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控性应计转回周期的模型研究摘要: 研究发现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受到操控性应计累积总量的约束,同时还受到转回速度的约束。因此作者建立了操控性应计累积总量转回的模型,并用操控性应计的自相关系数估计了操控性应计的转回周期。通过选取近 10 年深市和沪市全部 A 股样本,研究发现我国操控性应计转回的平均周期为 4 年,操控性应计在转回周期中对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制约作用,与预期一致。研究结论对我国盈余管理研究,分析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操控性应计;转回周期;模型 作者简介:邹燕(1984-) ,女,四川乐山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王艳林(1976-) ,女,
2、内蒙呼和浩特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4-0119-04 收稿日期:2012-10-22 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基于应计制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后果。由于应计具有转回的特点,管理层在一个时期判断和估计的盈余管理会制约随后期间对相应盈余管理的操控。目前关于盈余管理转回的研究还不多。国外 Hunt(1996)陈述了盈余管理具有转回的特点;Barton 等( 2002)认为净资产的高估会使未来盈余管理程度降低;Baber 等(2011)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的约束不仅受到操空性应计
3、累积量大小的影响,还受到转回速度的制约。我国欧群芳(2012)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李彬等(2009)验证了基于应计制的盈余管理(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但没有研究盈余管理转回对盈余管理自身的影响。 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研究了我国操控性应计转回的周期及其对未来收益的影响。本文对盈余管理研究主要有两点贡献:第一,建立了操控性应计转回周期的模型;第二,用上市公司的数据估算了我国操控性应计转回的周期及其在转回期间对收益率的贡献。 一、操控性应计转回过程的分析 二、操控性应计转回周期的模型 三、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了 2001 年2010 年
4、全部 A 股样本,数据来源于 CSMAR 数据库,剔除了金融类公司及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有效样本数为 66903 个。对所有样本按 1%分位数进行了 winsorize 处理,数据用 SAS 软件处理。 四、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受到操控性应计累积量大小的约束,同时还受到转回周期或速度的制约,因此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应考虑二者的联合效应。本文假设 t 期操控的应计在未来 n 期逐渐的转回,转回周期为 n,转回速度为 1/n,借鉴了 Jones 模型来计算操控性应计,建立了操控性应计转回的模型,并用操控性应计的自相关系数来估计了操控性应计的转回周期。通过选取近 10 年深市和
5、沪市全部 A 股样本,研究发现我国操控性应计转回的平均周期为 4 年。最后本文检验了操控性应计在转回期间对当期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回归结果显示操控性应计在转回期间对净资产收益率确实存在制约作用,与预期一致,但是系数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回归样本为混合数据,不同行业的应计转回周期差异较大。研究结论对我国盈余管理分析,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李彬,张俊瑞,王鹏.2009.盈余管理的内在制约基于会计弹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11): 1513-1517. 鲁桂华.2007.经验会计与财务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欧群芳.2012.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
6、收费的影响J.企业经济(8):156-159. 邹燕,郭晓娟.2012.会计准则改革、会计弹性与盈余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5): 91-96. BABER W R, KANG S H, LI Y. 2011.Modeling discretionary accrual reversal and the balance sheet as an earnings management constrai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86(4): 1189-1212. BARTON J, SIMKO P J.2002. The balance sheet as an ea
7、rnings management constrai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77(1):1-27. DECHOW P M, SKINNER D J.2000. Earnings management: 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 practitioners and regulatorsJ. Accounting Horizons,14(2): 235-250. HUNT A, MOYER S E,SHEVLIN T.1996. Managing interacting accounting meas
8、ures to meet multiple objectives: a study of LIFO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3): 339-374. JENNIFER J J. 1988. 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regulation on accounting choices, and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D.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KOTHARI S P, LEONE A J, WASLEY C E.2005.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9(1): 163-197. (编校: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