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深化文明创建应当以人为本对基层而言,文明创建包括文明城市(区)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村(社区)创建、文明户创建等多项内容。近十年来,秣陵街道围绕文明创建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逐渐使之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得力举措。不断深化街道的文明创建工作,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下面就此项工作谈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深化文明创建要正视三个薄弱环节 从基层的实践来看,文明创建工作成绩是主流,既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又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创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
2、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群众整体素质不够高 由于受传统观念、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高素质人群流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社区群众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显得偏低,这不仅使群众面对飞速发展的生产技术和快速进步的社会环境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也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创建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群众关心程度不够高 虽然文明创建的成果可以惠及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创建成果显现的2渐进性使得群众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创建成果的共享性使得群众视之淡漠,创建成果的非既得利益性使得群众感觉到可有可无,因此,群众对文明创建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出了“事不关己,高高
3、挂起”的心态。 3.群众参与程度不够高 由于受不良心态的影响,大多数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没有良好的心理预期,没有高昂的参与热情,没有积极的创建行动,没有自觉的成果维护意识,一小部分人甚至会无情地践踏创建成果,对部分积极参与的群众形成心理打击和情感伤害,长此以往,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一怪圈不打破,就很难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深化文明创建要克服三种不良倾向 文明创建,在操作层面上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深化文明创建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克服以下三种倾向 1.克服“重物质轻意识”的倾向 文明创建的成果不仅要体现在村镇、社区的设施条件、环境面貌等物质领域,更要体现在人的文明程度、
4、精神风貌等意识领域。但由于在物质领域获得显性的创建成果相对于在意识领域获得隐性的创建成果更容易、更能体现创建绩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避难就易、舍“隐”取“显”的现象,有可能把文明创建工作导入误区。 2.克服“重扶贫轻扶德”的倾向 做好对收入来源少、经济拮据的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另外一类“弱势群体” ,他们衣着光鲜却言语3粗俗、个性张扬却唯利是图,集体利益可弃之不顾,损人不利己的事也照干不误,与文明创建极不和谐。在实践中,对于这样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群体不能熟视无睹,必须要加大“道德扶贫”的力度
5、,否则,这些人将沦为“害群之马” 、 “溃堤之蚁” 。 3.克服“重约束轻引导”的倾向 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各类习惯改良的过程。习惯改良不是一触而就的,它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征。在文明创建实践中,为了改良人的习惯而制定一些带有约束性的规章制度,往往会引发一部分人的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因此,可以借鉴大禹治水的经验,改“堵”为“疏” ,采取适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自觉抛弃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三、深化文明创建要推进三项重点工程 文明创建重在行动。本街道找准创建的切入点,多年来坚持以 PDCA循环的模式,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程: 1.推进“创建氛围营造工程” 为了调动一切
6、可以调动的力量投入文明创建工作,必须进行广泛地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我们街道采取的办法主要有: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 ;在宣传橱窗中把文明创建的意义、目标、计划、措施等公布出来,让创建工作家喻户晓;请来专家为干部群众作理论辅导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加深对创建工作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以“打造文明社区,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举办创建动员讲座、社区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和4参与率;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争取驻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如河海大学、南航分别与太平、秦淮等社区结成了共建对子,华宝通讯、新星 DELTA 等企业也与青源、殷巷等社区一
7、道开展了共建活动。此外,街道还组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让文明创建工作走在前列的社区“现身说法” ,为其他社区提供工作借鉴,从而形成了干部重视、驻街单位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文明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推进“社区服务提升工程” 街道立足“四个面向” ,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组织,开展各项社区服务活动,给惠于民,着力增强文明创建的亲和力。如:面向失地农民提供再就业和技能培训服务;面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面向驻社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3.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工程” 群众文化是社区之魂,社区的文明程度必然要通过一定层次的文化展现出来。因此在创建工作中,街
8、道注重兴办社区文化事业,突出社区文化特色,彰显社区文化魅力,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引导群众陈旧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科学的、现代的生活方式转变。街道多次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不定期组织“消夏纳凉晚会” 、 “夏日文化广场” 、 “家庭风采展示”等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聘请文艺界专家培训了数十名文艺骨干,组建了老年秧歌队、健身表演队等多支群众文艺团体,使之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邀请驻街高等院校与相关社区联合开展“文化5共建”活动,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各社区还成立了助残助困、法律咨询、医疗保健、职业介绍等多类型
9、、多技能的志愿者服务队共 37 支,他们或深入社区清除卫生死角,或以文艺表演、书法绘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明礼仪,或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无偿服务,用各自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活动添砖加瓦,从而形成了社区“广场文化” 、 “家庭文化” 和“特色服务”相互延伸、交叉发展的文明创建态势。 四、深化文明创建要建设三大“情感阵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既然人是有感情的,那么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忽视人的情感因素,文明创建也不例外。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建设三大“情感阵地”必不可少。 1.凝心聚力,增强群众对创建目标的认同感 “认同感” ,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把另一个人或另一组人的理想和动机转移到自
10、己身上,把自我情感等同于他们的情感。实现文明创建的目标,需要凝聚众人的力量去共同奋斗,而凝聚力是源自于认同感的。增强群众的认同感,要做到“三破三立”: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建目标,引导群众破除文明创建遥不可及的思想,树立文明创建就在身边的意识。其次要让创建目标深入人心,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宣传创建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实在性,引导群众破除文明创建是形象工程的思想,树立文明创建是惠民工程的观念。最后还要以制度的形式将创建目标确认为广大群众共同的愿望,通过设立群众议事厅等形式,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辩论,化解认识上的不利因素,展望创建的6美好前景,引导群众破除“要我创”的思想,树立“我要
11、创”的意识。 2.奖勤罚懒,增强群众对创建行动的责任感 文明创建人人都是主体,在实践中,要注重用责任感来提升创建执行力,提高创建工作绩效。一方面,要创设活动载体,为群众参与创建工作提供渠道和空间。秣陵街道双金社区组建的社区服务队,其成员均为有一技之长的社区普通群众,可以提供水电维修、管道疏通、电器修理等多种内容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火炬村则在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中推行了义务工制,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开展植树、修路、打涝漂浮物、清理卫生死角等内容的义务劳动,共同动手美化家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参与进来。借助不同的活动载体,可以促使群众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服务的消费者变成服务的供应者。另一方面
12、,要建立激励机制,为群众参与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一部分对文明创建抱观望态度的旁观者,要通过加大激励力度的方式争取他们早日转变成参与者。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进行激励。可以组织群众开展“三星”评选活动,定期推选“服务之星” 、 “劳动之星”和“文明之星” ,对群众高度认可的这三类明星,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物质上的奖励和舆论上的支持。同时可以设立“明星讲坛” ,让明星们面向身边的群众现身说法谈感受,从而起到引领群众思想动态和行动方向的作用。那些不支持文明创建的反面典型,也必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逐渐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行为。 3.知荣明耻,增强群众对创建成果的自豪感 令人欣喜的创建成果,是群众
13、自豪感产生的有力源泉。为此,在创7建实践中,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巩固并不断扩大已经取得的创建成果。秣陵街道家元社区被评为江宁区“文明社区”后,社区内就出现了一支由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年纠察队” ,专门对社区内的赌博行为进行制止,对赌博参与者进行教育,坚决不让不文明行为给出社区抹黑,忠实地维护着文明社区的形象。可见,在自豪感的支配下,群众将进一步明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进一步树立“以推进文明创建为荣,以阻碍文明创建为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与践踏创建成果的不文明行为做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深化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众多的群众息息相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的素质与创建工作水平同步提高,文明创建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文明之花才能在基层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