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964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摘要: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落实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信仰观。 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 信仰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习近平同

2、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精神价值选择,将引导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并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宗教教育和引导,要使其真正了解宗教知识,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

3、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 “宗教升温”的现象日益凸显。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感受敏锐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对精神生活特别看重,更容易成为受宗教影响的群体。 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较大的青年宗教信仰群体,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而有如此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必然造成较大的潜在问题和危机。近年来,境内外各类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通过各种途径加速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渗透,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个别宗教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及国外反华势力所利用,如果

4、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疏离甚至产生对抗,平常看不出他们的政治本色,一旦到了两种思想、两条道路大对决之际,阵线就将马上明晰起来,极有可能成为阻碍我国和平发展的人。为此,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努力寻求这一问题的破解途径。 2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2.1 信仰宗教,同时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并接受认可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从中学起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教育,我们通过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在信教大学生中,80%以上的学生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地位,同时所有信教学生均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同时对宗教保持信仰。这是我国高3校大学生在宗教信仰

5、方面的独有特征。 2.2 信教不信神现象较为普遍 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宗教社会呈现出一个现象就是信教不信神。而我国的大学生信教人群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与上述情况相似的状态。因为他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接受着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长大的,又在高等学校接受现代化的科学思想教育,要让他们相信神的存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都是信教不信神的思想。1 2.3 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批“望教者” 所谓望教者,就是对宗教持观望态度的人。事实也能够表明,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信奉宗教主要是为了能把世俗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助于心中的那个信仰,这也是我们所认为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阶段。他们当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显著效果时,才转

6、向于宗教。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现在没有、将来也许会参加宗教活动”的大学生占被调查者的 15%;在调查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时,“不信仰但有兴趣”的人占 41%, “将来也许会信教的”人占 11%,这就说明,当某些突发事件来临时,他们就极易皈依宗教。 2.4 心理调节的需求更为突出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同时,高校作为文化、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平台,给大学生带来更多元的价值思想。这样大学生在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就会重新打开心扉获得心理平衡了。他们会向父母、亲友、师长等亲近人群进行倾诉以此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有的还会选择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获得解脱,当

7、然有的就投向宗教。1 3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4大学生之所以信仰宗教的原因也是多方面造成的。从外部因素看,首先,宗教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使其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宗教可以使人们获得心灵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可以较好地调节人的内心平衡;从社会整体来看,宗教还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这些积极的作用都能够使部分大学生对其产生向往。其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大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人们往往会产生价值缺失感,容易在精神和内心迷失方向,宗教在此时出现,恰好弥补了内心的价值空虚感。再次,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宗教传播和渗透,美国中央情报局

8、和平演变中国的十条诫令中有两条都提到通过宗教对青少年进行影响和思想渗透,西方国家在高校进行宗教传播的力度不断加大。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不少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受家庭信教传统影响,另外,进入大学后的现实困境以及心理失衡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在内心和社会生活中出现困惑,不少学生便转而向无所不能的“神”寻求帮助,或向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 当前,传统“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信念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益消散,尤其在青年学生中普遍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之所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核心在于这一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信仰危机。而要想化解这场危机,必

9、须做好高校大学生的信仰引导教育工作。 4 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 4.1 正确客观地看待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 马克思说过,宗教是长期5存在于社会的一种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时间,在社会主义社会更是长期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最终走向消亡也是必然的,但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空而言,消亡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时间还要久远。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宗教存在的问题,以及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要正确看到大学生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不给予肯定或者否定,因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之。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宗教信仰,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要以科学

10、地态度进行抑制,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更不能放任自流。2我们要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情况,虽然大学生宗教信仰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主要是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宗教,因此大学生存在坚定的信仰宗教者的并不多。尽管宗教问题复杂,境外势力也把大学生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待宗教还只是一个单纯的信仰问题,不存在政治企图。因此在有宗教信仰模糊认识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则要教育引导其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4.2 开展宗教知识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性信念 要从根本上解决宗教信仰问题并化解危机,根本上是要从思想入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到宗教的产生、发

11、展、本质,进行必要的宗教知识教育。同时,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从正面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其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高校大学生如果没有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6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3 有学者指出:“社会倘若不能给其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任的人文价值系统和可以接受的人文价值标准,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价值

12、紊乱、信仰真空和精神危机。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或时代精神。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 4.3 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服务,落实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从对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原因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大学生接近宗教、信仰宗教,其根源却是在现实生活中。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迷茫甚至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内心更容易受到各类宗教信仰的影响和冲击。也就是说,大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的窘境,往往会感

13、到内心的空虚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转而向宗教寻求方向和信仰。 因此,从保证大学生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和健康的心理出发,高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帮助学业和经济困难学生走出困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形式丰富多彩的二三课堂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内心世界,打造温馨、健康、积极的校7园文化,从根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信仰观。 参考文献: 1李志英.关于当前大学生信教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前沿,2004(8):15. 2朱来常.宗教与文化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7. 3梅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1 年 6 月,27(3):104. 4李刚.社会转型代价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3. 作者简介:阎丽鸿(1976-) ,女,辽宁本溪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分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涂帅(1985-) ,男,河南信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