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铁市政过街通道矩形顶管施工摘要:随着城市市政过街通道的开发和发展,采用矩形顶管施工过街通道能够有效解决道路开挖、管线迁移、交通疏解等问题,矩形顶管工艺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文通过矩形顶管工艺在浅覆淤泥质砂层的施工实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过街通道矩形顶管 施工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况:本地铁市政过街通道位于南海大道与南桂东路交汇处,横穿南桂东路,连接地铁车站及出入口,通道长度为 43.5m,覆土深度平均为 5.0m;横穿的南桂东路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多和地质条件非常复
2、杂,通道无法按常规的明挖法工艺施工,设计采用顶管法工艺施工,通道的截面尺寸宽为 6m、高为 4.3m。 (如图示) 1.2 工程地质情况:通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细砂和粉细砂层,其中:淤泥质粉细砂层呈松散稍密状,属饱和液化细砂层,透水性好,容易产生流砂、管涌等;粉细砂层呈灰黄色、局部为灰白色,饱和,松散一稍密。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埋深为 0.751.50m,稳定水位为1.001.85m。 顶管设备的选型 2.1 顶管设备的类型:顶管施工常用的机械密封式有土压平衡式和泥水平衡式等二种,矩形顶管机的型式有:多刀盘式、中间大刀盘式、双矩型刀盘式等三种。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和地质特点,本工程采用双矩
3、型刀盘式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机进行施工。 2.2 双矩型刀盘式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机:本工程采用我司自发研制的双矩型刀盘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机,每幅矩形刀盘的宽为 2000,高为3260,由 4 组 30Kw 电机分别通过 4 套曲轴同步转动,刀盘转速 4.5 转/分钟,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转动模式,刀盘转动切削下来的土体挤入泥水仓,通过泥水循环系统把泥渣排出;泥水循环系统设置二套循环管路共 4 根150进、排浆管(每套循环管路设置“一进一排”管路) ,进、排浆管可根据施工情况组合不同的循环模式,可更有效地排出仓内泥渣。矩形顶管施工技术 3.1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工作井(始发井、接收井)施工辅助设备安装(轨
4、道、千斤顶等)顶管工具头吊安(调试)始发井洞口施工(安装止水橡胶板)始发(穿墙顶进)姿态测量正常顶进(管节吊安、同步注浆)到达施工(接收井)注浆加固(通道、洞口)吊出顶管机。本工程顶管机到达接收井的施工采用水下到达施工工艺。3.2 始发施工 3.2.1 施工准备:根据标高沿顶进方向安装顶管机轨道,轨道底座使用工字钢焊接组成,在通道顶进方向底部、左右(对称)安装 2 组7 套组=14 套千斤顶,每套千斤顶的推力 200T,千斤顶总推力最大是2800T(满足设计最大推力 2100T 要求) ;泥水循环系统 2 台 45KW 的排浆泵安装在顶管机的两侧位置;地面设置泥浆处理池、泥水处理分离器等设备。
5、 3.2.2 洞口止水施工:始发井的洞门地质加固设计 6 排旋喷桩,既可以加固土体,又可以起到洞口止水作用;洞口的穿墙钢套管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已预埋完成;要凿除洞口位置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砼,首先在洞口围护结构上、中、下位置施工水平探测孔,检查洞门加固体的效果是否满足开洞要求;砼凿除后立即进行洞口止水板施工,本工程在穿墙钢套管内侧环向设置一道止水钢刷(盾尾刷) ,在穿墙钢套管外侧环向安装一道止水橡胶板和橡胶钢压板,组成洞口二道止水措施。 3.2.3 始发施工:初始顶进在洞口设置顶管机的导向限位板,顶管机始发施工主要是穿越洞门旋喷桩加固区,初顶时尽量选择底部位置的 4套千斤顶,顶进速度不能过快,宜
