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7083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国货币中性问题【摘要】 本文对中国货币中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在中国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因此,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 【关键词】 货币中性;货币政策;中国;新古典学派;货币超中性 我们通过对中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发行量的定量研究,发现中国的货是中性的,也即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是无效的,图 1 是我们以中国近几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和 M2 的发行量为依据,用 spss 做出的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几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和 M2 的发行量的相关系数为 0.725,比

2、较高,说明中国近几年发行的货币存在货币中性现象,那么什么叫货币中性呢?货币中性对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有什么影响吗?下面,我们将重点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的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长期激烈争论的热点,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与实际意义的问题。所谓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存量的变动最终只能影响名义价格与名义工资等名义变量,对实际产出、实际利率等实际变量没有影响,而所谓长期中性是指长期中货币供应水平的变化对实际利率或实际产出的增长率没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以及其他名义变量增加的水平与货币供应的水平有一一对应的变化。同样地,如果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化,对实际利率或产出的增长率没有影响,并且通胀率

3、以及其它的名义变量与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化一一对应的话,则称长期货币超中性的。 二、货币中性和非中性之争 (一)古典和新古典的的货币中性论 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他们一般把货币作为与实体经济没有内在联系的“外生变量” ,强调货币的中性,即货币的攻击变化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和所谓的“货币面纱论” 。在“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来看,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的,因为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

4、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其中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可以通过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 剑桥方程式 M=kPY 和费雪方程式 MV=PY 虽然形式不同,但这两个方程式却表现了同一实质内容的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价格水平(P) 、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 k(货币余额与名义国民收入或实际国民收入的比例系数)或 V 货币流通速度(一单

5、位名义货币余额的流通速度)不变、Y(实际 GDP,由生产函数和要素投入决定)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 M 的变化将完全体现于价格 P 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新古典学派认可货币中性完全是基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由于人们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他们就会考虑到过去的失误,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改预期,以便在今后的行为决策中成功地消除那些引起预期失误的规律; 由于市场是可以出清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当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到商品价格低到使消费者愿意购买时为止; 当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工资就会降低,直到工资低到使厂商

6、愿意为想工作的失业者提供工作为止。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Y- Yn = h(P - Pe) 上式中产出(Y)对其潜在产出(Yn)的偏离不过是对实际价格水平(P)偏离其预期值(Pe)的反应;即对没有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例如,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值时,拥有不完全信息的厂商错误地把价格上升当成其自身产量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经济中就业和产出的增加。但是在长期,厂商会了解整个市场的情况,不会犯上述的错误。其预期的价格水平与实际价格水平上升同样的幅度,所以 Y 等于 Yn,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 这样,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管是被人们所预期到的,还是没有被人们预期到的,都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真正的影

7、响。具体来说,已经被人们准确预期到的经济政策,只要他们希望维持原先的经济地位,就必然会采取措施设法抵消这些政策的作用,从而使这些政策无效。 (二)货币非中性论 凯恩斯指出, “古典”学派所谓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通常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而投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要增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

8、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衡水平。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凯恩斯主张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以此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货币是否中性,古典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和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截然相反,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而在长期则是中性的,坚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货币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但不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市场出清和工

9、资、价格有充分弹性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拉动时,由于工资和价格的黏性,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经济要恢复到正常的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因此,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新凯恩斯主义承认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也承认预期对于总供给的决定也是重要的,但不承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无效性和货币中性的结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预期到的和没有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都能影响总产出和经济周期,只不过在不同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针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形势以及

10、图 1 中的数据来看,短期内货币非中性,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这一观点,还是比较符合我国采取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中国,短期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这就需要我国恰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由于货币长期是中性的,长期内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所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法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内一直增长的,唯有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才是保证我国经济长远进步的关键。参考文献: 1袁昌俊.货币中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 2彭双.货币中性与非中性J.时代金融,2012(10) 3谢海潮.基于 VAR 模型下我国货币中性实证研究M.金融营销,2012 4甘小军.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中性评析N.2013(8):201308 5汪琳.中国货币中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投资,20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