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106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在民俗旅游发展的内容中,民族旅游作为一种以民族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形式,不仅在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较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景宁“畲乡之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为景区的建设提出了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景宁 畲族 策略 1 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概况 浙江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的省份,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得总量不多,但民族成分却较多,共有 53 个少数民族(无德昂族和保安族) ,其中畲族作为浙江省世居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在浙江的丽水设

2、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方景宁畲族自治县,总面积 1950 平方公里,总人口 17 万,其中畲族人口就有 1.84 万,占景宁总人口的 10.85%。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风俗浓厚,被誉为 “浙江的西双版纳”和“华东的香格里拉” ,有开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同时,由于位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畲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具有优越的客源优势。近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2009 年成功创建中国“畲乡之窗”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后,积极创建景区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景宁畲族地区,2经济一直相对落后,在迁徙安置村落居民方面缺少大量的资金

3、投入,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力度不够,与国内众多的民族村寨相比,存在太大的距离。当然,景宁地理的偏僻与交通的不便,极大的制约了景宁民族文化村寨景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阻碍了景宁旅游的发展。 2 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建设策略 2.1 努力营造畲乡的民族氛围 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作为体现畲族文化传统的旅游景点,就必须向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畲族生活风貌。建筑、服饰、习俗、餐饮等方面要有明显畲族特色,给游客的直观感受即第一感觉要有新鲜感、差异感,使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有种神奇感。一到畲乡,其人、其屋、其街、其景都要有新感觉,如在畲族博物馆内展示的畲族传统民居建筑式样,就是福安市溪潭镇马山村畲族雷氏

4、老宅,类似于我们明清时期所建的木结构四合院。所以畲村建筑模式要固化下来,吃穿方面也要保持特色。 2.1.1 在村寨内以推广民族服饰增进民族氛围 畲族传统服饰大都尚黑,以黑色为基色,配以镶花刺绣。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部形象,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景宁畲族人口比例少,而且大部分人口集居在农村,加之长期以来汉化严重。随着时代进步,畲族同胞审美观受现代文明冲击,服饰上逐渐同化,这是造成畲乡特色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以改革旧服式推广新服饰为突破口,做浓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景区的服务人员要先行推广,在村寨内鼓励村民逐渐恢复穿畲服的习惯,民族氛围自然会浓郁起来。 2.1.2 保护畲族古民居,建设特色新民

5、居 首先,保护建设好古街民3巷。古街民巷既是大均村的中心要道,亦是史迹古韵的主要体现之一。在开发之初,为适应旅游的需要,已拓宽古街至 3-5 米,两侧沿街房屋在建筑风格上保持原味,做前店后院式设置。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沿街的部分房屋建造过高,街道两侧拥堵现象严重,必须加大整治力度。 其次,维护好诸如李氏宗祠等古民居建筑。大均村历史上就是方圆百里的文化名村。明清时代,共有进士 3 名、举人 4 名、贡生 56 名、秀才 46 名。明朝天顺六年(公元 1462 年)大均秀才李琮中举,天顺八年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来其弟李璋和李璋之子俱中进士。为褒扬这一门三进士,景宁县奉旨在县北建兄弟方伯坊、父子

6、进士坊,大均村建骑街进士坊,李氏宗祠正门并开三门,一大二小,悬“父子方伯” “兄弟进士”匾。大门首旗杆同一时期达六对之多。门前的牌坊门楼于 2006年恢复,上悬当代书法家、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祝遂之的题匾“大均古街” 。抗战时期,浙江省府内迁,省教育厅财政厅分驻景宁和大均。省厅要员、名流雅客频繁往来,为景宁为大均留下许多文雅故事。村头的观音阁、浮伞祠等古建筑均有题咏。由于风雨的侵蚀,这类各建筑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坏,景区管理者应该出台相关的保护措施进行维护,保持原有的建筑文化风貌。 另外,可以在景区入口或中心广场地区建设如畲族城雕、壁画等具有畲族标志性文化元素的建筑,在交通干线以及景区沿线公路

