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867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析“十二五”后半期纺织经济走势在金融危机的大氛围下,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不可避免经历一个发展选择或周期性的拐点。回顾金融危机发生的近五年,全球范围内的恢复和增长是一直看不清的大问题,或许乐观者认为世界或许由此而经历一个新常态、再平衡、甚至第四次工业革命。然而,就目前看来,危机的最终结果仍在我们能够预想的范围之外,甚至我们都不敢直断其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但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状况,以及试行的各国政策和花样百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十二五”后半期,两年半的宏观形势也可见一些端倪。 一、对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预期难以乐观 今年 1 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 2013 年全球国内生产总

2、值(GDP)增速或微幅提升至 2.4%,略高于 2012 年的 2.3%。这个预期指标显著低于 2012 年 6 月对 2013 年增长 3.0%的预期。总体认为,发达国家意外地复苏过缓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速。全球经济旧的风险还在,新的风险斩露头脚,主要风险仍集中在欧元区。预计全球增长率将在 2014 和 2015 年逐渐提高至 3.1%和 3.3%。然而,6 月份,世界经济预期再次调低,如图所示。 从世界经济总体来看,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国际形势仍充满变数,紧张形势还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 从三大传统市场来看,欧洲经济最不乐观。欧债危机在 2012 年大幅释放,虽然在欧元区的集中控制下,几次转危为

3、安,趋于稳定,但局部地区还存在恶化和反复的风险,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很难估计;甚至有可能出现新的难以预料的形式。 在世界市场中,美国作为主要操控力量,在自身国力不振的情况下,频频通过货币政策、保护主义等手段转嫁危机,并成为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引导者。就其国内经济来看,高失业率仍是关键问题。而从今年来看,制造业回归、新能源战略以及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都有限,难从根本上改变低速增长的局面。但美国拥有全球最为集中的技术、人才资源,金融控制力强,市场化程度高,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嫁不振的国内危机,相关国家必然受其影响直至美国自身问题得到解决。 日本经历了多年经济萧条之后,今年终于以军国主义上台并肆无忌惮

4、运用货币政策而得到扭转。总体来看,在二至三年内,日本市场变数较大,日元超发政策势必加大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我国出口产品的实际收益,但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持续的外部压力,我国纺织工业今后应该更能适应和从容应对这种新的竞争格局。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新兴经济体国家也不同程度、或早或晚地出现问题。尤其 2012 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状况频出、一度繁荣的局面似乎将不复存在。其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到现阶段,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面临出口受阻、投资增长乏力、就业不景气、货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新兴经济体国家虽然还维持着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端,但总体已出现经

5、济增速减缓的态势。单纯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原始生产要素来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已彰显乏力,主动进行结构调整来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向高端产业、技术创新、现代化管理和服务迈进是唯一出路。 二、我国经济总体进入调整转型期 本世纪前十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 10.7%。2002 年,我国 GDP 突破 10 万亿元;2010 年我国以 58786 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经济本轮高增长期内,2007 年 GDP 增长率达到 14.2%的峰值;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实施了一揽子刺激计划扩内需、保增长,经济增速在全

6、球率先实现“V”形反转,重新回到两位数,2010 年中国 GDP增长率达 10.4%;2011 年下半年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 GDP 增长率仍达到 9.3%,总量达到 47 万亿元。本世纪初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而且当宏观环境出现变动时,政府通过一系列使得经济增长势头得以延续。 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释放了生产要素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打下来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高增长掩盖下的矛盾也令人担忧,我国经济主动进入转型调整期,由过去“保增长”基调转入“调结构”轨道,经济发展转入更注重长远效果。本轮经济调整始于 2010 年第二季度,但在经济指标上明

7、显表现出来是从 2012 年开始。2012 年,我国经济持续回落,GDP 全年增长率仅 7.8%,其中三季度 7.4%,四季度 7.9%。2013 年一季度 GDP 增长率仅 7.7%,低于去年四季度和全年水平,二季度 GDP 增长继续下降为 7.5%,而且目前看来下行压力并未消除。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出于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的保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加上我国人口结构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附加值的粗放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若要取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迫于外部环

8、境的压力。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的持续恶化,让我国企业不得不改变以往量大面广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往的国际竞争地位难以保持。实体经济的结构问题迫使政府下决心引导经济进入转型调整轨道。 三、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后期发展走势 对于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来说, “十二五”是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和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我国纺织工业受到国内外宏观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深刻。从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两会”精神,都为我国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宏观环境给纺织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国际形势仍错综复杂,主要市场变数总体趋于缓和 当前国际形势仍充满变数,紧张形势还没有明

