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研究摘 要: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面临着全新的问题与机遇。思政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任务,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既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素养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精神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229-02 一、 引言 现阶段社会生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再加我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外
2、来思想的大量涌入,在国内掀起了多元化文化的浪潮。广大大学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价值选择,多元化的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呈现出积极性低下,甚至出现反感的情况。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呼声越发高涨,但又缺乏现实的立足点。 二、大学生具备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 就民办高校而言。 “大学”二字自古以来就不仅指的是知识方面的渊2博1。它同时还具有人格方面的深层次含义。学以致用,要求大学生不仅要见多识广,而且要利用知识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发现”与“处理”并非是书本知识的照搬,而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后,不拘囿
3、于现成的东西;创造性地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与处理方式,从而使问题通过最简单地方式化解。因此就民办高校而言,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就大学生成长而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于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是其创新精神发源之土壤。因此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健康、独立和全面发展,就能够为创新精神的萌发提供有力的平台。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应当针对当前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帮助他们培养自身自律、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要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并通过自我调节来不断的奋进。促使其精神成人,才能有效地催生创新精神。 就社会外部环境而言。当前
4、全球化已成为了必然趋势2。不仅是从人类发展层面、国家强盛层面以及社会进步层面,还是从社会期望与人才需求的层面,创新精神都是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创新精神甚至可以说是“人才”的代名词。因此面对外界的多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 1.坚持学生本位,强化创新意识 思想是一切行为的导向,而在思政教育的进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想,是将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转化为符合当前社会的先决条件。创新3精神的具备与否与思想主体本身有着必然联系。在思政教育中,应当积极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重点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这
5、是因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外部氛围。学校及教师应当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思政工作。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空间,促进其思维之活跃,激发其想象之丰富。这实际上是改变了以前学生完全被动的位置,尊重了学生自身的人格与尊严,有效维护了学生的独立性,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开启自我控制能力与自身的智力,迸发出发展自己的愿望。从而促使学生从创新的思维来发现与解决问题。 2.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创新氛围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各种组成部分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资源之一,应当将高校物质文化当中的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出来。高校的物质文化能够从侧面映衬出
6、这个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而高校物质文化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与环境,对于长时间处在其中的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环境育人”效果。采用学生共同构建的周围环境,积极构建思维创新的氛围来实施创新教育,这本身也是思政教育进程当中无容忽视的环。譬如在校园当中重要马路的两边,依靠主要的建筑物及教学楼内外,在学生聚集较为密集的地方设置标语牌、标识牌或者宣传栏,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字,通过各类型的报纸或板报等来构建高校文化场景。此外还可依托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资源。在思政教育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从而将创新思维逐渐内化为个体自身的创新精神。 43.依托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7、鼓励学生参与 社会实践、课外调研、科技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等活动可有效锻炼主体的创新能力,丰富主体的实践经验3。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应当将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作为工作重点。重视这些活动中对学生质疑与开拓品质的形成,培养他们探求真理、崇尚科学的求真志向。笔者在长期工作中也发现,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是具有较为强烈的创造热情的,但是他们往往缺少对社会与世界的认识与了解,使得他们的这种创新热情难以付诸现实。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能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与科学,从而将科学知识与创造热情转变为个体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实践体验是思政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塑造大学生品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
8、工作者应当结合本校与各专业实际,积极举办或联办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适当给以物质奖励,甚至是将其作为学期考评、优秀毕业生申请等的参考指标。 4.健全思政教育新机制,创新教育途径 高度重视思政教育质量评价的机制建设4。特别是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包括创新精神培养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否,是思政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判定方式。它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健全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思政教育质量评价需要由政府带头,教育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尽快出台相关意见,正确进行设置高等教育的评价主体、
9、要求、顺序等。特别是要关注大学生社会品5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从而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确保创新精神的渗透。因此笔者建议当前思政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将集中教育与随机教育进行结合。进行集中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正统教育与思想熏陶。而随机教育主要侧重的是渗透,例如多和学生进行日常的交流或者是多播放一些具有创新教育意义的影视。另一方面,将思政教育、创新精神培养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鼓励学生参与或自发组织本专业的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创新多种教育形成。此外,广大思想政治教师仔细分析大学生成长规律和互联网文化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充分利
10、用互联网文化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来对大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高校可以在互联网上创建自己的主页,透过主页向广大学生传递思政教育的信息。同时要加大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注重网络游戏、BBS 文化、短信文化、QQ 文化以及微博文化等的管理,并通过这些平台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培养他们的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其精神成人。因为有了过硬的知识能力,还要配合积极、健康的精神思想,才能使得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体现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
11、有效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6参考文献 1 傅钰.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作用与途径方法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07(21): 621-622. 2 张向飞. 以创新精神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2(16): 108-109. 3 王勇.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2(01): 74-76. 4 王百齐,陈慰宗,杨涛.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04): 48-50. 作者简介:朱玲(1980 年 12 月) ,女(汉族) ,广东省潮州市人,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师,广东白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研究。 陈峰(1980 年 5 月) ,男(汉族) ,广东省梅州市人,学生处处长兼教师,广东白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研究。 蔡艳艳(1985 年 2 月) ,女(汉族) ,广东省深圳市人,辅导员兼教师,广东白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