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095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西安八仙宫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片断中国近现代史从 1840 年开端, 而从清末到共和国建立这一段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雨如晦的艰辛历程。其中诸多重要事件或多或少地在西安八仙宫的历史沿革中留下了痕迹,或在其场所,或缘乎其人,八仙宫也因此屡屡被载入陕西地方史册,展现出这座全真道观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另一种轨迹。 风雨晦明随造化 西安八仙宫原名八仙庵。清末光绪年间,道士李宗阳(1856-1939)在此任监院达 20 余年。1900 年,慈禧及光绪为避八国联军之乱逃至西安,曾在八仙庵驻跸。李宗阳得到慈禧赏识,被封为“紫云真人” ,受赐玉冠、紫袍及“玉清至道” 、 “宝箓仙传”等匾额。他也抓住机会,求

2、得慈禧拨款敕修八仙庵并赐额“西京万寿八仙宫” 。 随着清末革命风潮渐起,李宗阳的师弟王北方成为革命党人,他与其他同盟会会员受命从日本回国并潜入内地,联络组织人员从事革命事业。李宗阳一向崇奉济世利人的全真精神,同情并支持同盟会同志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他利用与清廷的特殊关系,试图说服慈禧进行政治改良,曾向慈禧转呈王北方的万言书。但慈禧的模糊态度使他逐渐不再对清廷抱有希望,转而利用八仙庵的有利条件为西北的同盟会同志提供掩护,为辛亥革命在西北的准备活动做出了很大贡献。 1912 年,李宗阳被邀往南阳玄妙观任住持。他继续积极参与地方的2社会改良运动,兴办医院、创建孤儿院、捐资助学,从事各类慈善事

3、业,造福了一方百姓。在羽化的前一年,李宗阳曾赋诗一首:“承教行缘数十年,而今身退殊坦然。风雨晦明随造化,梦幻泡影任变迁。花开花落树常在,云去云来山自闲。世路险夷都不管,从此逍遥一洞天” ,展示了他出尘入世的非凡人生经历,也表达了他应时济世的慷慨情怀和功成身退的高尚节操。 首义西都壮古今 1911 年农历九月,陕西军民曾在八仙宫为革命先行者钱鼎举行万人公祭。钱鼎(1884-1911) ,陕西省白河县人。1911 年农历九月,钱鼎积极鼓舞陕西军民响应辛亥革命,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东进抵御清军时,钱鼎在“渭南事变”中不幸遇难。 陕西通史民国卷中称他“是一位有卓越才干、顾全大局、颇有威望的

4、领导人。他的牺牲是革命党人的一大损失” 。 陕西近代人物小志中有诗赞道:“首义西都壮古今,光芒一现将星沉。荒江何处埋忠骨,当使英雄泪满襟。 ” 作为一座道教宫观,为革命者进行公祭提供场所和相关仪式,八仙宫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以及在西安当地的社会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饰胜迹以作民气 1933 年,邵力子先生到西安与杨虎城将军共同主政陕西。邵力子先生非常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到任第二年便拟定了一批文物古迹名单准备拨款维修,以此“伸张民气” 。 当时的八仙宫监院唐旭庵,一直有心整修被战乱破坏严重的殿堂,重振庙风。这项政策给他带来了希望,但也许因为经费有限,八仙宫并3未被列入维修名单。唐旭庵认为像八仙宫这样具

5、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道观,如果这次不能加以修缮, “岂非一大缺典乎”?他做了很多努力,虽然最终没有争取到政府拨款,但却以挚诚态度感动了邵力子先生和杨虎城将军。他俩首先各捐大洋 1500 元,并带动其他十几位官员、10 多家政府机关、70 多家商会及企业和 100 位各界人士,共募得 24000多元。唐旭庵利用这笔经费,重修了吕祖殿、太白殿,全面修缮了灵官殿、雷祖殿、八仙殿、斗姆殿、山门及两边厢房,历时 7 个月后竣工。 这次重修,算得上是民国时期八仙宫的一大盛事了。人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唐旭庵重修八仙宫的努力是“行一而得三善” ,即“饰胜迹以作民气,崇道德以佐治理,宾客迎送于是焉” 。

6、也就是说,首先是用历史遗迹的修复来振作老百姓的精神,其次是以道家思想辅佐政府治理,三是发挥八仙宫处在驿路要冲的交流作用。 如此,唐旭庵以虔诚的爱教情感把修庙的宗教行为上升为“饰胜迹以作民气”的爱国情怀,在民众间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成为八仙宫历史上一位不可忘却的高道大德。 抗日先锋属少年 1936 年,为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简称“民先队” 。西安事变后,民先队到陕西宣传抗日救亡。据陕西省文史资料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专辑记载,当时西安的 9 位中学生参加了“民先队” ,他们的第一次抗日宣传活动就是在八仙宫内进行的。

