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6893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的思路与实践摘要:2010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我们通过本次评估工作,整理了古城保护方面的资料,总结了西安在古城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成效,通过对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实施、地方性法规的制订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正在逐渐形成一套立体的适合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定量评估、定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4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2010 年 12 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促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2、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西安作为 1982 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先对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保护评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标准 对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一)保护范围及数量变化。根据申报名城材料,对照检查名城保护范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数量及保护范围的变化情况、原因。 (二)历史文化街区。是否依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的变化情况、原因。 (三)历史建筑。名城城市(县

3、)人民政府和名镇名村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准公布历史建筑和优秀近现代保护建筑、保护标志设立、档案建立情况。 (四)保护规划制定。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和批准情况。 (五)保护规划实施。在保护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履行规划许可审批、违法行为处理情况。 (六)地方法规制定。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立法权的名城制定相关保护法规,名镇名村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况。 (七)国家专项补助资金使用。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下拨的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地方资金配套情况,有关的保护规划编制、基础设施

4、改造、环境整治项目取得的成效。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 西安是一座有 3000 多年建城史和 1100 多年建都史的古城,西安市政府历来对古城保护非常重视。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都注重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尊重历史,坚持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相关要求,对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工作分成定量评估及定性评估两部分。 定量评估 定量评估工作相对简单,主要是对城市或县城关镇建成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进行统计,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其他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及等级,确定历史文化街区的规模及完整性,落实保护管理措施。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评估工作针对保存

5、文物特别丰富的定量评估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他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子项,按照评估要求对西安的保存文物进行量化统计。 目前,西安市馆(库)藏文物 19.1 万件,其中珍贵文物 1.3 万件。西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1 处,省级 89 处,市县级 230 处,文物在册点 2944 处,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点西安有 6 处 14 个点。 在2008-2020 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有历史文化街区 3 处,即在化觉巷清真寺保护区、碑林博物馆保护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北院门(核心保护区约 73.4 公顷、整个保护区

6、范围 224 公顷) 、三学街(核心保护区约 33.8 公顷、整个保护区范围约 50.2 公顷。 )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增设了七贤庄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 2008 年至今已公布的西安市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包括 69 个项目。其中:世界级 1 项,国家级 7 项,省级 43 项。西安鼓乐已经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第三批推荐名单(包含 28 个项目)正进行公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的名单包含了西安市推荐的传承人。 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评估工作针对历史建筑的定量评估分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规模、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两个子项,西安市历史文化街区共三处,包括北院门历史文

7、化街区、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七贤庄历史街区。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市回民聚居区,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文化氛围,是西安传统商业和居住的典型代表。本次规划依据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有关界定将该街区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划为核心保护区。提出保护方法:保护和延续回坊依寺而居、依坊而商的传统布局形态和生活习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回民区的整体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整个街区的经济发展。核心保护区界限:东至社会路,西至洒金桥,南临西大街,北至莲湖路,含钟鼓楼广场、莲湖公园,规划用地约 73.4 公顷。建设控制区:东至北大街,西至西安城墙,南至西大街,北到莲湖路,规划用地

8、约 224 公顷。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街巷的传统空间格局和四合院布局形式的基础上,改善街区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打造以碑林为中心的文化街区品牌。核心保护区界限:东至开通巷以东陕西省黄金家属院界墙,西至南大街,南至西安城墙,北至东木头市、东厅门,规划用地约 33.8公顷。建设控制区:东至西号巷,西至南大街,南至古城墙,北到东木头市街以北,规划用地约 50.2 公顷。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鸟瞰图 七贤庄历史街区是西安在民国时期成片建设居住区的典型代表。重点保护八路军办事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七贤庄近现代民居。核心保护区界限:东至工人文化宫界墙,西至北新街,南至后宰门小学界墙,北至

9、西七路,规划用地约 1.6 公顷。建设控制区:向东包含革命公园,向西纳入西安职业中专幼儿园、新城区委党校,向南包含后宰门小学和西安市水产公司,向北纳入西七路北低层住宅区,规划用地约19.9 公顷。 七贤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平面图 保护管理措施 定性评估工作针对保护管理的措施分为保护规划、保护管理机构、历史建筑建档挂牌、法制建设、保护资金、社会监督六个部分。 目前,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 西安市城市规划条例 、 西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8 年-2020 年) ,市规划部门会同