7、逐步实施畲族文化景观工程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情。 2.1.3 挖掘民俗节庆资源 畲族的岁时节日与汉族节日相仿,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节日习俗,例如,畲族婚俗、二月二“麻山节” ,三月三“乌4饭节” ,四月初八“牛歇节” ,秋收后“古神节” ,八月二十三元帅节,农历十二月十五或二十四“打尘日”等。特别是三月三“乌饭节”是景宁多年打造的一张文化品牌名片。从 2006 年开始,景宁县政府迁头,连续五年举办了“三月三”文化节,努力将多种文化要素纳入到节庆内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全国各地畲民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要欢腾三天三夜,畲乡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飞扬,到处披满了节日的盛装,极大的渲染了畲乡民

8、族的气息。景宁除了要继续依托政府的财力物力和调控力办好“三月三” ,精心打造,提升品位,不断创新之外,要努力挖掘其他传统节日,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 2.2 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2.2.1 改善景宁县城至景区的交通状况 畲乡之窗旅游景区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大均村,距离景宁县城 12 公里,约半小时车程。景区自建设以来,投资改善了县城至景区的公路状况,但是由于缺乏公交客车线路的开发,游客至景区游玩的方便性大大降低,导致景区近年来接待的游客主要以自驾游游客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的客源。因此,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我国部分旅游景区如张家界等的作法,联合周边特色景区,开通景宁特色旅游

9、区公交免费线路,可以让游客在景宁各特色景区内免费乘车,这样既方便游客的至景宁旅游点的游览,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游客在景宁旅游停留的时间。 2.2.2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服务设施,丰富旅游内容 首先,应该加快建设畲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畲族的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物产突出了一个“野”字,非常符合当前大部分旅游者的需求。畲乡之窗旅游5景区如果能够把景宁饮食资源进行整理,同时结合畲族传统的农耕文化、捕猎文化和烹饪工艺特点,开发体验式的饮食产品,将会提高畲乡之窗旅游景区的旅游新引力。同时,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畲族婚庆活动的旅游产品,深度挖掘与畲族婚庆酒宴相关的饮食文化和相关的食礼,让游客在参与婚

10、庆表演的过程中品尝婚庆酒宴,体验畲族特有的风情。 其次,景区应该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店,改进游客的住宿环境。游客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除了有吃民族特色餐的希望,还有住畲族民居,感受畲族建筑文化的需求。因此,景区必须在住宿接待设施的建设上,强调外观的民族化、个性化,规范管理,规范价格,特别要在旅馆的内外环境上保持整洁和卫生,既要有民族旅游中的乡野气息,又要保证星级宾馆式的服务规范,让游客愿意并且乐意住在村寨内。 当然,要吸引游客入住村寨,而不选择住在景宁县城,最主要的是要靠丰富游客的“夜生活” 。笔者认为,景区可以开发建设景区休闲一条街来吸引游客的旅游兴致,可以借鉴湖南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成功的

11、做法,虽然有不少学者认为凤凰古城众多现代化气息浓重的酒吧、旅游购物商店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古城的视觉污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酒吧、商铺丰富了游客在古城的夜生活,拉动了游客旅游的支出。笔者调查发现,来景宁畲乡之窗旅游的游客之所以选择在县城入住,除了认为县城宾馆安全、卫生之外,游客都反映景宁县城夜间比较热闹,活动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因此,村寨的旅游发展除了要考虑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之外,还可以适度的满足现代人的某些现代化的需求,辅助性的建设一批休闲设施,让游客既能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又能享受现代化6成果。 2.3 加强培训和政府引导,提高村寨内居民整体素质和旅游参与的能力 畲乡之窗景区的发展,离不

12、开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政府和景区经营者应该重视对当地村民的教育、培训和引导,加强村民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村民的旅游发展意识和旅游参与能力。政府可以委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或地方高校等单位对景区村民进行经营方式、旅游饭店服务、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的旅游专业知识培训,使每一位具有劳动能力的社区居民都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参与旅游发展。同时可以在村民中精选具有较高文化的年轻干部,经过培训后进入旅游领导班子,起到一定的带头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23(2):102-107. 2金颖若.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J.贵

13、州民族研究,2002, 22(1):61-65. 3钟洁.民族村寨旅游的游客体验对比研究以云南民族村和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06. 4罗永常.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18-121. 5张河清,方世敏.实施区域协作是湘西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品牌的初步思考J.湘潭大学社会科7学学报,2003(6):105-107. 6沙爱霞.宁夏纳家户民族生态旅游村的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180-183. 学院课题项目:本文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浙江景宁畲乡之窗旅游景区发展策略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