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定位 把握方向谱写内蒙古富民强区新篇章战略定位是发展标杆,是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只有找准位置,才能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明晰目标,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和路径。近期,王君书记结合内蒙古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中央要求,提出的“五大基地” 、 “两个屏障” 、 “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抓住了关键,把握了要领,对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重大指导作用。 一、新定位的新特点 鉴于战略定位对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对内蒙古在国家的战略定位进行过深入探索,国家历代领导人也对内蒙古应在国家发挥的作用提出过殷切希望。但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表述最权威的就是 20
2、11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 (国发 21 号)中提出的四条定位。王君书记新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对国务院 21 号文战略定位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具体化,更具有指向上的针对性、内容上的创新性、领域上的拓展性和政策上的操作性,既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又兼顾了指导和操作的作用。概括起来,新的战略定位具有以下新特点。 一是比较优势和国家要求相结合。定位的谋划充分考虑了内蒙古的特色和优势。如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都是立足于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同时又通过清洁生产、现代工艺、精深转化等方面的要求,契合
3、了国家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低碳、建设美丽中国等发展要求。生态屏障、安全稳定屏障、草原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和对外开放桥头堡建设,既充分反映了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草原文化、生态问题等区域特点和区位条件,也反映了内蒙古对国家生态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意义。 二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相结合。战略定位既考虑了目前我区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的领域,如煤炭、火电、风电、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也考虑了具有良好成长性,在未来能够成为全国重点的领域。如建设以矿机、煤机、化机、风机、重型及特种运载车辆等特色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型材料等产业。 三是导向性与目的性相结合。战略定位既能够成
4、为引领全区上下为之奋斗的目标,突出了我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我区对国家支持政策的诉求。如在能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中强调“输出” ,目的就是能够得到国家层面对我区运输通道、电力外送通道等方面的支持。在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强调示范的同时,强调生产目的是争取国家在我区目前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支持我区尽快放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四是全局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目前“五个基地” 、 “两个屏障”和“一个桥头堡”的八条定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既包含了十八大确定的“五
5、位一体”战略的各项内容,又反映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五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八条战略定位既尊重过去我区历届党委政府已经形成的共识,贯彻了国务院 21 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很好地体现了思路和政策的延续性,又结合内蒙古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点,赋予了战略定位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新要求的新挑战 应该说,新的战略定位客观地反映了我区的优势条件和发展诉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实现这些目标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要素短板。新的战略定位对能源、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型化”要求, “新型化”就是要用
6、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这就对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技术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人才匮乏、科技落后恰恰是我区的“短腿” 。此外,随着各产业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区熟练产业工人队伍相对缺乏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水源保障、土地供应、节能减排压力等矛盾也会更加凸显。这些瓶颈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五大基地”建设就会出现“木桶的短板”效应。二是通道制约。战略定位中的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都把产业功能定位在输出上,这就需要良好的运输通道条件。另外,从产业属性看,我区五大基地的主导产业大部分属于以投资品为主的行业,市
7、场需求基本以区外需求为主,从产品属性看,基本都是体积大、质量重、易燃易爆的特殊产品,对运输条件的专用性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公路铁路运能、电力外送通道等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新的重载公路铁路、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输送化工产品的管道输出通道等基本都处于前期规划阶段,绝非短时日内能够解决。通道制约问题还会在较长时期内制约着我区基地规模的做大做强。 三是政策限制。我区“五大基地”建设中的许多主导产业都是“两高一资”产业,且总体上都面临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是近几年国家产业政策从严从紧调控的行业,规模、技术、环保等准入门槛儿越来越高,项目核准越来越难。尽管我区近几年一直利用各种途
8、径争取国家产业政策差别化,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我国总体经济增长趋缓、产能过剩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国家产业政策松绑的可能性较小,会使我区“五大基地”建设面临着较强的产业政策约束。 三、新目标的新举措 目标既定,重在实施,面对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主客观条件,需要我区在多个方面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是坚持“输” “用”并举解决我区的电力需求问题。一方面,要围绕“输”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区的超高压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区外送电力的规模和区域。但是,我区更要以充裕价廉的电力资源优势为基础,积极推动资源的资本化,大力发展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用电
9、产业,形成煤电用一体化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能源重化工产业布局西移。 “五大基地”中的能源、化工等产业,大部分为技术含量比较高、投资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各种新型发电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国家层面的研发机构和大企业手中,扩大产业规模的项目建设也绝对绕不开国家的审批关口,因而我区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态度和支持力度。必须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调整,积极推动能源重化工产业向资源富集、能源充裕、环境容量较大的西部地区转移,我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约束才能解除。 三是积极补齐要素“短板”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决定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不是优势要
10、素,而是劣势要素,因而补足短板往往比发挥优势更重要。因此,可以说,我区建设五大基地功在其外,重点应该从提升外部保障条件入手,创新体制机制,围绕研发体系建设、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规模较大的合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水源保障能力建设和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方面多做文章,从总体上提升我区对能源重化工产业的综合承载和保障能力,才能推动我区能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在“五大基地”建设中建功立业。过去我区五大基地中的主要产业基本以国有经济和大企业大项目为主,对地方经济贡献、就业带动作用和富民效应都比较弱。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开放准入领域,下大力气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 、 “弹簧门”等问题,促进我区本土非公经济在“五大基地”建设中大有作为,实现大中小企业并举、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进的格局,切实提升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