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扬州市贯彻落实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为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紧紧围绕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两聚一高 ”新要求,以抓好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全力实施 “两减六治三提升 ”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动真碰硬,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 问题,着力防控环境污染风险,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
2、环保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中国扬州样板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到 “十三五 ”末,确保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 2015年下降 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 72%以上; 32 个省考断面水质优于 类比例达到 70.2%,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 类)的水体基本消除;受污染耕地安 2 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二)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 “两减六治三提升 ”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强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规范环境秩序。对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具体问题,
3、实行整改 “清单制 ”和清单销号制,细化明确整改责任、目标、时限和措施,一项一项整改,一个一个销号,坚决整改到位。 (三)建立健全环保长效制度 。深刻反思,举一反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确定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建立健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具有扬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三、重点举措 (一)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 想,进一步转变观念,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环保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切实把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 “四个意识 ”,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4、、艰巨性,彻底解决思想上的误区、认识上的偏差,以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级党委、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切实解决环境保护重大问题。二是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 3 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执行扬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 ,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环境质量负总责。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治污,切实把环保责任落实下去,把环保压力传导到位。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年度环保重点任务,作为市委、市政府每年重点工作,层层细化分解,严格督查督办,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地。三是健全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
5、。把生态环境质量 “只能变好、不能变坏 ”作为一条底线,进一步加大生态环保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权重。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的,依规实 行终身追责,对负有重大和直接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职务。四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公共财政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支出总量不减、优先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金以不同形式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二)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结
6、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根本上为生态环境减负。一是优化空间结构。全面落实 扬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 “多 4 规合一 ”;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产业项目准入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各县(市、区)、功能区依据主体功能规划编制区域规划、布局产业项目。强化刚性约束,严守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开展生态红线区域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区域考核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到 2020 年,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 22%。根据
7、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城市开发强度,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二 是优化能源结构。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 ”机制,从严控制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大幅削减非电行业煤炭用量,对所有新、改、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行减量或等量替代。到 2017年底,全市 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关停淘汰或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到 2019 年,基本完成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热电和分散锅炉关停整合工作。到 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比 2015年减少 127万吨,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 11%以上。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8、,优化整合 、改造提升各类工业集中区,鼓励促进分散布局企业入园发展。切实加大化工企业整治力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市、县(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转型搬迁、退城进园。做实做强基本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 GDP比重达到 5 18%,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 53%左右。 (三)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认真落实水、气、土三大行动计划,着力化解和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稳定、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一是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大气污染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行动,进一步强化火电 、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实施工业烟尘、挥发性有机
9、物总量控制。实施大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程,推进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查与综合整治,石化、化工行业全面推广泄漏检测修复技术,完成重点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废气排放源整治工作。到 2020 年,各类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 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工程。强化联防联控,综合治理,协同推进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污染防治,有效解决复合型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二是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加强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定期开展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饮用水有机毒物预警监测,及时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保障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源水质
10、达标率保持 100%;加强南水北调沿线和淮河入江水系环境治理,着力推进沿线工业污染治理、船舶交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良好湖泊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湿地生态修复,打造 “清水走廊 ”。开展重点水体、重点断面达标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七里河、槐泗河、古运河、仪扬河等水体整治。 6 到 2020年,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水质断面达标率达到 100%,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 类,高邮湖、 宝应湖、邵伯湖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组织开展入湖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保障行动。扬州市区于 2019 年底前,其它县(市)于 2020 年底前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所有入江、入湖支流
11、消除劣 类。三是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积极推动土壤修复治理,实行污染土壤分区、分级、分类修复治理,优先保护农业用地土壤环境,开展重点区域和化工、农药等重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修复试点示范。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到 2020 年,全市工 业场地污染土壤基本得到修复,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控率达到 90%以上,农业用地环境质量保持安全稳定。四是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强化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体系,落实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重点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
12、险预测预警。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建立 “天、空、地 ”一体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应急物资投入,大幅提升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四)持续优化生态保护格局。 统筹山水林田湖保护与治理,结合 “263”专项行动,为人 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一是 7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力争通过 35 年努力,将江淮生态大走廊 “一带、一廊 ”区域初步建成绿色走廊、清水走廊、安全走廊,最终将其打造成扬州积累生态财富、彰显生态特色的地标工程。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推进退化湿地生态修复,逐步扩大退耕还湿、退渔还湿范围,提高湿地自身生态调节和环境承载力。到 2020年,全市新建
13、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2个省级湿地公园,6个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面积稳定在 212万亩,保护率达 50%以上。组织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生态安全状况调查 和评估,制定实施 “一湖一策 ”保护计划。到2020 年,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全面达到国家良好湖泊标准要求。二是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填平补齐、改造提升和管网完善,加快建设区域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永久性处置与综合利用设施。到 2019 年,扬州主城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成污泥永久性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设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到2020 年,各县(市)建
14、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现污泥永久性处理处置设施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持续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积极开展 “不淹不涝城市 ”、 “海绵城市 ”建设,深入实施 “绿扬城郭 ”新扬州行动计划,推进公园体系建设和生态中心建设,加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城市廊道、城市绿地及城郊大环境绿 8 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绿色生态网络体系。三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协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大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强化
1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无害化处置。加强示范引领,大力开展绿色村庄、整洁村庄、水美村庄、宜居村庄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深化环保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确定的各项重点改革事项,加快建立完善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具有扬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落实中央、省环保垂改工作要求,推动扬州市环保机构垂改方案落地实施。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优化环保机构设置和执法人 员结构,促进全市环保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16、。二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红线生态补偿办法,总结市区河道水环境区域补偿经验,探索建立全市主要河流及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三是推行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境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全面放开环境监测市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以不同形式 9 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建立规范的交易体系。四是加强生态文明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河道环境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立 法,开展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湿地保护、生态廊道保护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建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机制
17、,健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和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监管的市场化管理体制机制。五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绿色行政,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生态资产保持率等方面的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约束性指标,推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和能效评价。完善干部政绩绿色考核体系和绿色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建立追究问责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 “守环保红线、保环境质量 ”的意识 。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由谢正义书记、张爱军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扬州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责任追究组、整改督导组,
18、负责具体推进、督促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成立相应工作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严肃责任追究 。由市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参加,对省环保督察组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10 问题清单,进一步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依照中国共产 党问责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具体处理意见征得省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公开。 (三)扎实推进整改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照整改方案,逐条认真落实,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要举一反三,深挖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实施 “263”
19、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建立完善环保长效机制。对省环保督察组前期交办的信访件,组织开展办理情况 “回头看 ”,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全市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要按照省有关要求,及时通过省级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四)强化督导检查 。各地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 “回头看 ”等方式,跟踪督查问效,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及时宣传督察整改情况。在市级媒体设立专栏,公开整改工作进展,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加大曝光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和监督。 附件: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