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以人为本观念的住宅设计浅析摘要:在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们的居住环境、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环境更加舒适、优美、洁净是每个建筑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以人为本住宅设计及单体设计中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以人为本;单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住宅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市民提供栖身的空间与场所,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与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
2、的居住环境既要满足人的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也要满足人的心理意向、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居住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不仅要创造完善的物质生活设施,更应创造丰富多彩的满足居住者各层次心理需求的精神生活空间。随着居住区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居住区甚至达到了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封闭式的小区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规模住区和现代城市的要求,应该有条件提倡融入城市的开放式小区开发理念,以促进住宅小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 2 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概念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尤其是自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法提出以来,把自然放在了人的对立面,认为自然界中一切都要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古希腊先哲普罗塔格拉斯认为“
3、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培根也认为“人应当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万物都在协调一致地为人效劳”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生存逻辑,最终造就了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以及不断被纵容的消费文化。 3 住宅设计的以人为本 3.1 住宅的舒适度 住宅的空间舒适度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亲和感和生活气氛,住宅应强调套内功能的升级,而非盲目加大面积,增加更多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房间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套型功能分区成败的关键,这取决于设计师对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不能只在建筑面积上做文章,应致力于把握使用面积的合理性。如主
4、卧室有明确的独立性,应尽量朝南,远离入户门,避免直对客厅,使用面积应不小于 12m2,开间不小于 3.6m。次卧室使用面积1012m2,开间不小于 3m,较舒适的住宅空间如下图所示。 住宅设备及其设计安装,对实现住宅的功能增量起着重要作用。住宅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而自然采光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和材料,设计师应当对此进行充分的创新开发。管道布置是设计中的重点部位,管道穿楼板是住宅跑、冒、滴、漏的根源,住宅设计就“自家管道不到邻居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两项原则展开,在下层楼面和楼面垫层中铺设水、暖气各种水平管道或
5、设置管道墙,将所有设备沿着管道墙来布局,并将各种水平管道在管道墙内布置,另外集中管井也是一种成熟方法,即属公共使用的管道设在套型以外,以便设备的维修安装、抄表及改善户内的空间环境。 3.2 生态环保设计 生态环保是世界各国都提到日程上的重要课题,对住宅设计而言尤为重要。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系统:(1)产品材料系统,即所谓的绿色材料、保健环保材料,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地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高舒适度;(2)节能系统,如利用太阳能、风能、二次利用水资源等;(3)污染防治系统、防止水污染、粉尘、电、声、光、垃圾污染等有效利用资源。住宅的生态环保关系列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住宅研究
6、的主流,所以人们将 21 世纪称为生态健全的“绿色世纪” 。 3.3 安全健康设计 住宅单体设计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而且也要增加住宅的卫生防疫功能。通过设计尽可能切断病菌的传播渠道,避免公共空间交叉传染的可能性,改善居室内空气自然净化条件。 户型布置要强调洁污分离、干湿分离保障卫生的设计原则,首先要保证交通流线的简捷和功能分布的合理,同时要考虑单一户型在整个楼(或组合平面)的平面位置,对不同的户型和楼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调整。 有的住宅设计过于强调景观效果,采用封闭式的落地玻璃窗,仅留一两扇可以打开的小窗户,采光面积非常大,但人住进去后明显感到空气不流通,其居住舒适性根本不存在
7、。长此以往,对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另外,目前大量采用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使得通风口只及窗户的一半,同样也达不到空气流通的要求。目前还有些小区采用围合式设计,标榜自己是套用并提升北京四合院设计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腾出中间的大块土地用于小区绿化或景观。这种住宅好看不中用,对建筑物空气的对流、质量以及热环境,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在塔式住宅设计中不宜采用内天井式平面,因面向内天井的房间多为厨房和卫生间,是污染源的易发区,当天井内无法形成正压的情况下,污浊空气携带病菌悬浮在天井中,在内天井通风排气作用较差的情况下对住户室内卫生环境也产生影响,平面设计应明确各户型的空气对流通道,单朝向户型的