7、可见当时的八仙宫对抗日主张是持支持态度的,并实际地为抗日宣传提供了帮4助。 这群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向群众宣讲日寇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宣传西安事变的真相,从西安一直到兴平、武功、岐山、凤翔等地,持续一个多月,为坚定陕西民众的抗日信念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名犹列第一行 抗战时期,八仙宫郭静阳、周秋阳两位道长以自己的善念与胆识为抗日、反内战做出了贡献。郭静阳,又名郭合喜,早年出家庙观不得而知,后来到八仙庵常住,1939 年接替唐旭庵担任八仙庵监院。周秋阳,又名周明岐,生卒年不详,山东邹县人,早年在济宁出家,云游各地后落脚西安八仙庵,是一位虔诚的普通道士,但有积极的入世精神,亲近当时的

8、革命人士,赞成抗日,支持中国共产党。这两位道长利用八仙庵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便利,掩护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刘子衡先生以及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主席林伯渠的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刘子衡(1905-1981)借着到西安讲学的机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结识了时任陕甘宁边区主任的林伯渠。据载,刘子衡常常住在八仙宫,并且在庙后的窑洞里与林伯渠秘密会晤。刘子衡从林伯渠那里得到中共中央有关材料、毛主席的重要文章及其具体的工作指示。郭静阳、周秋阳两位道长时常为他们传递书信和重要文件。1945 年,刘子衡再次来西安,又到八仙庵,这时郭静阳道长已羽化,他就托周秋阳道长把一封秘函转给林伯渠。日本投

9、降后,周秋阳道长又曾把林伯渠一封关于开展“反内战斗争”的信转给刘子衡。5全国解放前夕,林伯渠曾寄信刘子衡,记挂着郭静阳和周秋阳曾经做过的贡献,建议给八仙庵一个全国政协代表的名额。但可惜的是,此时两位道长均已辞世。刘子衡在去世前一年,即 1980 年的清明节,写下了一首长诗曳尾行缅怀周道长,中有“志在天下为己任,求名早登明伦堂。凤鸟不至图不出,弃儒学道伴玉皇” , “名山大川别访道,孤鹤闲云足翱翔” , “沧桑历尽栋梁在,久经虎踞与龙盘” , “林老爱此频来往,心悦良策胜金丹。爱国岂能限儒道,奔走何嫌骨骼干” , “至今戒碑留古庙,大名犹列第一行”等诗句,盛赞周道长非凡的人生、卓越的才干与胆识。

10、 艰苦卓绝应时局 新中国成立后八仙宫的第一任监院乔清心在八仙宫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乔清心,俗名金镜,山东馆陶县(今属河北)人,生于1909 年,卒年不详。早年在华山出家,后在沈阳太清宫受“三坛大戒” ,1948 年来到西安八仙宫, “文革”开始后出走,不知所终。 1949 年 5 月,西安解放。当时八仙宫监院缺位,而 100 多道众对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一无所知,一时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大家想到在八仙宫下院长春堂清修的乔清心一向德高望众,于是邀请他来做监院。众情难却,当仁不让,乔清心慨然就任。他到任后,一边积极参加西安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宗教界人士学习,一边带领道众研读共同纲领中的宗教信仰自由

11、政策,渐渐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他鼓舞大家“要拿出祖师修道时那种艰苦卓绝的精神,来顺应时局之变革” ,既安定了人心,又恢复了正常的庙内秩序。 61954 年乔清心当选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尽管事务繁忙,仍坚持到田间与道众们共同劳动。他不仅自安清苦,而且乐善好施,政府每月给他的 60 元车马费,被他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1955 年乔清心第三次当选八仙宫监院,道众及信徒们送他匾额一方,题 “上德若谷”4 字,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真诚赞誉。这一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展开。乔监院领导道众成立了八仙宫高级农业合作社,兼任主任。八仙宫在土地改革时曾分得 300 多亩土地,在他的领导下,八仙宫率先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农业

12、机械马拉收割机,农业生产搞得有声有色,粮食连年丰收,多次得到政府的表扬和奖励,道众生活也大为改善。因为乔清心本人堪称农艺专家,周围其他的农业社还经常请他去传授农业技术,连省农业局的同志也常来请教于他。 1956 年乔清心与岳崇岱方丈、陈撄宁先生等共同筹备组建中国道教协会。1957 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乔清心当选为副会长。回西安后,他对道众们宣讲:“道协成立,我们道教有了自己的组织,道协的宗旨就是团结全国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推动和开展道教研究工作。”他还经常对周围的群众宣讲:“咱们国家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党对我们道教界人士也是讲团结的。 ”并鼓励周围的青少年好好学习,长大报效国家。 从清末到共和国建立之初,西安八仙宫作为一处道教活动场所,始终把爱国与爱教高度统一在一起,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7特篇章。当然,八仙宫的经历也说明了宗教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社会进步总是息息相关,而杰出的宗教界人士也是在历史潮流中淘沥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