9、显缓解,但经历了持续外部压力的我国纺织工业,今后应该更能适应和从容应对这种新的竞争格局。从三大传统市场来看,欧债危机的影响力在去年已基本释放,虽然局部地区还存在恶化和反复的风险;美国经济虽然财政悬崖仍风险较大,但主要矛盾是失业率问题,估计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日本市场变数较大,日元超发政策势必加大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我国出口产品的实际收益。在世界市场中,发达经济体仍是主要操纵力量,在自身国力不振的情况下,他们会通过货币政策、保护主义等手段转嫁危机,并引导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 2.国内经济稳步发展,内需市场有望继续开拓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

10、机遇和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而且国家延续稳中求进的总体发展基调,为纺织工业加大国内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发展更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国内市场潜力将进一步发挥,东部市场需求层次的提升、巨大的中西部市场的开拓,将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纺织工业市场化进程中的阻力也将逐步减少或消除。 (二)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但从近期来看,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确是有目共睹,而且亟待通过调动各方力量尽快解决。 1.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总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难以在短

11、时间内复苏,市场需求不会迅速扩大。更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对我国纺织工业的竞争日益加大。去年以来,由于国际原料价格低走,加上这些后起国家劳动力等综合要素成本较低,整个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形势趋于平稳,而且内生增长的动力较足。新兴经济体国家不但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也将形成今后我国纺织工业在世界市场中最大的竞争对手和转型升级的倒逼动力。 2.企业生产综合成本大幅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劳动力、土地租金、水、能源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呈现刚性、持续上涨态势,有效化解不断增加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压力,成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期任务。尤其劳动力成本,年均以 10%20%的增幅成为企

12、业普遍反映的事实,必然要求我国企业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升级,以期在本轮改革中加快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 3.棉花政策对纺织工业影响巨大 由于我国实施棉花收储和进口配额制度,去年以来国际棉花价格持续下降,巨大的国内外棉价差造成的原料成本全部转嫁到纺织企业身上。一是造成我国棉纺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而且大量中小型棉纺企业限产、停产。二是棉花价格传导性作用较强,间接影响到化纤原料及相关生产企业,去年我国化纤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最大月份下降幅度达 50%以上。棉花政策对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影响深刻,其中纺织工业环节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成本。 4.节能减排等环境指标提升迅速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当前

13、,国家各项环境指标迅速提升,给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纺织行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电、用水等能耗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纺织产业链最重要的印染环节,节能减排是义不容辞的,印染企业也十分重视节能环保项目的实施,但资金紧张和没有畅通融资渠道的问题却更为突出。 (三)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 其实,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市场化程度高的纺织工业是最先进入自我调整的产业。在国内外宏观形势下,我国纺织工业步入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升级的发展阶段,由大规模的扩张、依靠量大面广拓展市场的方式逐渐向依靠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获取效益的方式转变,由低成本、粗放式管理的生产方式向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转变。

14、 1.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档次 从要素比较优势看,发展中国家在制造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去年以来,尤其在棉花政策没有市场化的影响下,世界其他产棉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凭借其低价的棉花等原料要素价格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竞争压力,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去年纱线进口到我国的数量增加明显。我国企业要想在综合要素成本大幅上升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错位竞争战略,加大技术投入、提升先进设备的使用率,尽快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2.提高节能减排投入、推动设备改造更新 无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还是我国纺织工业实际发展水平来看,

15、我国纺织工业都到了将节能减排作为重点任务的产业发展阶段。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大,国家各项能耗、水耗和排放指标快速提高,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将节能减排投入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成本支出。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设备的改造更新和污染物的内部处理,二是统一排放费用和后续处理。这不但意味着企业要加大自身投入,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在园区规划和循环经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将自主创新与人才建设作为持久目标 自主创新与人才建设是我国纺织工业永续发展的保证。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最根本的是我国纺织企业要坚持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

16、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建设纺织强国最重要的支撑也是创新与人才,实施纺织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纺织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能够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更好地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纺织人才队伍。 4.将国内产业转移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 推动纺织产业转移是优化我国纺织工业布局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我国中西部投资环境与国家原料政策等形势,推动我国纺织产业转移必须与“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各项资源要素的配置,达到我国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国内转移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我国要素组合的优势,将中高档产品项目向中西部转移。 “走出去”的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棉花等原料优势和东南亚等国家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另一方面,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以新设、并购、参股等形式建设境外研发基地和营销网络,通过境外商标注册、品牌收购和推广等手段开展品牌国际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