8、设计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其平面凹口深度和宽度比应不小于 2:1,最小开口宽度不应小于 3m,凹口过深过窄,将影响垂直通风效果。 3.4 适应老龄社会的通用住宅 大多数人都不愿频繁地搬家,而更愿意在自己从青年时就拥有的家里渡过晚年,这里还包含有心理寄托的需要。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相当一部分住宅必须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于是一种通用住宅就应运而生。在这种住宅中,从设计和建造时就将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让老年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但是并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把这些考虑全部做上去,而是逐步来实现。所有这些考虑的实现当然会增加投资,据日本的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费用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 10%,如在开始时只考虑
9、基本要求,则所增费用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 1%。当然,最基本的要素是在开始建设时就予以充分考虑,比如留足门洞宽度、过道、轮椅回转尺寸,注重卫生间设备的安全、卫生,并在遇险时可以协助等。 4 单体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应用 41 在住宅单体设计中考虑空间的舒适性 住宅的舒适性应重点考虑住宅空间尺度对人的居住环境的心理感受,在设计中还应注重增加更多方便合理的使用功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设计要准确地把握空间尺度,提高住宅空间的舒适性。居住空间并非越大越好。住宅的舒适性就是一种居住者的心理感受,过大的空间环境会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因而要考虑居住建筑的私密性。 住宅小区户型设计强调
10、“户户朝南,窗窗有景” ,既经济实用,又能提供独特居住空间感受。户型室内平面布局上讲究经济适用,并结合空间灵活多变的特点,室内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离,公私分区,干湿分区,室内开间及进深合理,各房间面积比例恰当,而且室内交通流线清晰,杜绝面积浪费,强调居住的实用性。 在户型空间设计上,全落地大飘窗、转角飘窗的设计将室外的优美景观延伸至室内,从而使身心更放松,心情更为舒畅,而且房间采光更为明亮。户型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每户均巧妙设计有大面积的入户花园,使得室内空间灵活多变,业主可根据自身喜好及要求,将入户花园一部分空间进行优化,变成各种功能的房间,与市场上同等面积的户型相比,房间功能更齐全、使用空间
11、更大、舒适度更高。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影响。住宅小区户型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42 生态节能环保、日照遮阳与采光设计 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是每个建筑师要认真思考的。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照明灯均采用节能型的灯具,如太阳能灯具;绿地浇灌系统为节水节能型的喷灌系统;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材料均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如墙体均采用蒸压加气
12、砌块外墙保温,屋面采用绝热挤塑聚苯乙烯板隔热等等;建独立的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小区居民每日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有害污染。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住宅小区设计应根据建筑的外形特点、悬挑和凸凹变化、阳台的活动遮阳百叶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进行遮阳设计,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同时,根据南宁的地理与气候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以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43 住宅的无障碍设计 住宅小区整体环境景观道路设计中,应考虑盲道,在地上的车位中设计
13、无障碍车位。在配套建筑的设计中,设无障碍厕所等。在单体设计中,楼体的出入口设计无障碍坡道,入口平台的宽度均考虑轮椅的回转距离。此外,还设计无障碍的住宅套型,套型内的设计中均考虑轮椅在户内各个区域的回转距离、转动半径和活动空间。考虑卧室、起居室到厨房、卫生间的通道尺寸和洞口宽度,在卫生间等室内增加设计扶手、握杆等一些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使用的设施。 5 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为人类获得更多的资源信息探索出一条新途径,而且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综合素质。因此,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体现着人们的感情,而且人们在
14、设计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加入一些人文精神。事实上,所有的建筑都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人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最核心内容,建筑设计师在表达感情上,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由此看来,建筑设计者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表现在建筑设计中,建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样,更有利于人们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杰,禤文昊,邵磊.现代西方城市居住标准研究.世界建筑.2008,2。 2由文辉.国外生态住宅与居住区生态建议.上海科技建设.2003,3。 3傅红,莫妮娜.旧城改造中对城市个性延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4沈莉芳,陈乃至.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规划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