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 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意识理论、泛性欲理论和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无意识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而且还主导我们的精神活动,因此,了解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于探讨、阐述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 无意识 潜意识 中图分类号:B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123-02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已经很难再保持一
2、颗平常心了,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我这样忙碌到底为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因此,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存在至今的命题。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以其“无意识”理论,对这个命题作了自己的解说。在他看来,无疑是一种不能为意识所知的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具有巨大能量的心理系统,它具有非理性、无逻辑性的特征。在人的心理和人格形成过程中,无意识起决定作用,无意识才是人的心理的本质和真实。 2一、人的行为受无意识支配 在研究无意识时,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经常所提到的意识不外有两个来源:从感觉系统而来的外部世界的感性材料是第一方面,由精神
3、世界的无意识通过“检查”而进入意识的则是第二方面。因此,从第二方面来说,无意识是意识的“源” ,意识则是无意识的“流” 。在弗洛伊德进行相关的研究之前,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过失习以为常,认为那是人皆有之的不值得解释的小事情。但无法反驳的事实却又是,大凡出现过失现象、口误和笔误、遗忘、动作错误等情况时,当事人或周围人必定会进行这样那样的解释。 1.过失现象 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对过失的心理机制的探讨作了总结。他指出:“过失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他们是两种意向同时引起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 。由此可得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过失现象都是由被牵制意向与牵制意向相互作用的结
4、果,都是有据可循的,只是这些都产生于人的潜意识深处的行为,属于无意识心理活动,并不是由于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等间接的心理因素对直接心理活动的干扰所致。 弗洛伊德在论述中一再重申过失的意义,既是否定把过失看成是偶然的,无法解释的那种传统观念,更是要强调对支配过失行为的两种意向的关注。这两种意向的基本关系是互相牵制,互相牵制的结果是调节妥协,于是造成过失。如果这两种意向在相互牵制过程中一方战胜了另一方,使行为只受一个明确的意向支配,过失也就不可能发生了。但是,3两种不同意向如果以交织妥协的方式并存于意识层面,就使受它们支配的行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过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2.口误和笔误 弗洛伊德通过对
5、日常生活过失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认为,在造成过失的两种意向中,牵制性意向无疑是主动因素,而且还可能是根源和动力所在。他通过许多例子分析了口误和笔误的根源。 有一次,澳洲众议院一位议长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他把本来准备说的“宣布大会开幕”而说成“宣布大会闭幕” 。在惹得哄堂大笑中才发觉了自己的错误而赶快改口。弗洛伊德说,这是由于他的内心里极力反对开这次会而产生的口误。 至于笔误的原因,弗洛伊德说它也是人的无意识在作祟而产生的结果。一位校稿员因为把某文的公式化结尾“向希特勒致敬”排版成了“向希特勒治病” ,被抓进牢里。他辩称这是一个无意识的错误,但是没有人理他。弗洛伊德说,这个校稿员的过失,实质上是表明
6、了校稿员对希特勒人格的看法。他的过失,无意识地表达了他希望上帝能医治好希特勒的疯狂。 3.遗忘 遗忘是指某一种情况下,一个人把原本很熟悉的东西以及预定好的计划、方案全然忘记的情形。遗忘也是无意识心理意向的表征。以前的思想家中,没有人对遗忘与记忆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早被遗忘的东西突然又回到意识中来的这种现象,更是迷惑不解。弗洛伊德在经过研究之后把遗忘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印象和经验的4遗忘,另一种是决心或意向的遗忘。而这些遗忘通常都有动机可寻,这个动机又与以往的经历相联系。 4.动作错误 弗洛伊德认为,过失行为是误置和动作错误,它也是无意识指使的结果。失落、损失和错放物品,都是
7、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深层心里的目的性。弗洛伊德说,一个人丢失、损坏了物品,不能只把此种情形看做是偶然的事件。 有一次,有位女士无意把罗马的德国居民送给他姐夫一位艺术家的一枚金质古玩勋章,错误地放入自己的箱子带回家,当她发现后马上告知姐夫,第二天一定送回去。不料第二天怎么也找不到了。弗洛伊德说,这位女士放错了勋章,无疑表明她在无意识的最深处是想占有那枚勋章。 二、 意识只是“冰山一角”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的精神活动由意识和无意识两大部分构成,而无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对心理结构的研究中,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内容做了进一步区分,把其中受反抗最强
8、烈而很难成为意识的部分,看成无意识的本身,并将它命名为“潜意识” 。 打个比方,如果说意识是一座冰山的露出海面的部分,那么它只是这座冰山的一小部分,并且是在不断变动的那部分。潜意识则是介于海面和浅层水域的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涨落时而露出海面,时而隐没于海水中。无意识则是这座冰山的深层和根基部分,它是这座冰山的主体,5它深藏与无底的海水中,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却主宰着整座冰山。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性质,决定了它成为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被我们称之为意识的东西长期地潜伏着,也就是说,都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指示价值远比它作为一种特性更为重要,有迹象揭示了这样一个系
9、统:它的某些构成个人行为的部分是潜意识的。它不但只一般的潜伏观念,而且还特别指那些具有一定动力性质的观念,这些观念尽管强烈而活跃,但却仍不能进入意识。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中潜意识以外的另一部分称为“潜意识” ,这是他的一种创造,也是他在心理学方面的一个关键概念和特色标志。最初,弗洛伊德是基于病理现象的分析,着眼于与潜意识相对应的角度而提出这一概念的通过对神经症现象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潜伏的或者无意识的观念并不一定就是微弱的,一旦它变得强大,就会成为有意识的。有一些潜伏的观念无论它变得如何强大,也不会渗透到意识中来。因此我们可以将第一种类型的潜伏观念成为前意识,而用潜意识来命名后一种类型。 至于心理
10、结构中的前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它是无意识同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前意识是现实意识不到,却有可能被回忆起来的那些心理材料,它具有动态性质;而无意识则是人意识不到的东西。前意识与意识也有区别:意识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选择,因而具有质的规定性:潜意识则是接近意识的心理现象,它能较快地进入意识领域,又能迅速地退回自身的地位,所以没有质的性质,6而只有量的属性。 弗洛伊德还指出,精神世界的这三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正常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这三者协调、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这种心理结构具有常态性质。 三、结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 20 世纪人类文化有划时代
11、的意义。它对“人”的观念影响巨大,20 世纪有关探讨“人”的名家名著,几乎都无一例外是“踩”在弗洛伊德的肩上的,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对 20 世纪对“人”自身探讨的推动作用,波林作了形象而中肯的说明:“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 ” 参考文献 1常耀信,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三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车文博, 寻找存在的真谛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光远,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新世界出版社,2006. 4赵红英,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中国传媒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张静 (1988-) ,女,黑龙江木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美国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