6、控制在 13mm/min;送入的泥浆粘度须大于 25s,一般控制在 25s28s 之间;为防止因顶管机的自重因素出现机头往下“磕头” ,宜将顶管机与后面 13 节管节通过螺杆(钢板)连接成整体;在初始顶进阶段,在机体两侧设置防机体后退反顶措施,确保顺利始发。 3.3 正常顶进施工 顶管机的刀盘转动切削下来的土体,通过泥水循环不断排出,正常顶进的速度控制在 2030mm/min,当千斤顶伸出的行程达到 1800时,可停机安装管节,管节的宽度是 1500,千斤顶和管节之间安装宽度300的过渡顶铁,可避免千斤顶直接作用到管节上,因顶力集中过大破坏管节。 3.3.1 顶管机的姿态控制:顶管机顶进姿态控
7、制非常重要,出现偏差再进行纠偏非常困难;偏差控制上下方向不能超过 25,左右方向不能超过 30;姿态控制做到“勤测随纠” ,每顶进 500测量一次,偏差超过 10必须开始纠偏;顶管机总长度是 5100,分前体(刀盘)后体(电器)两大部分;根据施工经验,顶管机出洞时设置向上姿态,防止顶管机机头“磕头” ;顶进和测量要同步进行,如果顶管机姿态出现偏差小于 10时,可利用伸缩纠偏千斤顶来调整机头偏差方向,纠偏千斤顶伸缩量控制在 3050,同时还通过选择不同方位的主千斤顶达到辅助纠偏的目的。 3.3.2 泥水压力平衡控制: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是通过泥水循环的压力来控制(调节)仓内的泥水压力达到平衡状态,维
8、护切削面土体的稳定。首先要配制优质的泥浆,泥浆配制采用膨润土在拌浆池里膨化 24 小时后搅拌使用,配制好的泥浆的比重为 1.20 g/31.30 g/3 ,粘度大于25S;根据覆土深度、地下水、地质情况和路面结构等设定仓内的泥水平衡压力控制在 0.060.08之间;在排浆泵安装了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调节排浆泵的电流,通过排浆量大小来调节仓内的泥水平衡压力,仓内的浓泥浆通过排浆泵排至泥水分离器进行再处理使用。 3.3.3 注触变泥浆减阻施工:矩形顶管在顶进过程上部土体的压力都作用在顶管机(包管道)上部,容易形成“背土”现象,在顶进过程中,同步压注触变泥浆填补机体(管道)上部与土体的空隙,防止上部土
9、体坍塌,避免“背土”问题;同时,随着顶进距离的增长,管道的摩阻力也随之增大,为了降低管道外侧摩阻力,顶进时往管道外壁同步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外壁空隙,降低顶进摩阻力;本工程的触变泥浆的粘度控制在 35s45s 之间,每节管节上下边各 3 个、左右边各 2 个共 10 个20注浆孔;在顶进时,前 3 节管不间断压触变泥浆,其余管节每隔 2节管设置一道,注浆压力高于地下水 0.02,,一般控制在0.080.10之间;注浆原则:“先注后顶、随顶随注、及时补浆” 。 3.4 水下到达施工 顶管按正常的顶进施工,当刀盘接触到接收井洞门加固区时,通过计算调整千斤顶的推力、顶进速度、管节注浆、泥浆粘度等参数
10、;本工程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水下到达施工工艺;当顶管机刀盘接触到接收井加固区时,先停止顶进施工,按要求尽快凿除洞口砼、安装洞口止水橡胶板等;准备工作完成后,在接收井满水至稳定的水压位置;顶管机进洞顶进速度控制在 3mm/min 内,慢慢磨穿加固体到达接收井;顶管施工完成后,尽快注水泥双液浆加固,先固结通道二端洞门管口,再注浆加固中间通道;待通道安全稳定后,接收井排水吊出顶管机。 结束语 4.1 成功应用 4.1.1:本工程采用非开挖矩形顶管施工工艺,在软弱地层有效按设计要求完成了市政过街通道工程,工程施工的成功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2 顶管
11、正常施工每班可顶进 24 节管节(3.0M6.0M) ,顶进速度快、工期短,不影响道路交通和管线迁移;施工期间不扰民、噪音低、节能环保、节省费用。 4.2:探讨提高 4.2.1 常规配置的顶管设备切削加固体的能力有待加强;加固体因稳定要求,一般设计加固水泥土的强度达 8 MP10MP,顶管机切削加固体时顶力大、刀盘磨损大、施工困难。 4.2.2 泥水仓泥水平衡压力的调节设计自动化控制;目前仓内的平衡压力是通过变频器调节排浆泵的电流控制,当土仓泥水压力发生变化时,通过变频器调节泵的电流控制压力,操作上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容易造成因泥水仓压力波动时间长,导致地面沉降过大。 4.2.3 管节接口的防水技术有待提高;管节的连接是采用“F”型形式,接口止水采用橡胶圈,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受地面外力和地质水文等影响,管节接口橡胶圈的止水效果降低会出现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余彬泉,陈传灿。顶管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马保松,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