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7022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型社区向城市社区型转型的探索摘要: 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1.27%,城镇化率超越“50%”而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城市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其中农村的城镇化则是这一阶段的的重点,如何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并尽量保留其习俗和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在转变中,这种过渡型社区又无法简单的用“城市”或“乡村”之中的任何一方来描述。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打造乡村特色的同时能够给予地区更好的发展机会,做到其特色与发展并行,认识这一全新的空间聚落形态显然是规划工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本文章将结合陕西空港新城底张镇规划来研究过渡型社区。 关键词:农村新社区; 过渡

2、性; 转化;城市化;空港新城底张镇规划 Abstract: in 2011, Chinas urbanization rate has reached 51.27%, the urbanization rate beyond the “50%“ and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developed country, city and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rural urbanization is the focus of this stage, how to transform from rural community to

3、 the city community, and try to keep their customs and environment is the problem we are facing. In the transition, the transition community and not simply the “city“ or “country“ of any party to describ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mmunitie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

4、nd build rural characteristics can give the area better, d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parallel,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new spatial settlement patterns obviously is the first step of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lanning work.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Shaanxi airport Metro bottom

5、 Zhang Zhen planning to study the transitional community. Key words: new rural communities; transition; transformation; city; the bottom Zhang Zhen airport tow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从地理上看,人居空间无外“乡村”与“城市”两种形态,前者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自发缓慢发展型,后者是以非农经济为基础的聚集快速扩张型。在中央实施“城市反哺农村” 、 “城乡统筹

6、发展”的新政后,农村聚落空间发展在急速转变,其发展形态既非传统的“乡村型” ,也非常规的“城市型” 。Edward W. Soja 认为“空间在其自身也许是原始赐予的,但空间的组织和意义却是社会变化、社会转型和社会经验的产物。”在城市规划实践领域,国内学者大都关注乡村新空间外在物质形态的变化,延用“城市型”规划方式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而农村新社区空间的发展转型却末受到决策者的重视,或者是有意回避这种“转型”的挑战。 1 农村新社区类型及特征 根据与城市的区位关系,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城镇型社区、乡村型社区、传统村落社区,根据不同的社区我们又有不一样的重点.下面我们介

7、绍一下城乡空间类型的特征. 城乡空间类型的特征1 2 过渡性农村新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传统农村社区生活设施配套并不健全,但是环境优美,在向城市化转型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绿地范围,使村民居住其中,不会像城市一样有高密度的建筑而失去绿化,并且也顺应我国十八大以来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并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我们可以运用低碳社区,新都市主义社区及新传统主义社区的理论来作为借鉴,以之为依据进行规划建设。 2.1 低碳社区 低碳社区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将“低碳”概念融入到社区建设当中,从可持续社区和一个地球生活社区模式的倡导下提出低碳社区建设模式,通过资源、交通、能源、建

8、筑等综合手段,来尽量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居民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社区的特征: 低碳社区能够很好的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在空间布局方面,可以运用丰富的布局手法,充分的利用自然能源;建筑材料方面也将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形成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能源利用方面,鼓励利用高效清洁的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出行方式方面,主要以慢性交通为主,强调步行道与环境的结合。 ;邻里关系方面,公众积极参与,活跃社区环境。 2.2 新都市主义社区 全新的社区模式:新都市主义宪章详细描绘了社区的组成方式:“社区应是紧凑的、步行友善和混合使用的” ;“相互连接的街道网络应该设计为鼓励步行,减少机

9、动车的出行次数和距离,节约能源” ;“广泛的住宅类型和价格层次” ;“公共交通” ;“密集的市政、机构和商业活动应该置身于社区和城区内” ;“一系列的公园” 。 新都市主义社区特征:半径约 400m,或 5 分钟的步行路程;街道间距是 70100m;周围有绿带;土地使用多样化;社区内道路两旁都有人行道;每条街道都有各具特色的行道树;公建布局在人流集散地; 住房的后巷是设计的重点,基础设施、车库的所在地,也是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 新都市主义社区理念: 1)社区功能:功能混合的中高密度节约型社区 2)增长模式:有节制有序城市增长模式 3)交通模式:高密度网状的城市道路系统 4)功能组合:混合功能

