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摘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尤其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说决定着以后社会人们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必须从“计算机应用”这个角度来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对现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重新识定位,对课程设置、教材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理论知识学习以应用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和技术训练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尤其是大部分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其他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程度,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我们要从“应用、实用”这些角度为出发点,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育教学。契合本专业特点,以应用、实用为主,重点是培养大学生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走上社会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进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一、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近十几年来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和教学大纲。非计算机专业的2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
3、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高职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达到相同的目的,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效果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课程设置目的性不明确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求的是实践性、技能性、职业能力,也就是实际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也应遵从这个目标进行设置,但实际情况是现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变成了和大学语文、大学数学一样的基础课,没有突出计算机的实践性,没有突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把计算机课程定为一门
4、基础课来设置。 (二)课程内容不合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现在我国从小学起就开设了计算机的课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就不能像小学、中学、高中一样把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化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而更应该是把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的重心。而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内容还是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或加一门程序语言等作为主要内容,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况且现在课程内容多是为了应付国家的一级、二级考试,使学生考取等级证而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没有作为重心,完全背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既使取得了等级证,学生就真正具有3相应的
5、等级水平,相应的动手能力?从实际效果看,大部分取得等证的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很差,或者说根本没有。 (三)课程不受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是把计算机等同于其他像大学语文等课程一样,看成是一门基础课。其实在高职院校,我认为计算机课程更应该被看作是一门技能课。二是课程实践环节的缺失,经常会因为院校的硬件的限制或其他专业的挤压,计算机课程的上机实践课程的比重远远不够。三、计算机课程教师配置不合理,多把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调配到计算机专业,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师资力量偏弱。 (四)与专业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缺失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只是作为一
6、门独立的课程来进行授课,与本专业相应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培养就很少或者说没有,没有很好地将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作为教育的重点,这正是现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的一项缺失。好多学生只是简单地会用计算机,但对于怎样在本专业上的应用根本就不会或者是用不好,没有达到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的这一目标。 二、解决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重新认识和定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 现在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最终的目标和考核结果是让学生计算机这门课程最终拿到省级、国家级计算机等级
7、考试一、二级证书为主4要目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往往被忽视或并弱化,考核可是以是否“过级”作为硬性指标。显然,这种现状没有达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真正目的,这种教学的结果,是使学生计算机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本专业用的需要和以后走上社会的需要。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同时应具有较高标准的信息素养。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和在本专业或行业中的计算机的应用。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定位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锻炼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即:一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计
8、算机的基本操作,这是当今信息时代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二是在本专业中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和专业有关的软件;三是怎样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办公以及在网络上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第三点尤其重要,现在是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的应用,因而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提高互联网应用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不是照搬计算机专业教材的体系才算系统性,而应当根据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计算机在本专业上的侧重点和为以后工作生活中计算机使用,重新构建计算机课程内容,重新组织一个新的计算机教育体系。 (二)对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遴
9、选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是有应试教育的特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是为了过国家计算机一、二级而设,学生虽然取得了等级5证,但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能达到相应级别,这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要从应用的角度来规划课程和选择内容,而不是从学科的角度设置课程。因此,针对相应的培养目标,我们要对课程的设置进行重新调整,加大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的相关内容和课程比重。现在高职类计算机教材内容虽然也有所更新重构,但还未脱离原来体系,总是一本高职计算机教材就用到学校的所有专业,还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
10、育的特点和需要,所以相应地就要对学生的所用教材进行重新的遴选,找到与培养目标相符的教材。 (三)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对应于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针对实际情况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所有学生都从零开始,要有针对性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会有提高。二是考核的办法要多样化。不能简单一份试卷就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或都以通过一、二级考试为最终的考核目标,而应以实践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核,激励学生全面进行学习和锻炼。三是多采用多媒体联机大屏幕
11、投影系统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校园网、Internet 在教学中的作用。四是建设计算机教学实践实验体系。构建以实践为目的的实验室、校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突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四)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6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训练,不能仅仅使学生懂计算机,更应该使学生会用计算机。一是要加强学校的实践条件建设,增加计算机数量,确保学生有实践必须的条件。二是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上机课时,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三是加强学生上机实践的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应用上面,要加强学生的正确引导。四是增加计算机在本专业中应用的能力和方法等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五)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利用计算机工具来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该应用于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在其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又能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程只在某个学期来开设,而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毕业后的再教育) ,让计算机技术作为一个学习的重要工具不断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