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传染病,你听过哪些传染病的名字?,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禽流感、麻疹、百日咳、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霍乱、流行性感冒等等。,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SARS,SARS,禽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提起生物恐怖袭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炭疽和天花。然而年造成全球恐慌的炭疽杆菌,在年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年,一种和炭疽同样恐怖的新型病毒在刚果大规模暴发了次,这就是人们尚不熟悉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但科学家们一
2、直未能发现其真正的动物宿主,更多的证据表明它可以通过接触、输血、呼吸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病死率达到。患者死亡时器官溶解,全身毛孔和腔道出血,死状恐怖。故该病毒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结核病负担日益加重中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球第2位(印度为第1位)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0万例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全国80%的肺结核病人在农村面临着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危险,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人类处在新老传染病双重威胁之中,将继续与传染病作不懈的斗争,因为新的传染病在不断的发生,老的传染病正伺
3、机卷土重来,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据WHO统计,全世界约58亿人口中,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 21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时代。,传染病危害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而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染病护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学习目标,1、熟悉传染病感染过程五种表现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3、掌握传染病的预防 4、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感染与免疫,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染与传染
4、的区别: 传染属于感染的范畴,而感染不一定有传染性,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是狭义的,只包含国家规定的甲、乙、丙3类传染病共计37个病种(包括SARS)。感染病是广义的,将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全包括在内,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等各科。,感染与免疫,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2、隐性感染:最常见 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感染后有抗体)3、病原携带状态 携带时间3个月 慢性 不显出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4、潜伏性感染 :不排病原体 例如:结核 、疱疹病毒; 没有临床表现,一旦抵抗力显性感染5、显性感染
5、:临床感染,感染与免疫,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胃酸、溶菌酶等)清除无症状不一定获免疫力,感染与免疫,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感染与免疫,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某些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麻疹、天花,感染与免疫,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6、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不排出体外。 如带状疱疹,感染与免疫,侵袭力invasiveness如鞭毛、夹膜、酶毒 力virulence如外毒素、内毒素数 量amount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 异variation可导致致病力的改变,感染与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基本特征临床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临床上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确定诊断往往依靠检出病原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
7、性意味着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传染期的长短可作为隔离病人的重要依据。,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性免疫可通过抗体(抗毒素、中和抗体等)检测而获知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免疫属于被动免疫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临床类型毒血症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1.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潜伏期是
8、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 2. 前驱期从起病致症状明显期开始为止的时期。 症状为非特异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3. 症状明显期(发病期)不同传染病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此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有并发症,是治疗、抢救的关键时期4. 恢复期 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5.复发与再燃复发:初发疾病进入恢复期,稳定退热 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病症状再现。再燃:疾病进入恢复期,热未降至正常,又复上升。后遗症 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常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9、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依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依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暴发型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传染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称为毒血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是多种传染病常见的共同表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1.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
10、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苍蝇手、用具、玩具媒介昆虫(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血液、体液和血制品土壤、疫水,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3.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地区性)气候因素(季节性)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 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接触
11、者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病原携带者治疗、调整工作岗位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处理),传染病的预防,下列疾病按甲类管理:非典,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传染病的预防,实行网上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录入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送(寄)交属地乡(镇、地段)、县(市、区)责任报告单位乡(镇、地段)、县(市、区)级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需同时将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报送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计算机,传染病的预防,肠道传染病 : 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
12、毒、 戴口罩虫媒传染病: 杀虫、防虫、驱虫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1.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 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3.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传染病的预防,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核心内容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采取双向防护,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措施洗手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隔离衣隔离室其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原则与方法根据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
13、与预防措施多种防护措施结合使用隔离病室有相应标志传染病病人或可疑传染病病人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解除隔离原则,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种类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接触传播隔离技术,(1)设置隔离单元;(2)洗手和手套;(3)隔离衣;(4)对病人和探视者进行隔离规定宣教,使之配合遵守(5)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6)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彻底清洁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8)使用隔离标识等。,空气传播隔离技术,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飞沫传播隔离技术, 最
14、好将病人安置在单独隔离室; 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同用一隔离室时,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不需要专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 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病人外出时必须戴口罩。,其他隔离技术,(一)保护性隔离:针对被保护者疾病的不同要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隔离技术。 (二)多重耐药患者的隔离防护:使用接触传播隔离技术。,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消毒的种类疫源地消毒 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预防性消毒 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
15、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患者的终末消毒处理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洗澡,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后一并带出。如患者死亡,须用消毒液作尸体护理。病室的终末消毒处理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抽屉、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熏蒸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患者用过的物品须分别消毒,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患病及治疗经过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心理-社会状况生活史,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皮肤和黏膜各系统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查其他检查,
16、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主要内容,36.1-36.8 比口腔温度略,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36.637.7 比口腔温度稍高0.30.5,36.3 37.2,正常人体温度,临床表现-热度,低 热 37.338,中等度热38.139,超高热41以上,高 热39.141,发热,温度上升期(effervescence) 极期(fastigium)体温下降期(deferves-cence),发热,稽留热(sustained fever)弛张热(remittent 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回归热(relapsing feve
17、r)不规则热(saddle type fever),发热,发热,发热,发热,发热,发热,1. 病史:流行病学特点 发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退热情况。 是否伴有皮疹、黄疸、腹泻、头痛等。2. 身体评估: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 是否伴有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等。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发热,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释放致热原有关。其他护理诊断:如: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发热,1、监测病情变化:体温。发热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实施降温措施,观察降温效果及有无虚脱等。2、采取合适有效的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冷敷等。药物降温:柴胡、安痛定等。3、加强基础护理4、
18、补充营养和水分5、口腔、皮肤护理,发热,1、防冻伤。2、休克表现及周围循环差者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3、全身皮疹及出血倾向禁用温水、酒精擦。4、药物降温避免虚脱。5、冬眠疗法。,发热,体温正常未发生并发症,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发疹包括皮疹(外疹,exanthem)和粘膜疹(内疹,enanthem)两大类疹子的出现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发疹,出疹时间(天):水(风)、红、花、麻、斑、伤 1 2 3 4 5 6分布:向心性分布(水痘)离心性分布(天花),发疹,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部自上而下到四肢。 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点多见于腋下。,
19、发疹,斑丘疹(maculo-papular rash)出血疹(petechia) 疱疹或脓疱疹(vesiculo-pustular rash)荨麻疹(urticaria),发疹,斑疹呈红色不凸出皮肤,可见于斑疹伤寒、猩红热等。丘疹呈红色凸出皮肤,可见于麻疹、恙虫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斑疹和丘疹均为充血疹,压之褪色。,发疹,发疹,发疹,发疹,发疹,也称瘀点,相互融合形成瘀斑。多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等。压之不褪色,发疹,发疹,多见于水痘、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亦可见于立克次体病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若庖疹液呈脓性则称为脓庖。,发疹,发疹,结节状
20、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皮疹,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蠕虫蚴移行症和丝虫病等。,发疹,发疹,病史:仔细询问身体评估: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等,注意全身皮肤黏膜,观察皮疹的形态变化等3.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发疹,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有关,发疹,观察出疹情况环境和休息局部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眼部护理,中毒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厌食、头疼等。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循环衰竭肝、肾损害,病原代谢产物,复习提纲1、名词解释: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潜伏期 传染源 复发 再燃2、问答题: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存在哪几种状态?传染病有什么基本特征?传染病分几类?甲类有哪些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应注意哪几个环节?如何预防,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