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栖居与筑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648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城的栖居与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城的栖居与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城的栖居与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城的栖居与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城的栖居与筑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城的栖居与筑造摘要:本文对当今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使得历史文化名城能够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保持特色和魅力,得到栖居与筑造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 更新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载体,是社会经济的文化景观,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发展是城市的主旋律。中国的城市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外部空间的扩展和内部功能的重组也在激烈的演进过程之中。面对巨变的中国城市,我们一方面要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更新和市民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城市各时期留下的历史

2、文化遗产,这必然在规划建设中引起一系列的矛盾。 迄今,我国共批准 103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更新”也就伴随着城市现代化而诞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逐步受到了重视,但也逐步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的现状出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所存在的矛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和论述。2.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现状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各大中小城市建设开展的轰轰烈烈,于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利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重合的问题就表现的特别明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好处是长远的,效益

3、是逐渐释放出来的,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价值就越明显,这就决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以牺牲老城目前的经济发展为代价的。老城居民和单位的发展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时,不得不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和限制。而一旦经济发展进入高速状态,城市的自然进化过程就会被打断。历史文明的传承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来减缓和抵偿高速成长带来的冲击和破坏。 在这方面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空间对策:第一种,就是在原有的城市空间范围内,发展新的城市功能,也就是说,老的城市功能和新的城市功能在空间上是重合的;第二种,是脱离现有老城发展新城,老的城市功能和新的城市功能在空间上不重合的。实践结果表明,凡是高速发展阶段,没

4、有实现城市功能的空间分离的城市,北京、杭州、西安、东京、首尔、香港都面临着历史文化遗迹的大量消失或是城市发展的强大阻力;凡是在高速发展阶段,实现了新旧城市功能空间分离的城市,大多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如丽江、罗马、巴黎等。 新老城市承担不同的功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形成多中心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加速城市发展是有意的,可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且为城市新的建设留出了空间,但完全抛弃了原有的街区形态和社会经济结构,根据新的需要进行了重组,这种重组从长远角度来说是否合理,是否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还有待讨论。 3.保护与更新的共生 跨入信息社会,全球

5、化与数字化逐渐模糊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虚拟、主体与客体之间界限,导致了将“保护与开发” 、 “传统与现代” 、“地域性与国际性”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己然出现局限性,它们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进而满足人们多元的审美要求和多样化的功能需要。 孤立的保护会使古城失去生机而单纯的沦为历史文物,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社会网络,成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空壳。而过度的开发会导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生状态的破坏,扭曲地区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保护与开发并举才能使古城焕发魅力。 “有机更新”理论则适应了保护与更新相融合发展这一思想,采用适当规模、适合尺度、依据改造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

6、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古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有机更新”重视历史文化的延续、强调风貌保护与功能的更新相结合,探索传统形式与现在生活的相互适应与合理变化;尊重现状、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减小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强调与历史文化环境的协调,对改造和开发部分的内容、规模、建筑形式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同时也对原有社区、居民的回迁等社会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有机更新”思想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适应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特定需要。对于历史名城,特别是精华地段,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小规模的整治与改造。有机更新的处理

7、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段因其不同的具体情况,应该探求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与手段。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典范丽江为例:从 1997 年丽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旅游业快速兴起,古城内的原住民因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外迁,大量的外来经商人口涌入古城。居民的改变带来了社会生活网络的改变,原有民居的合院型制也由于追逐临街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本集居住、商贸、游览于一体的历史街区,渐渐变成了纯粹的商贸旅游区,丧失了其原有的历史真实性。2004 年后当地的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政府准备以法规的形式保障在古城及其他可能作为观光地的村镇中保障 70%以上的居住生活区域,使它原有的古朴正在逐渐的恢复,

8、如今的丽江古城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由此可以更新与保护一个是基于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一个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关怀,一个出于现实的需要,一个则是历史的需求。更新可以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事业复苏的一个契机,但同时一定要有序有度,并注意传统建筑和文物以外的历史人文价值的研究挖掘和保护,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应该让更新来适应古城,而不是让古城来适应更新。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塑造 特色是一座城市的个性,是一个城市经济发育、文化沉积、历史沿革的外在体现。没有特色的城布不可能有品牌效应,也就失去了诱人的魅力。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充分挖掘该地区独有的文化与景观特色并将之创新、提高,往往是决定更新成败的关

9、键。在伦敦复兴计划中就特别强调伦敦重建既要保留遗产又要与时俱进。增强竞争力和生机活力,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需要寻找发挥上述两种职能的平衡点。 西方许多城市正在改变传统 CBD 地区的单一功能,将其与城市更新特别是历史文化的保护整治结合起来,创建多功能混合的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称为“游憩商业区” 。最近在中国最著名的例子是上海的新天地,虽然新天地建成时间不长.但是由于特色鲜明,已成为与新加坡克拉码头(Clarke Quay),美国昆西市场齐名的保护与更新并进的三大案例。 对一个城市冠以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给城市带来了荣誉,也给了城市一张宣传自己的

10、名片,但应在对城市进行更新与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城市的自身特色,这样才能使城市永葆魅力。 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的思考 对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不同理念将很大程度决定这些历史遗产的命运,同时也将决定城市的未来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国快速的城市发展,激烈变动的社会与空间结构、愈加竞争的宏观环境,都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在一个社会多元和愈加竞争的环境里,城市保护与更新不应该被单纯看作是赢利性的工程技术行为,它具有更高、更广的社会与经济目标,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我们的现代社会栖居与筑造并举,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郝霞.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5.6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6 黄玮玮.历史街区的价值评价与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5 魏成林.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变迁及“十一五”保护规划研究. J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5.6 刘琼. 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 J重庆:重庆大学,2003.5 王松仪. 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 J杭州:浙江大学,2006.6张松. 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 J城市规划 19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