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救灾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79159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救灾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救灾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救灾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救灾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救灾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连云港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组织指挥2.1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2.2 市减灾委成员单位2.3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3 应急准备3.1 资金准备3.2 物资准备3.3 通信和信息准备3.4 装备和设施准备3.5 医疗卫生保障3.6 交通运输保障和治安维护- 2 -3.7 人力资源准备3.8 社会动员准备3.9 科技准备3.10 宣传和培训组织4 信息管理4.1 灾情报告4.2 会商核定4.3 信息发布5 预警响应5.1 预警预报5.2 启动条件和程序5.3 预警响应措施5.4 预警响应终止6

2、应急响应6.1 级响应6.2 级响应6.3 级响应6.4 级响应7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7.1 过渡期生活救助- 3 -7.2 冬春救助7.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8 监督管理 8.1 预案演练8.2 培训8.3 考核奖惩 9 附则9.1 预案管理9.2 预案解释9.3 发布实施- 4 -1 总则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江苏省自然灾害救助

3、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发生自然灾害后,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5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1.4.2 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1.4.3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

4、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2 组织指挥 2.1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 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减灾委)为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和较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市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自然灾害救助工作。2.2 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市减灾委成员单位由下列部门组成,各部门指定一名领导同志作为市减灾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同时安排与此工作业务相近的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按照职责负责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

5、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 6 -委、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海洋渔业局、市安监局、市民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农机局、连云港警备区、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市科协、市红十字会。2.3 连云港市减灾委办公室连云港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减灾委办公室)为市减灾委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执行市减灾委的决定,负责与相关部门、县(区)的沟通联络,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措施。 3 应急准备3.1 资金准备 3.1.1 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市级救灾资金预算,并按

6、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建立完善市、县(区)救灾资金分担机制,督促县(区)人民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3.1.2 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灾害救助成本及地方财力承受能力适时调整自然灾害救助标准。 3.1.3 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各级财政通过预备费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需要。 3.2 物资准备 - 7 -3.2.1 合理规划、建设市、县(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的仓储条件、设施和功能,形成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市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区)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合理布局、规

7、模适度的原则,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点)。 3.2.2 科学制定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救灾物资采购和储备制度,按照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应急采购和供货机制,每年根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要求以及储备物资年限,储备更新必要物资。 3.2.3 严格执行国家救灾物资质量技术标准、储备库(点)建设和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全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救灾物资应急保障和补偿机制、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3.3 通信和信息准备 3.3.1 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情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情信息传送的畅通。 3.3

8、.2 加强市级灾情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建立灾情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部门间灾情信息共享机制。 - 8 -3.4 装备和设施准备 3.4.1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设备,为救灾工作者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并给予一定标准的通讯补助。 3.4.2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3.5 医疗卫生保障 3.5.1 市卫计委负责市级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根据需要及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等卫

9、生应急工作。3.5.2 市卫计委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灾区政府的请求,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医疗卫生物资和设备。必要时,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3.6 交通运输保障和治安维护3.6.1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部门应当确保救灾人员和受到灾害危害的人员、救灾物资、救援设备优先运输。救灾应急期间,经市政府(不知是否有这个权限)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 9 -务的车辆可以优先通行,免交车辆通行费。交通设施受损时,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3.6.2 根据救灾需要,灾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救灾应急“ 绿色通道” ,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灾区政府应

10、急指挥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征用必要的交通工具、设备、场地,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3.6.3 公安机关、武警部队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工作。视情制定灾区应急状况下维护社会治安、交通秩序的行动方案,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管制措施,有效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灾区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积极主动配合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工作。3.7 人力资源准备 3.7.1 加强自然灾害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发挥军队、武警部队等参与抢险救灾的突击队作用,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培育、发展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3.7.

11、2 组织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经信、卫生、安全监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等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10 -3.7.3 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职或兼职灾害信息员。 3.8 社会动员准备 3.8.1 完善救灾捐赠管理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动员、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工作。 3.8.2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民生保障机制,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灾害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和居民住房保险工作。保险企业要建立自然灾害理赔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水平,缩短理赔时效。 3.8.3 完善非灾区支援灾区的救助对口支援机制。3.9 科技准备 3.9.1 组织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卫生、安全监管、林业、地震、气象、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等方面专家开展灾害风险调查,编制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3.9.2 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灾害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究。 3.9.3 加快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向公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应急预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