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济分权、绩效激励与政府竞争的关系研究综述摘 要: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分权开始,以充分激励经济发展来推进改革进程。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竞争扮演者重要角色,对经济分权和经济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献研究综述的角度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分权;绩效激励;政府竞争;研究综述 一、经济分权与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 “竞争性政府”认为出于理性经济人原因,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普遍是相互竞争的,包括政府及其部门之间都是如此。钱颖一等在 1996 年发表文章指出“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分权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 ,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科尔奈提出的研究转型经济的重要概念“软预算约 束” ,分
2、析指出经济分权带来的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趋向流动增值,将大大促使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他们认为,经济分权带来的地方效率竞争将极大的限制政府的低效率、官僚主义式的经济行为,逐步建立起地方政府的硬预算约束机制;同时,因为我国的“M”型层级结构让中央政府可以逐级使用指标化的考核形式对地方政府形成强力的绩效约束刺激。他们所建立的理论结构模型,被国内外学者广为引用,成为近年来公认的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一派。 另外一些学者对经济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关系也做出了许多的深入2分析。杨瑞龙和高鹤 通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关系的变迁、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不同表现的分析,认为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3、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的市场化发育程度不同,而且中央也常常灵活使用经济分权和地方竞争的不同搭配组合来推行渐进性的改革试点和增量创新。陶然、陆曦等人通过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所辖企业 30 余年来不断变化的博弈关系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地方政府在不同改革进程阶段中追求经济绩效方式的变化、面临的软硬约束条件的变化以及应付区域经济竞争方式的变化,从而有效的弥补了财政联邦主义和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对中国转型及其高效经济增长的解释缺陷。 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分权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背后不可避免的对政府行为产生了绑架与扭曲。例如沈立人、戴园晨等就认为经济分权引发了地方政府的区域保护主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
4、及区域内很多行业的政府垄断与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秦朵、宋海岩等还认为经济分权可能形成地方政府的过度竞争,从而在深层次、长远性的意义上削弱中央政府对全国层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能力。姚洋、杨雷等认为,中央对地方政府一直以来的经济分权并不是以制度性、规范性的方式进行,因此也必将导致对地方政府谋求更多预算外收入产生激励,从而形成地方政府将经济竞争逐渐演变为商业化、市场化导向的非公权力行为。 Alwyn Young 认为我国的经济分权改革只是将原有的一个中央集权经济模式演化为数个地方政府集权的经济模式,因此地方政府就会对区域3内的经济利益进行封闭性的保护,从而导致地区禀赋的比较优势弱化或消亡
5、,最终经济结构趋同,对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产生难以抗拒的扭曲。陈刚、李树等结合区域内不同要素禀赋差异的分析,认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援助之手”转化为“攫取之手”的谋取部门利益的行为。龚峰、卢洪友通过对经济分权程度与政府支出之间互动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了随着地方政府公权力对区域内公共资源配置空间的增大,地方政府呈现出不顾地方实际需求、不计地方收支赤字而一味寻求经济规模扩张和区域内行政绩效工程的倾向。在这种观点之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过程不透明助长了财政支出的膨胀,必将不断形成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问题必然浮出水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者们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
6、济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做出了很大的研究努力,为我们正确的认识转型期中央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文献虽然在经济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关系中提出了各种正面或负面的理论观点,但是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揭示出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层级,在国家结构的条块关系中的网络性节点关系和策略性应对关系的特点与规律。因而,我们也就无法从这些文献中全面深刻的认知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围绕经济分权产生的纷繁复杂、立体多维的各种博弈行为。 二、政府竞争与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 从政府竞争到经济绩效的视角来看,首先就要注意地方政府竞争所4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经济
7、进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之间的不一致问题。王文剑、覃成林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研究,提出了由于自然禀赋区别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在经济结构与产权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不同地方政府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经济分权的增长效应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张晏、夏纪军在地区竞争与市场化进程的趋同性研究中,通过一个资本竞争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观察到了地区竞争对市场经济进程的重要影响,指出如果地区之间生产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则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导致不发达地区的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抑制该地区的国有经济市场经济进程。郭庆旺、贾俊雪对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分析中,通过一个连续的
8、博弈模型,说明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经济绩效考核带来的)的双重刺激下,总是会有违规利用招商引资政策的强烈动机,进而引发企业存量资本冲动,形成过热投资,对中央宏观经济调控的稳定性形成巨大挑战。刘雅南、邵宜航的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借助博弈模型,通过两种不同的征税体制的导入,系统分析了地区分权背景下的政府竞争模式的效率性问题,认为地方政府竞争可能导致效率流失,中央政府必须用科学的政策设计才能在它们在竞争中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 政府竞争的一个前提是相对独立的政治或者经济利益的形成,但是相对单一的经济绩效竞争在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中究竟有多大比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界已经有很多文
9、献从我国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耦合关系背景中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特别是对5中国特有的政治晋升激励导致的地区竞争及其经济绩效表现问题尤其关注。 我国目前形成的政治晋升激励机制呈现出以经济绩效(GDP)考核和授权任免为主的特点。国外学者布兰查德和施弗莱认为,经济分权必须与政治集中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止地方政府被市场利益俘获,他们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相对于俄罗斯而言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较强,原因是人事任命权力自上而下的集中产生了晋升锦标赛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政府官员为追求政治利益而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张晏认为,在我国的纵向行政管理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是“唯上不唯下” ,为
10、了升迁政绩,通过 GDP 增长排名,形成了基于上级政府评价为唯一标尺的绩效导向。周黎安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集权分权”悖论研究,解释了官员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模式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源,但是其激励目标与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存在悖离,必须进行转型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张军、高远等在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一文中,解释了因为经济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促使其在基础设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地方政府间在“招商引资”上的竞争和政府治理的转型是决定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形式多样的分权、经济开放、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 从以上文献分析中,我们知道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绩
11、效之间的不同关系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进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中国的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结构在强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奇迹持续到今天的地步之后,已经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问题激化的临界点了,这也是中央近年提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6求之一。纵观本文提及的所有文献述评,归根到底,最终我们必须要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权竞争绩效”之间的收益与成本、因果关系与阶段特点、动态平衡与路径趋势问题的清晰明确的界定和说明。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 年 1 期. 2 高鹤.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转型:一个
12、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4 年 6 期. 3 陶然,陆曦,苏福兵,汪晖.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J.经济研究,2009 年 7 期.4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 年 3 期. 5 秦朵,宋海岩.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中国分省固定资产投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 ,2003 年,3 期.6 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J.战略与管理,2003 年,3期. 7 陈刚,李树,余劲松.援助之手还是攫取之手?关于中国式分权的一个假说及其验证J.南方经济,2009 年 7 期.8 龚峰,卢洪友.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J.管理世界,2009 年 1 期. 9 王文剑,覃成林.地方政府行为与财政分权增长效应的地区性差异J.管理世界,2008 年 1 期. 10 张晏,夏纪军.地区竞争与市场化进程的趋同性中国是否7会出现“一个国家、两种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7 年,4 期. 作者简介: 王生(1980-) ,男,汉,四川成都人,攀枝花学院土建学院工程管理教研室助教,法学(政治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