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888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闽南民间“普度”民俗衰弱原因摘 要:近一个多月的田野下乡,笔者负责的是每个村落岁时民俗,挨村挨落地调查,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很多岁时民俗节日已经慢慢衰落下去,甚至有些已不复存在,这当中不乏有政府干涉的层面,还有民间层面的因素,更有些则是个人的因素,以下我们通过这三方面的因素来探究民间传统岁时民俗衰弱的原因,主要以城内村的“普度”为例,略陈述笔者的拙见。 关键词:民俗;政府;民间;个人;“普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30-02 一、 “普度”民俗的定义 “普度” ,又名中元节, “中元之日七月十五,本来是把一年两分后作为下半年的第

2、一个望日,原只是一般性节令,但在大约 6 世纪前后佛教在我国兴盛后,这又形成了佛教徒追荐祖先的祭日。后来,民间便把这一天看成是鬼节,古俗于这一天有祭祖、祭鬼神等的迷信活动” 。在佛教的影响下,该日也成为了民间的重要节日。在旧时,中元节与上元节成为一年在春秋两度相对应的较重要的节日”1。其实“中元节”与佛、道两家都有关系。在道教谓七月十五为地官赦罪之辰;佛门以此日为“佛自恣日” 。民间俗众则是佛道兼采:除作盂兰盆遍施鬼众外,还大放焰口,为堕落饿鬼道的恶鬼赎罪超生。同时,还在江河湖海放河灯、焚2法船、拯孤照冥,普度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2。在笔者看,闽南地区之所以叫作“普度” ,一方面跟它的普度众

3、鬼,使其不在人间恣意祸害家人有关,另一方面跟周朝一直盛行的祖先崇拜密切相关,闽南大部分地区一年当中有专门的四个节日来祭拜自己的祖先,而且如有至亲去世,在他去世后的每一年祭日为他“做祭” ,祖先崇拜、祖先敬畏已经牢牢扎根于闽南区域人们的心中。在笔者看来,闽南区域在民间欢度“普度”的最原始意义也莫过于就是祖先崇拜、普度众鬼(闽南称其为“好兄弟” )。 在笔者看,厦门集美地区的“普度” “本来是把一年两分后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望日,原只是一般性节令”1,早期是用来祭拜祖先的日子,因为刚才我们提过闽南有些地方一年有四次专门祭拜祖先,三月三、七月半、冬至和除夕,而七月半就是七月十四或是十五,想必就是因为后

4、来融入了佛教和道教因素的“普度”正日即七月十五,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直接是把七月半当成七月十四,专门准备一天祭拜祖先,再来拜祭“好兄弟” ,表示亲疏有别,综合笔者所做的四五十个自然村的民俗采访,从中也发现基本上所有村落的普度日子都是定在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和廿五不等,很明显都是在七月半(七月十四)之后,可见祖先与“好兄弟”亲疏有别,祖先崇拜较原始、尊崇。道教的色彩较淡薄,因为闽南地区是很少提到七月十五为地官赦罪之辰的,他们基本上说这是给“好兄弟”过的节日,包含较浓的佛教普度众鬼的说法。 二、普度的兴盛及表现形式 “宋代泉州于中元节举行斋醮活动时,已把佛教的词语普度转3化为地方民俗的名词,在

5、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的真西山文集中,即有称为普度青词的祝文。到清道光(18211850)年间,普度祭祀仪式有所变化。道光金门志卷 15 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度,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 ”至新中国成立前,泉州沿海地区的普度仍十分盛行,人们把七月的普度称“正普” ,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度,在晋江, “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厝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内有 38 个铺,因此各铺轮流举行普度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 ”我们看出普度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兴盛了,成为了官方人员介入的

6、正规节日。利用普度活动来为封建政权统治服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官员的沟通民意,对稳定封建秩序,对封建官员的自律和对老百姓心理的自我净化等,还是起了一定约束作用的。普度成为侨乡泉州的一种陋俗,还是道光以后出现的。 还有就是“普度”的庆祝日子不得不人为地划分同一地方的不同片区轮流普度的情形,集美侨英街道板桥张姓十七村就属于一个系统,张姓族群来自同一祖先,有些村落十五普度,有些则十七、十八等等皆有,这就是为了给村与村之间创造条件让其能够在节日时期互请,尽量把普度的日子都错开。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普度仍很盛行,其最终衰落大概在 1990 年集美区政府发表的建设精神文明、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的宣传活动

7、以及人为地给集美区每个村落统一规定只能有一个民俗热闹日,这样普度才慢慢衰落,但是“普度”衰落的具体原因远远不止于此,是多方4因素的综合,以下我们则详细剖析当中的原因。 三、 “普度”民俗衰弱的原因 在笔者所看到以及所搜集到的资料可以总结出其衰弱的原因包括:政府层面上,是人为干涉反对“普度”和思想教育的宣传;民间层面上,自从“普度”开始大搞攀比请客之风,攀比奢侈之风盛行造成物资的极大浪费;个人层面上,年年的请客,使有些经济较拮据的家庭承受不了。1.政府层面上,是人为干涉反对“普度”和思想教育的宣传 “文革”后,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适时地实行改革开放,十三届四中

