的民族语言,这就让其他人觉得非常不舒服,不知所云,从而产生不和谐的状3

5、态。类似的事情在区域语言中也有所体现。以上这些社会交际中出现的不和谐语言势必要加以限制和改正。 (三)传播媒体中的语言不和谐现象 当今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大量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开来。然而,这些被传播的信息却出现层出不穷的语言不和谐现象。 首先,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并非多见,其语言和内容大多都是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的。直播节目中出现的偶尔的语言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如 2009 年春晚主持人董卿的一句“有请马季的儿子马季”虽应视为主持人的口误,但电视人的语言和谐问题受观众瞩目,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与此相比,一些媒体和影视作品中层出不穷的媚俗、媚外、模仿港台腔,或者

6、盲目使用地方言,乱用错用成语典故,语言粗俗及语言暴力等现象,都导致了语言不和谐。 其次,网络语言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尤为凸显。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从“粉丝” “美眉” ,到“神马” “吐槽” “?丝” ,从“火星文” “886”“TNX”到“凡客体” “咆哮体” “HOLD 住体” ,无不在向人们展示一种新的语言、新的体验和新的状态。这种语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网络语言幽默、睿智、新颖的特点为语言增添了活力,但一些不规范、不和谐的语言被堂而皇之地转化为语言符号,或其他可替换的汉字在网络中大肆盛行,广为流传。 再次,广告标牌上的语言也存在一

7、些不和谐的问题。一些广告为了4吸引人的注意,标牌上的语言是一些成语俗语的谐音,如某眼镜广告为:一“明”惊人;某服装店广告为:“衣帽”取人;某驱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等。这样的广告不胜枚举,虽然这是商家的一种经商手段,但是从语言规划和语言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广告应该尽量避免,应还原语言原本应有的面貌。 (四)文化交流中的语言不和谐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也在大量增多,但多元文化所带来的语言问题也日渐凸显,其中一些外来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和多元文化环境下语言的正确理解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外来新词语来源于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如来自英语的“托业(TOEIC) ”“晒

8、(Share) ”,来自法语的“跑酷(Parkour) ”,来自日语的“欧巴桑() ”等,这些词都是由外语音译过来的。还有一些由外文字母缩略形式的新词,如“EQ(Emotional Quotient)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等。外来词为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生动活泼的新词语彰显了语言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妨碍到语言规范,不可避免地给我国语言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重视。 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进行正确的语言理解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的语言理解一定是在某一文化

9、背景下进行的,倘若抛开“文化”这个大背景,想必会出现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的现象。如 2012 年 2 月末,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受到许多人的关注,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某网站主页上的,5其每一条博文下都会有数百条的中文留言跟帖,内容则是“沙发” “板凳”“占位”等网络词语。可想而知,对于不懂这些中国网络词语的外国人来说,这些跟帖理解起来应有多大的困难。英国广播公司就依照字面翻译把此事件报道为“参加这次网络占领活动的中国网民绝大多数留言是简体中文,他们自带零食和饮料并谈论着占领家具的问题(They talked about occupying the furniture and bringing snac

10、ks and soft drinks) ”。这句翻译无疑是没有揭示出中国网友的真正意图,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中国人的幽默外国人很难懂。语言是立足于文化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了解多元文化,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 二、和谐语言环境的建构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语言不和谐现象,使人们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也不可能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和睦相处,以致很难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杜绝语言运用中不和谐现象的孳生就变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学习语言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每个人都是和谐语言环境中的个体,每个人都应学习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协调“普、方、古”及

11、汉外语之间的关系 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汉语环境下“普、方、古”之间的和谐并存。我们知道,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方言则是共同语的社会地域变体,古语词则是古代汉语中仍然沿用于现代汉语中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 “普、方、古”之间的和谐并6用体现了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冯广艺,2007) 。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允许方言、古语以及民族语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多元化,更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间的团结统一,显示出语言独特的“和而不同”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大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已经显示出世界通用语的地位,但在我国,英语不

12、应当冲击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在汉语社会语境下,不应当盲目地排斥外来词语,也不应当盲目崇拜。 (三)加强语言规范意识,净化社会语言环境 语言和谐的基础是语言规范,建构和谐的语言环境,加强语言规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而它不像法律那样强制人们执行,而是通过各种形式让人们自觉遵守。因此,加强语言规范意识,扩大语言规范化的程度,从而净化社会语言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交往桥梁(张国华,2006) ,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需要整个社会重视文明语言环境的构建,最终达到和谐语言环境的目标。 (本文系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科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和谐语言建构中的语言规划问题研究”,编号:吉语科合字2011第30 号。 ) 参考文献: 1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5, (3). 2周芸,崔梅.试论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J.修辞学习,2006, (6). 73冯广艺.语言和谐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王登峰.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N.光明日报,2008-02-22. 5张国华.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支撑J.河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5). (孙鑫 金志茹 吉林四平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36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