10、文物等有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制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姜寨遗址保护规划 、 汉杜陵保护规划 、 汉长安城保护规划 、 秦阿房宫保护规划等保护规划。 从西安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到大明宫地区保护改造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通过城市展览馆开放、政府网站互动、专家咨询机构、专家决策机制(西安市规划委员会) 、保护项目规划方案的公示、实施监督(人大、政协、百姓、媒体)和媒体的宣传,逐步建立起了公众参与的机制。 当前,西安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实施、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正逐渐形成了一套立体的适

11、合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 西安市的文物保护经费主要是三个途径:一是市财政拨款,二是省文物局的拨款,三是国家文物局的拨款。省、国家文物局拨款均为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清理发掘的专项补助项目专款专用。数量依据国家财政和项目编制情况而定。市财政除每年固定的文物保护经费 350 万元外,还有适当的专项补助项目,用于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和建设。从 1999 年到 2009 年,国家、省市投资金额约为 17 亿。 定性评估 定性评估工作相对较难,需要很客观的对城市的地域历史环境、古城格局、历史风貌进行总结。 西安市已经完成的西安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保护规划

12、,是在分析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工作的目标:以大遗址保护展示为工作重点,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推行依法科学管理,全面提升西安文物保护水平。初步建立大文物格局,在保护中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相得益彰,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东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形象。 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定性评估工作中对历史文化名城要求从城市的地域历史环境、古城格局、历史风貌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 就西安而言,第四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扩大到西安整

13、个市域范围,并将市域划分为城区历史名城保护带,中部历史地貌、河湖水系保护带,南部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带和东南部古遗址、古陵墓保护带四大保护带加以保护。 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秦代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城市格局。汉长安城也形成了“连金城其万雉,近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的雄伟气魄,汉长安城安门大街轴线。唐长安城更是创立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形成 108 个坊和东西两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隋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大明宫含元殿至大雁塔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使得长安城成为当时

14、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唐长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成为东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城建设的范本,并影响了后世中国都城建设。明、清时期的西安城仍然采用传统的棋盘路网、轴线突出的城市格局,保持了由钟楼到东、西、南、北城楼的四条通视走廊。建国以后,经过三次总体规划和 50 多年的建设,西安现仍保留了“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为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 保护和凸显唐长安“六岗”自然形胜:“九一之地龙首塬,九二之地大明宫高岗,九三之地兴庆宫南岗,九四之地东市(今交通大学)高岗,九五之地乐游塬,九六之地唐外郭城东南(今三兆)高岗” 。隋唐长安城:在隋唐长安城范围内,保证新开路采取棋盘式格局,并在密度上尽

15、力与隋唐长安城里坊一致;明清西安城:在明清西安城范围内,保持原有街巷院的格局、走向、宽度、尺度和名称,新开路应保持与历史路网在肌理、宽度和尺度的一致;西安新城市建设应考虑历史街巷格局的延续和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定性评估工作中对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状态评估三个方面。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西周丰镐开始(公元前 11 世纪),历经秦、汉、隋唐,有着 3100 多年的建城史、1100 多年的建都史,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汉长安城和隋唐长安城,是中

16、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型。宋代以后西安降格为地方城市,元代奉元城就是在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改建的,明初扩建为西安府城,仍保留着隋唐皇城的格局。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囊括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西安是历史上十三朝古都,在老(明)城内重点保护与恢复历史街区、人文遗存,形成“一环(城墙) 、三片(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 、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单位、传统民居、近现代优秀建筑、古树名木”等组成的保护体系,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改善老城的城市功能,增强老城活力;降低建筑高度,减小建筑密度,保持古都风貌; 疏散老城人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17、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努力改善老(明)城的居住、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逐步改变西安老(明)城“有古城墙而无古城”的局面,构建和谐西安。 结语 当前,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经与西安的现代城市功能、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市民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提升城市价值、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十二五”时期,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应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及具有保护价值建筑(含近现代建筑、民居等)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老城整体保护、古镇古街古村落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域历史及自然景观环境的保护等方面为重点;同时通过落实上位规划、建立制度保障、开展相关公共政策研究等措施加以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大力弘扬西安传统文化,塑造西安城市特色,向世界展现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的多元化风采。 参考文献: 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Z 2010. 2、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自查报告R 2011. 3、西安市规划局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说明书R 2008. 4、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十二五” 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保护规划说明书R 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