8、全会上江泽民同志讲话:“在抓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决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次被提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上,而且同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于是由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批转给区委的宣传部、区文明办关于开展反对“普度”和制止祭拜“洪塘公”等封建迷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意义的通知,这样一个政府性政策法令就生成了。在该通知里它强调“继续支持开展反对普度等封建迷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提倡、五反对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 ,一方面反对“普度”已经不是最新刚提出的,因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也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破除封

9、建迷信的运动,只是当时虽屡有禁止,但是闽南民间的“普度”仍以自己作为传统民俗的形式在民间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是一项移风易俗的活动,各级政府领导都要起带头模范作用,如“各级领导要5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学三明建设文明特区的高度出发,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这才是这个政府文件最终能在民间起作用的关键所在,原因就在于当时“学三明建设文明特区”的需要,厦门在继 1982 年成为经济特区的同时,需要全面地将自己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城市,于是精神建设也成为其工作的重心之一。 这是政府层面上明文规定反对“普度”的法令,再加上 20 世纪 90 年代政府有关民俗日的规定更是对这一法令的极大肯定,从

10、那以后,民间攀比请客、奢侈之风渐弱,从访谈者的言语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方面的变化, “以前七月十五,杀猪杀鸭准备三牲等祭品,家家户户统一聚集在一起来祭拜普度公,社里还专门为其演戏,真的很热闹,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只有每家在各自家门口准备祭品简单祭拜下普度公而已” 。再加上笔者所做的多个村落的访谈中,基本上访谈到“普度”时,每个人多多少少讲得兴奋点,谈到以前的热闹场面,村与村之间互请,现在的简单行事,对比,差别极大。 2.民间层面上,自从“普度”开始大搞攀比请客之风,造成物资的极大浪费 笔者认为民众在本村节日期间互请邻村的人来参加本村的热闹,在特殊的时节里改善平时的伙食,最初的想法是美好的,中国人

11、都有凑热闹的习惯,这也符合我们国人的特性。但是“普度这种信仰民俗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竞尚奢侈和结怨械斗等弊端,宋代泉州(集美当时属于同安范围,同安则属于泉州)的普度祭祀活动,是认真遵守朝廷洁斋行事,毋得出谒、宴饮、贾贩及诸烦扰的规定。但在明代,情况已有6所变化,人们于中元节祭亡魂之后,随即举行会饮。至清代,普度奢靡渐成风俗。其普度之日,数十台戏同时于一村演出,家家户户以五斗米篮盛菜肴祭敬,以晒谷物的大篾盖为桌,席地大宴宾客,大家均以客多为荣,以客少或无客为耻,故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被强拉入席,以助声势,如此铺张浪费,致使许多村民为了大做普度而倾家荡产” 。这是普度发展到一个极致而最终走向

12、反方向的例子,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再穷也不穷七月” ,说的正是七月大办“普度”的奢侈之风给人造成的心理印象。 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国家一心抓生产,搞经济,浪费更是不被人允许的,甚至是罪过,所以这也是它不得人心,最终衰弱的一个原因。 3.个人层面上,年年的铺张,使有些经济较拮据的家庭承受不了 “普度”发展到最后成为了人们竞相攀比的“陋俗” ,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某些民众的心理都是没办法接受的。一次次的“普度”过后,意味着一年的收入的泡汤,甚至有些人靠找人借贷,更甚者找高利贷借款来筹办,这是一件极劳民伤财的活动,一些经济拮据的民众是无法负担得起的,甚至有些人是直

13、接被排除在外的,所以在心理上,政府宣传的反对“普度” ,这一群体是乐于接受的,这对他们一年的劳动可以说是极大的解放,不需要再担惊受怕自己没办法请客之类。 再加上现在民众的生活,特别是厦门这个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家户户不需要在过节时才改善自身的伙食,平时的伙食一向都不错,鸡鸭鱼肉随时都可以从市场买来进补,所以对于吃“普度”又显7得不是那么必要。所以纵观 20 世纪 90 年代抑或是现今的发展趋势, “普度”民俗的衰弱也成为必然,特别是在厦门这个地区。 有些人跟笔者谈起“普度”的时候,谈到以前杀猪请客还有演戏之类的,笔者发现他们的神情是眉飞色舞的,笔者估摸着这些人整体上应该还是对“普度”

14、有一定的青睐,但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的大饮大宴确实不适合当前的潮流,民间节日民俗的普遍简单化已经是趋势,它更多是朝着经济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四、小结 笔者历来一直都很欣赏民间的民俗活动,因为身在其间的自己确实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节日热闹的氛围,而且现在很多地方直接打着民俗村、民俗镇等内容,做起旅游性质的致富经营之道,所以民间的民俗是不会消失的,因为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已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会一直延续下去,只是兴盛与否的问题而已。就像“普度” ,曾经它也有一个兴盛的时期,只是传承到最后其发生了变质而不适应当前这个时代而已,因此它衰弱了,以上笔者已详述,请各位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王锐.岁时节令与传统节日J.商业文化,1998, (1).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