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农村小康文化及其建设【摘 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在 2020 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康文化建设就成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重视,能使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也能更好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小康文化;农村建设;文化需求 一、小康文化及农村小康文化的内涵 (一)小康文化 小康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多方面内容的奋斗目标。文化建设是“五位一
2、体”建设格局的重要方面。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由此可见,小康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特殊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它反映着物质力量和精
3、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与成果,标志着现阶段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认识的水平、觉悟及精神境界。这一文化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产物;这一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这一文化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结晶。同时,这一文化渊源于中华五千年之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再生和创造。 (二)农村小康文化 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灵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建设,它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成果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又显得较为薄弱
4、。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政治保障,无论对于整个农村还是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而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 2005 年 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意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3新农村的高度,着眼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刻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及推进农村文
5、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二、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现实状况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农民已经基本摆脱绝对贫困,不断从温饱迈向小康,农民在“衣食足”之后,盼望着“文化兴” ,但是与农村经济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农村文化阵地萎缩,设施简陋,经费匮乏,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缺乏、精神生活单调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农村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
6、新农村的新任务极不适应,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问题。 从政策实践角度来看,通过对农村文化小康建设的研究,为政府、农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完善与农民自下而上的文化诉求和文化素质提高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参考。 从社会发展目标角度来看,农村文化小康建设的研究有利于造就新型农村、打破城乡分化的二元结构,实现农村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的和城乡小康文化均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4三、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明确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保障农
7、民文化权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当前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目标模糊,难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由于长期的体制性障碍,我国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要切实扭转重经济发展轻文化繁荣的方针政策,重视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明确农村小康文化建设价值追求。中国农村传统伦理秩序被打破,旧有的宗族秩序日渐式微,农民不再满足于土地的限制,宗族乡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受城市的物质生活的诱惑日益深刻,旧有伦理秩序被市场经济冲破,新的农村道德风尚尚未完全形成,乡风文明建设形势紧迫。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确引领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方向。当前社会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农村文化价值被
8、曲解,认为农村文化与封建迷信、落后愚昧直接划等号,忽视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沉淀,农村的民俗文化也未得到长足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并且当前农村缺乏优良精神食粮,不良的文化作品猖獗,农村群众面临充满诱惑和刺激的外界社会,防御能力弱化。所以,明确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方向迫在眉睫。 (二)实现农村经济小康,筑牢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基础 农村经济建设是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只有新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建设才能注入强大持续的动力。如果经济得不到充足发展,农民的收入就得不到切实增加,文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都会受5到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促进农民富起来,确保农民有能力考虑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投入,
9、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城镇化建设,使部分农村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范畴。 (三)推动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创新,适应小康文化发展需要 在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管理方面,要推进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管理的创新方式,注满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利用农村优秀文化资源,发掘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拓宽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有效渠道,文化设施要尽可能的做到各乡村合理布局,优势互补,要做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单薄分散、解决各农村文化场所闲置率高的问题;大力培养农村新型文化人才,激发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创造活力,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培养
10、农民自觉参与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意识,使他们对农村文化建设既有热情,还要有信心,更重要有能力办好;培育健康农村文化市场,配置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优秀资源,在乡间村头,农民通过传统的节日,自发组织各种秧歌、社火、扮玩等活动,一方面使农村文化遗产永续传承,另一方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 (四)均衡城乡公共服务,发挥农村小康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 一是均衡城乡教育服务,维护农村小康文化建设公平发展。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培养、促进农村群众的全面发展,6这是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的本质要求,毋庸置疑,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整个小康大局就融汇巨大的智力资源;二是均衡城乡文化服务,保证农村小康文化建设均衡发展。农村小康文化建设,必须针对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出发,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从完善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着手,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娟.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基本途径研究以诸城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周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年博士学位论文. 3 迟福林,殷仲义.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年版. 4 沈佳慧.西安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2 硕士学位论文. 5 陈思宁.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吉林大学,2012 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