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208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 IPO 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代理冲突的三个层次、最终控制人性质以及地缘因素为视角,研究 IPO 公司选择审计师的行为。在对我国 20002004 年以及20062011 年沪深 A 股市场上共 1275 家 IPO 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股改后 IPO 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当 IPO 公司选择外省的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在探索影响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因素时发现,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地区,IPO 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越大。但总体来说,建立在英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理理论对我国 IPO 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解释力并不充分,我国 I

2、PO 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仍然不强。没有发现股权集中度以及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关系的证据。 关键词:IPO 公司 高质量审计 代理理论 1 概述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而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基础。审计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存在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选择 2000 年到 2004 年以及 2006年到 2011 年两时段沪深两市 A 股 IPO 公司为研究对象,分阶段采用回归模型检验 IPO 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考察影响我国 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因

3、素,期望能合理地解释 IPO 公司审计师的选择行为,2研究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和转轨经济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趋势,进一步丰富关于审计师选择的研究。 2 研究假说 2.1 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可以通过股权集中度(CRI)来反应。股权分散时,由于中小股东存在着搭便车的动机,作为公共产品的监督,因其监督成本高昂,对于仅持有少量股份的中小股东来说,成本过高,因而股权越分散,公司的代理问题越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 1:IPO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对高质量审计师需求负相关。 2.2 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与异质审计师的选择。对于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企业在审计师的选择问题上有不同的

4、声音,国有控股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与“外部人控制”问题,内外两种问题并存导致国有控股的公司从根本上缺乏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 2:国有控股企业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没有动机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 2.3 地域因素与审计师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余玉苗,1999) ,这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原有的挂靠体质有关。因此,当 IPO 公司选择外省的审计师时,必然存在某方面的收益可以弥补该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所带来的收益。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 3: 当 IPO 公司选择外省的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 32.4 市场化进程与审计师的

5、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经由高质量审计师审计后,其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可信度也较高,因此会得到较高的收益。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 4: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IPO 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选取了股改前2000 年 1 月到 2004 年 7 月以及股改后 2006 年 7 月到 2011 年 12 月两个时间段的中国 A 股沪深两市 IPO 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之所以没有选取 2005 年的数据是因为在 2005 年到 2006 年 6 月期间,IPO 市场曾被关闭。选取这两个时间段的样本,

6、主要是为了进行前后的纵向对比。 3.2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用事务所的规模来作为对审计质量的衡量。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CRI) 、最终控制人性质(Controller) 、净资产收益率(ROE) 、地域因素(ADDRESS) 、市场化指数(MKT) 。控制变量。考虑到风险对 IPO 公司选择事务所有影响,加上前文对债权人与股东代理冲突的分析,将 LEV(资产负债率)作为本文的一个控制变量。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下表 4-1 的样本分布表可见,进行 IPO 的公司在股改前有 61.97%是国有控股性质的公司,股改后这一比例下降程度较大,下降后仅

7、为 10.54%。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来看,股改前选择“十一大”会计师事务所的 IPO 公司占总体的 21.66%,股改后选择“十一大”4事务所的 IPO 公司比例有所上升,为 48.04%,因此我们大胆猜想有可能是因为随着 IPO 发行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证券市场的这些变化继而映射到审计市场,导致审计市场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有所加大。在 IPO 公司的行业分类这一块,发现绝大部分的 IPO 公司是属于制造业行业,股改前这一比例为 61.13%,在股改后达到了 70.87%。地域因素对于 IPO 公司选择审计师的影响较大,在 2000 年-2004 年和2006 年-2011 年

8、两阶段样本数据中,分别有 73.24%和 72.72%的 IPO 公司选择了公司注册地的审计师。 表 4-2 和表 4-3 分别列示了 2000 年到 2004 年和 2006 年到 2011 年两个时间段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 4-2 来看,股权集中度 CRI 最小值为 6.14,最大值为 85,均值为 45.3315,标准差为16.0976,说明 IPO 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差异还比较大。净资产收益率 ROE最小值为 0.08,最大值为 68.71,均值为 17.1171,标准差为 10.04,可见各 IPO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异情况大。 从表 4-3 来看,股权集中度 C

9、RI 最小值为 0.1,最大值为 3101,均值为 42.05,标准差为 102.08,各 IPO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差异依然大。净资产收益率差异也依然很大。市场化指数 MKT 的均值为 9.6228,最小值为 4.25,最大值为 11.71,标准差为 1.7643,可见 IPO 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集中。 4.2 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全部运用 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线性回归的结果如下。表 4-4 是股权分置改革前 2000 年-2004 年期间所有样本回归结果,表 4-5 是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 年-2011 年期间所有样本回归结果。 5股权分置改革前样本回归结果如上表,从表 4

10、-4 可以看出,ADDRESS与高质量审计师是显著正相关的,这与我们的假设 3 吻合。市场化程度MKT 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正相关,与假设 4 一致。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师负相关,但不显著。总体来说,IPO 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动机仍然不强。 股权分置改革后样本回归结果如上表,从表 4-5 的结果来看,IPO 公司所处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是显著正相关的,该结果与假设 4 是相吻合的。地域因素 ADDRESS 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 3 是一致的,股权集中度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负相关,也不显著。Controller 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负相关,也不显著。在控制变量

11、中,资产负债率 LEV 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负相关。总的来说,2006年-2011 年度的样本回归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以下的说法:即股权分置改革后,我们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且这一变化映射到了审计市场,使得审计市场上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增加,市场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分辨高质量审计和低质量审计,从而分辨高质量公司和低质量公司。但总体来说,我国市场上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仍然不够强烈,且审计市场被地域因素人为分割了,审计市场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5 主要结论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及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和审计市场的特点,探讨了影响我国 IPO 公司对审计师选择

12、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以 2000 年 1 月-2004 年 12 月及 2006 年 9 月-2011 年 12 月沪深两市 A 股市场上 IPO 公司6作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审计市场地区分割的情况比较严重,本地 IPO 公司倾向于选择本地的事务所来进行审计。在选择外地的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倾向于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IPO 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审计市场竞争越激烈,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越大,IPO 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总体来看,我国 IPO 市场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仍然不强,审计的代理需求被扭曲了,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没发

13、挥应有的作用。鉴于 IPO 市场审计师选择的确定因素复杂,也许我们永远难以获得一个完美的解释,Ritter(2002)的一段话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启发:“没有任何一种模型能够对现实的反常提供一个精确的解释,而把多种理论综合起来却能够解释出许多观察到的模式。 ”试图仅依靠代理理论来解释 IPO 公司审计师的选择也许就是落入了窠臼。 参考文献: 1陈英莲.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审计师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9. 2雷光勇,王文,金鑫.盈余质量、投资者信心与投资增长J.中国软科学,2011(9):144-155. 3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 IPO 抑价J.经济研究,2005(5):85-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