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1210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校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危机研究及其干预【摘 要】当代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一旦解决不好,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大学生犯罪有各种类型,如暴力犯罪、盗窃罪、性犯罪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犯罪的一些心理危机,针对这些心理危机,高校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危机的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危机干预 当代大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问题,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存在心理危机,一旦解决不好,没有舒缓的途径,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关注点是一般性

2、的心理危机研究,如贫困生心理危机、恋爱心理危机、人际关系心理危机等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极端性发展高校大学生犯罪心理危机研究还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毕竟高校大学生犯罪属于小范围,占整个大学生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也是跟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律意识上的欠缺有关:一般高校对法律课程的开设不够重视,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者(辅导员)法律知识比较薄弱。 一、高校大学生犯罪类型 (一)暴力犯罪。2002 年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马某,持刀及仿真手枪将两名上厕所的女生捆绑,然后以杀人、引爆炸弹相威胁将两人控制,2并索要钱财;2004 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 4 名同窗室友引发全社会对大学生暴力案件的广泛关注;

3、2012 年北京京口区的某高校大四学生吕某某手持水果刀闯进学院办公室将该副院长杀死;2013 年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符某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无故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在大学生犯罪类型中,暴力犯罪为最多。北京京口区检察院进行过统计,2010 年至 2013 年 4 月,该院共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 22 件39 人,在这些案件中,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的有 19 人,占比高达 48.7%。 (二)盗窃、抢劫、诈骗罪。某高校大学生刘某某在 2010 年 10 月期间,利用同学上晚自习的时间,先后 5 次潜入同学宿舍,窃得手机和现金等财物。2008 年 7 月,贵州

4、某大学姚某以可以帮助高考落榜生就读花溪某高校“三本”为由,联系生源,每个考生收取 2 万元,但其并未兑现。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姚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5000 元。大学生廖某因沉迷网络欠下债务,被逼无奈持刀对一辆轿车进行抢劫,被周围的群众抓获,涉嫌抢劫罪被批捕。 (三)性犯罪。2013 年 8 月法律专业大学生刘某浏览黄色网站,深夜性犯罪,对受害人张某某实施了强奸;大学生小刘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因最终违背同学小王的意愿,采用暴力强迫手段意图与之发生性交行为;武汉一所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被控告逼不满 14 岁少女卖淫 40 余次,被判处 5 年零 6 个月有期徒刑;还有一些高智商的大学生利用网络

5、进行犯罪,2012 年 2 月,大学生陈某多次“翻墙”进入境外网站下载淫秽视频、图片后,在国内色情网站上传播;某大学硕士生张某自 2009 年 12 月以3来,在其宿舍内通过互联网担任国外色情网站“兰桂帝国”的管理员,案发时其上传的淫秽、色情图片的点击量约达 16 万次。 (四)其他类型:吸毒贩毒。涉嫌大学生犯罪的还包括贩卖毒品,有吸毒贩毒的犯罪行为。一些大学生由于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空虚时,会借助毒品来缓解压力,从而上瘾后走上吸毒贩毒的道路。泉州某高校读大二的庄某由于失恋,孤独寂寞下吸食 K 粉,用生活费买取之后,吸食一点后再卖给别人

6、,从而以贩养吸。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有研究者将高校心理危机划分为发展性、境遇性和障碍性危机等。其中发展性危机包括新生适应、考试焦虑、学习、违纪、就业、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恋爱及婚姻、性取向困扰等问题;境遇性危机包括家庭重大变故(如亲人伤亡、失业或破产) 、突发重大疾病、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意外怀孕) 、突发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火灾、 其他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突发性的受辱受惊吓等;障碍性危机包括神

7、经症、痣症、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网络成瘾、精神分裂症等。 上述案例中的马某就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来自学习和家里的压力过大,无法找到发泄口才干出此举,马某还曾经到密云水库想跳水自杀,但是最终没有勇气。学业的压力,考研和就业的选择等等,这些4十分现实和重要而且十分复杂的问题和情况往往让没有多少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无所适从。吕某就是将考研失败原因归结为备考期间宿舍楼上同学玩游戏影响自己复习,经打听得知吵闹学生来自该校一学院副院长所管理的班级,遂起报复之心。符某也是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还有某高校大学生王某某因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很快与同校一家

8、境富裕的男同学李某牵手,王某某气不过,便纠集朋友对李某大打出手。 由于经济困难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而引发的校园案件时有发生。学生的自卑和闭锁心理、嫉妒心理,学生间不良的人际关系,都将引发他们对社会的极度不满情绪,仇视同学、仇视社会。一些贫困生的心理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和不平衡,甚至逆反心理,当危机障碍非常明显时,便会将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归因于社会原因而不是自己的主观原因。有专家分析认为:弱势、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易成为大学校园暴力犯罪的潜在主角,例如马加爵。经济上的犯罪表现的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盗窃。这一犯罪是复杂社会现象的反映,此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行为人个性存在某种缺陷和偏差是主要

9、原因。通过盗窃的方式来发泄心中不满情绪,以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需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或者通过盗窃,使他人在财物上遭受损失,实现对他人进行报复的目的。笔记本电脑、手机、MP3、衣服、首饰、化妆品等都可能成为盗窃的目标,在自卑心、虚荣心、贪心心理的作用下进行经济类犯罪。调查发现,实施盗窃等侵财型犯罪的大学生普遍自我独立性较差,经济上依赖性强,心理上过分虚荣,为了显示比别人强、经济上比较优越,就不择手段,5以盗窃等犯罪手段获得钱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满足经济上的虚荣心,很多女大学生也去卖淫。 大学生恋爱性心理危机,一方面在遭受来自恋爱关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会出现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性情绪

10、,行动会表现出烦躁、颓废或攻击等,有的甚至诱发轻重不一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而最为极端的则会出现自杀或杀人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大学生性过错、性暴力和性泛滥、性犯罪的发生,大都是由于大学生可以唾手获得各种不健康甚至变态的色情低俗文化内容,这些东西宣扬的无疑是“性享乐主义”和不科学的性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对性产生了过髙的期盼、好奇,从而诱发各种性行为的发生。这其中自然也包含大学生“强奸”犯罪的成份,一些大学生就是因为受色情录像的刺激走上了损人毁己的歧途。 三、大学生犯罪心理危机的干预 高校都已意识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咨询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只是止步于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

11、忽视了法治。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上升到犯罪这一块的比率不是很高,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却不能忽视这一块。如果心理调查工作落后,心理干预无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心理异常程度越来越严重,就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学校在继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学常识的同时,干预行动中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强化法制教育、培育法治意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题法制讲座、建立大学生热线 QQ、组织法律辩论赛等途径,切6实提高大学生守法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大学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法制课堂,更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教育后人,感化学生,避免空谈理论,让法制教育

12、流于形式。必要的时候,要把法制教育考核作为大学生评优的标准之一。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遵纪守法。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生命意识。 “大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存与生命发展的空间,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多样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如果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理解及生命价值的追求,只是为获取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其后果是既不尊重他人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漠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教育是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规范道德修养,强化“人文关怀” 。 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人的一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良师益友,要正确面对,理智处理与周围发生的矛盾冲突,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遍海阔天空。“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就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交往、尊重、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他们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效排解各种内心冲突和矛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林磊,陶思亮,王群.高校心理危机监控报送系统的构建与整合7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