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243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摘 要:本文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结合教材思路介绍创造性思维方法、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多种可能、挖掘教材内的创新内容感受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四个方面就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 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13-01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结合教材思路介绍创造性思维方法、重视发散思维的培

2、养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多种可能、挖掘教材内的创新内容感受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四个方面就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有机构成,可以说,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难有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但是大量的试验验证,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的作用往往要优于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有直觉思维和灵感两部分组成,直觉思维依赖于学生头脑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旦有相关的外部信息出现,学生可迅速做出判断。在实际的教学中,2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多思维的探索、发现、验证、实践。久而久之,学生

3、直觉思维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就充盈起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比如说;在某些哲学原理的学习中,教师可首先出具一些相关性的事实材料,学生阅读后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教师就某一哲学原理进行详解,然后比较学生理解下的哲学原理,找出异同,分析根本差异所在。然后,再呈现一些相关的事实性材料,让学生马上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经过这样长时间地训练,学生遇到问题进行直觉思维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灵感是非逻辑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灵感地产生不是凭空降临。这依赖于学生长时间就某一问题的思索,依赖于长时间就某一问题的知识积累,依赖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高中生虽然知识储备有限,但是也有灵感的闪现

4、,只要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相信高中生捕捉灵感也会在刹那之间。高中哲学常识课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灵感的能力,可通过“头脑风暴”的教学形式来展开,可就某一哲学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阐述观点不做评判,要求的是辩证思维量的积累,在集体讨论中相信“灵感”也就在不经意之间。 二、结合教材思路介绍创造性思维方法 高中教材编写有其思路特点,所谓思路就是指问题解决的方式和过程。在一段授课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解释、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并介绍所用何种思维方法,理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线索。3比如说在介绍“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知识点时,教材充分利用了“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这样教

5、师在教授知识点的同时,可结合教材详解结构实例在巩固“分析与综合”思维运用之妙。 教材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论断上,一方面提出“自然界不是神的意志产物” , “其存在和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由此可见,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提出“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析了“支持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由此得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在系统分析自然界和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最后得出“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教材关于这一论断的介绍严格遵循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模式, 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模式中, “分析”

6、就是将事物细化到具体的每个环节和构成要素,或者是将其发生发展过程细化到每个阶段,就具体的环节或者是过程分别进行思考。而“综合”则恰恰相反,是就细化的每个阶段、环节等等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学生在了解这一思维模式之后,引导学生再回顾这一课的逻辑关系,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课文就“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论断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对自然界的客观性进行分析时,是从人类产生前后两个角度分析。在对人类社会客观性进行分析时,则是从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的。最后,将自然和社会同归为一个整体,整合得出结论。通过概念介绍,结合着课本释义结构框架,学生不仅

7、仅可比较清晰的了解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同时4对于本课的理解也是更进一层。 三、 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多种可能 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沿着不同思路需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发现新事物、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都非常重要。可以说,离开了发散思维,创新就不可谈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思维发散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哲学这门课而言,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但是又时刻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 比如说:在教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掌握“联系”概念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发散思考现实世界中那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鼓励班级学生多想象、多联系、多发言,尽可

8、能多的介绍实例。然后,就这些实例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异同点,最后得出论断“事物的内部相互联系,事物的外部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总体上是联系的” 。此时,可继续发散思考,分析这些事物间的联系都是正确的吗?像是数字“4”不吉利、乌鸦叫丧等等,他们是否有科学依据?在师生探讨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此类事物联系的荒谬性,进而论证了“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而实现了对“联系”本质规律的认识,充分地锻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挖掘教材内的创新内容感受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哲学常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中,有着很多创新之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这些内容培养学

9、生创造性思维。比如说:现实世界的很多活动都是在人类有意识的创造活动中完成的,这其中蕴藏着5巨大的创造性思维,更是人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体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创造性的伟大,调动学生创造性的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创新,敢于创造。 实际上,在教材中多次提到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妨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安排学生课下查阅这两位科学相关事迹。课堂分组讨论他们成功背后与个人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位科学家所共有的个性特征。这样可真切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创新

10、思维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突破的。实际上,整个查阅资料、讨论事迹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力时机,更加有利于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锋,王守新,关东媛,马红艳. 提倡研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A. 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 2000 2 屈本宁,张曙红. 基础力学创新教育的理论与环境A. 2006 力学教 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 2006 3 何隆权.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实施创新教育对中专力学教学的思考A. 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 2000 4 徐晓丹,李强华,邓珊. 变“。 ”为“?”关于在语文教学6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点看法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7(03) 5 曹石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课创新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05) 6 章立群.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初探D.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7 刘雪晶. 少年宫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