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404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摘 要:建筑设计中做好生态化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建筑生态化的含义出发,分析建筑生态化理论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提出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建筑生态化;应用模式;问题;策略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cology has become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important issu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building, analysis of

2、 concret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problem;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 1 建筑生态化的含义 建筑生态化是指把建筑融入它所在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上考虑能源流动,把建筑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对

3、能源资源的消费和产出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寻找一个良性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而言的。建筑生态化在人类早期就有所应用,例如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时至今日,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度提高,开始注重建筑生态高科技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筑生态化这一概念才正式被提出,其基本特征是:为人类提供“易居空间” 。宜人的居住空间要包括健康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良好的光、声条件,干净的空气以及宽敞的室内空间;减少资源浪费。在对资源的利用上,要尽可能的减少索取量,主要是指节约土地面积,在选取材料时要遵循循环使用、重复使用、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减少环境污染。这主要体现在建筑

4、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光污染、声污染,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把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 建筑生态化理论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要实现建筑生态化,需要综合考虑住宅区规划、建筑单位体设计、建筑物内部环境控制系统这三个要素。具体的应用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环境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不合理会使局部气候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建筑设计时,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应受到规划师和建筑师的高度重视,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对风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使设计师在进行规划时,往往把设计重点集中在美观设计、平面功能及空间利用上,很少考虑甚至没有考虑到气流流动在高密度、高层建筑群中对人的

5、影响。良好的风环境意味着舒适的人体感受:在冬季风寒风大作时,能够控制风力,不至使人举步维艰;在炎炎夏日静风率高居不下时,又能够保证室内的通风环境。所以,进行建筑物规划设计的同时,了解小区内的气流流动情况,获得良好的居住区风环境,是建筑师必须做到的初期工作。 在住宅建筑中,最经济有效的风环境调节手段就是利用自然风,建筑物的平面、立面设计和三维空间布置都是影响自然风的因素,利用好这一影响,就能够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基础上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室环境。 (2)日照和采光。影响居室热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阳辐射,这也会同时影响居民的生理及心理感受。所以,炎炎夏日,建筑物的遮阳功能必须得到重视。遮阳是指灵

6、活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形成建筑围护结构,把阳光对室内的直射和辐射量减到最小。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对建筑整体布局和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计算,通过对建筑群自然采光数据分析,检验此建筑日照和遮阳效果。 (3)防止住区“热岛”现象。住区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还受建筑周围辐射系统的影响,比如住区中建筑物的密度及布局、建筑使用的材料、住区内的绿地面积、水景设施等。由于住区人口密度大,经常会出现“热岛”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热岛”效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要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和设计形式。另外,高效的绿化形式和水景设置也能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住区的建设并不等于盲目

7、地提高绿化面积,而是要把绿地和林地、自然通风条件、水景设施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的巨大作用,否则,盲目的把钱浪费在草地上,就得不偿失了。在绿化系统建设中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合理选择搭配水景设置和绿化植物,把它们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相协调,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还能有效降低“热岛”作用、调节住区微气候;其次,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绿化设计最终目的是为居民服务的,如果单纯为了建筑的设计而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那就本末倒置了。 (4)防止和控制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不容忽视的痼疾之一,因此,避免噪声污染也是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住区规划

8、中应因地制宜设计防噪系统,比如,在交通干线附近的住区,就应该把住区和主要干线隔开,以杜绝交通干线的噪音。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初期就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测试,如果当地的噪声污染不符合标准,那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采用的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达到降低噪声和自然通风的双重效果。另外,通过有效的绿化也可以改善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态建筑这个话题已经被提出很多年,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就被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过多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生态建筑这个领域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有很多问题和不足。 3.1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建筑

9、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但核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即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依照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把建筑和其他相关因素合理的安排布局,使建筑和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并在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体现优势。但在我国,很多人认为生态建筑就只是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或者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等,还有人认为单纯的节能或者建筑空间能够重新划分的就是生态建筑。这些观点不能说是全无道理,但是却只停留在表面。 3.2 缺乏对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生态建筑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建筑界发表了许多相关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生态思想、在理论上推动生态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但这只是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等的研究,缺乏对实际工程实践模式、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而实践才是将生态建筑发展起来的关键,实践的缺乏自然就影响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4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策略 生态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组成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这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说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应该探索并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这就要求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要树立人的主体地位的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把尊重人、关心人

11、的宗旨体现在建筑中,争取使所设计的建筑符合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尊重环境属性、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当然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是生态建筑设计所要包含的重要内容。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筑都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展开,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建立起高效的空间利用体系,以节省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比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利用生态技术建立巨构城市;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等,这些措施构成了城市地面、空中、地下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建筑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发展,在设计中强调与环境

12、的最佳关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在对建筑方位的选择上做到“因地制宜” ,要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相适应,还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3)加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作为使用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建筑物再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元素,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另外,对于使用者而言,人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所以要建立起与环境之间新的结合和协调的关系,把活动建立在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之上。即使建筑本身极为生态化,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中展开,建筑的存在与人的需求格格不入,这无疑是失败的建筑。所以,生态建筑和传统建筑相同,都应致力于为人类

13、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 (4)保护生态平衡,扩大绿化。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等的环境保护功能,绿化也是人们一直很关注的问题,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生态建筑不仅体现在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设计也应该绿色化,比如通过精心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生态建筑不仅能够保护生态平衡,而且在提高居民生活素质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5 结 语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生态化设计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在设计过程中只有通过各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等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才会设计出更加优秀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梁斯麒.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促进发展. 2010(02) 2 梁斯麒.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02) 3 黄钦. 福州城市特色探索J. 福建建筑. 2005(Z1) 4 马冀. 浅谈大型商业建筑的再造J. 山西建筑. 20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