10、(商业、娱乐、休闲和开敞空间) 、多样化、各具特色的社区 5)道路组织:适宜步行的街道和社区空间 6)社区中心:精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中心 7)建筑形式:形成街道富有特色的建筑,强调社区特 8)街道模式:街道紧缩、富有活力的街道、 2.3 新传统主义社区 新传统主义社区有着良好的尺度,方便于行人的交通系统,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新传统主义的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街道的设计和布局。突出“可以步行的社区(walkable neighborhood) ” 新传统主义社区理念 1)土地使用:土地使用紧凑、混合使用、多样化 2)社区形态:社区形态组团化 3)增长模式:紧凑的发展规划模式 4)交通模式: 高密

11、度街坊布局 5)功能组合:混合使用空间住宅、娱乐、商业 6)步行系统:街道的设计和布局突出可以步行的社区、强烈的行人导向 7)建筑风格:建筑户型和社区设计上强调统一的风貌特征 8)街道模式:街道采用简单的方格、或者称为“棋盘格”式布局; 集中发展步行性的规划。除了解决交通问题之外,还可以增进邻里交往。 以 10min 步行距离作为设计的标准,或者使用 0.5 英里(约08km)为半径的尺度设计,来布局住宅和社区中心、商业网点。 减少汽车在物理上和心理上、视觉上的存在可能性。街道尽量窄小一些,停车场设在建筑后面的空地上,尽量看不见。 主道路以步行路为主,建筑背后是服务道路,供汽车使用。户前道路重

12、新成为人们交往、孩子玩耍的地方。 2.4 里坊单元 1)里坊单元空间规划构想 里坊单元以四面临主要道路的相邻若干街坊作整体规划。 里坊规划范围结合城市肌理,以 1525 公顷为指导原则。 2)里坊单元配置构想 空间结构:里坊单元以城市主要干道为边界,过境城市干道不进入里坊单位,以避免空间割裂为原则。里坊内部以居住功能为主,里坊中心设置学校、中心公园、停车或者其他公共配套设施。 活动空间用地配置在里坊边界临道路 60 范围以内。 居住用地配置以每个里坊单元划分为数个组团单元,每个组团单元以居住 10003000 人为宜。 里坊公园:绿地覆盖率达到 70%以上,为“里坊”服务的公共设施宜集中配置。

13、 ; 3 空港新城底张重点镇起步区 3.1 案例介绍 底张镇按空间类型来分属于城镇新社区底张重点镇起步区位于空港新城城市中心区东南方向,周边交通环境良好,景观资源丰富。作为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的外沿,应主要以居住与配套为主,形成配套设施体系,在中心区的带动下,完成角色转变,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规划目标:以自然景观为框架,融入文化主题,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打造一个生态化低碳化个性化复合化(多元合一)=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态家园 发展主题:空港“慢城”生态休闲主义的“慢生活”生态社区 规划目标:空间设计-优化空间形态,强化邻里关系;建筑布局-完善日照环境,充分利用太阳;生态环境-与自然协同,减少人为破坏

14、;交通系统-发展慢行交通,鼓励公共交通;能源利用-限制污染能源,鼓励清洁能源;社区文化-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 3.2 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变策略 底张镇规划主要思路,从交通、空间、景观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交通方面,依托原本基地纹理以及城市规划道路,加入社区内部的人性道路形成有序的树枝型交通网。其次空间方面,在基地基础上,规划出若干开敞空间,做到均衡,使人们均等享受到好的空间,形成和谐的人居环境。在景观规划上,利用原有的景观轴线,再加上规划景观节点,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网。 设施的配置决定着社区的层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除市政公用设施和金融邮电设施之外的,与居民群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

15、服务设施,包括三类:一是生活服务设施,;二是社会管理设施; 三是社会福利设施, 1)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立各种服务设施满足不同类别居民的需求,逐步实现设施项目的均好性; 2)借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指标,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逐步实现设施建设指标的均等性; 3)保留农村社区原有的生活习俗及场所; 结语 新农村社区规划不仅仅是对用地控制和建设规模的管理,也应该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南。要求加强对规划实施程序的审核及社会整体效益的评价。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注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社区以及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因素,寻求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

16、代人利益的资源发展能力。 具有“农村”风貌特色的社区模式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大、生活服务配套好的农村新社区,更像是未来潜在的“特小城镇” , “农民向新社区集中”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农民向城镇集中” 。 参考文献 【1】 刘博敏.顾周琦.第三空间: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新社区发展J 【2】 吴晓、马红杰.“边缘城市”的形成和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00,vol.18.85-86. 【3】 周建忠 可持续性生态社区规划与建设研究J.广东 2012 【4】 卢瑶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5】 吴怀静 .王峰玉 .刘静霞 两型社会视角下新农村社区规划探讨以河南省邓岗社区为例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