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5362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 要】根据农村经济结构的一般化分析将农村分为“传统型” 、“生态型”和“产业型”3 种。针对不同类型,根据专家建议选择科学的样本,并从新农村政策认知、垃圾管理意识、处理方式、处置与管理经验等方面进行样本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系统结论,引导各级政府制定正确的农村垃圾管理政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春江镇;垃圾管理 1.农村垃圾处置与管理的不同类型 1.1 分类依据 农村垃圾处置和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处理方式不能适应目前生产、消费所产生的垃圾构成,但农村垃圾处置与管理问题并不仅限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同时也包括基层政府或者村委职能弱化、财力

2、缺乏、效率与公平失衡等1。以往的农村按照经济区域2、经济发展角度3对农村垃圾管理进行分类,但是这对农村垃圾管理并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农村垃圾管理的分类依据必须基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考虑与农村垃圾处置与管理有关的关键性因素,如农村经济结构、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居民生产和消费能力、居民环保意识等。在关键性因素中,农村的经济结构会影响居民的收入来源,从而决定着居民生产、消费能力的高低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层次。因此,本文从农村经济结构的角度将农村分为“传统型” 、 “生态型” 、 “产业型”3 种类型。 1.2 类型介绍 “传统型”农村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居民收入仅来源于传统农业收入,在农村居住的环境

3、范围内不产生其他经济效益,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村居民有较大的流动性,居民呈现一定的老龄化倾向。 “生态型”农村是指具有特殊农业特色、风景景区、乡村旅游的农村,并且农村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收入来源上,大部分农户的收入以上述非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居民具有较小的流动性。 “产业型”农村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并且其经济主要依靠乡镇企业的发展,或者农村周边的工业企业以及在“传统型”农村下城市生活垃圾转移的农村,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除传统的农业生产外,以在乡镇企业或周边工业企业工作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2.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2.1 问卷设计与构成 根据研究需要将问卷设计分为 4 个部分:新农

4、村政策、农村垃圾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处理及处理方式、政策措施访问。 2.2 农村样本选择 为保证选择农村的典型性,我们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再经过政府部门的咨询和选择来进行调研。初步选定常州新北区春江镇辖区内的农村为样本进行对比调查分析。在春江镇辖区内选定“传统型”农村史家野村;“生态型”农村魏村;“产业型”农村新华村。 2.3 受访者样本选择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村级受访者样本。以成年人尤其是户主为主,男女比例各占所选择样本容量的 50%;年龄构成上,18 岁以下与 60岁以上人员各占 20%。1840 岁与 4060 岁人员各占 30%。在实际调研中,每村收回有效问卷 80 份,问卷对应的不

5、同类型的样本数量有微小浮动,但不影响分析。 3.调查结果分析 3.1 对新农村政策的认识 3.1.1 村民对“村容整洁”目标的看法 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目标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对该目标看法的调研中,在样本中,3 种类型农村中居民的支持度均在 50%以上, “产业型”农村新华村甚至达到 100%(表 1) 。 3.1.2 新农村建设推广后的环境改善效果 从新农村建设推广以来的环境改善效果来看(表 2) ,春江镇 3 个村中均有 80%以上的居民认为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尤其是“生态型”农村魏村有 96%的居民认为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 “产业型”农村新华村有 81%的居民表示,自新农村建

6、设推广以来,农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3.2 农村垃圾管理意识 3.2.1 农村居民对垃圾管理的认识 调查农村居民对日常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是否有清晰的认知和意识。在全部样本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垃圾管理重要的居民占绝对多数,春江镇 3 个村中有 72%的居民对垃圾管理的意识较强、并经常自律,26%的居民虽然意识到,但日常中并不注意。 3.2.2 责任归属和参与意识 在责任归属的调查中,认为在农村垃圾管理问题上应该由政府与村民共同承担的村民占大多数,春江镇高达 90%。春江镇 3 个农村中有 24%的居民认为是村民的责任,说明春江镇村民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在居民的参与意识调查中,也考察的参与方式。其中

7、愿意以出力方式参与的占多数,愿意出资方式参与的样本占 16%。 3.2.3 环境保护意识 对回收和不可回收的认知与分类意识的调查中,非常注重分类的居民所占比重不大,有所注意的居民占大多数。春江镇样本中,分类意识较强的居民占 90%,仅有 10%的居民认为没有区别和完全不了解,说明春江镇居民的分类意识较强。 4.调查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 从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效果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居民均表示在新农村建设推广后,农村环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新农村建设自推广以来,在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对农村环境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符合广大农

8、村群众的利益。 4.2 农村居民对垃圾管理有充分的责任和参与意识 绝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能清楚的认识到农村垃圾管理的必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自律。农村居民垃圾管理的责任意识较强,有很强的参与积极性,且对垃圾处理分类的认知度较高,但是其责任和参与意识的水平有所差距。 4.3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居民的垃圾管理意识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的认可度较高,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将更多的关注放在经济发展上。在农村居民的垃圾管理意识上,春江镇3 个村的农村居民对垃圾管理的意识和自律性较强,责任归属明确,参与积极性高,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更加规范。 4.4 经济结构影响垃圾处理方式,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从对

9、不同类型的垃圾处理方式统计来看, “传统型” 、 “生态型” 、 “产业型”出现明显的同质化倾向,除了“产业型”的特殊情况外,其他两种类型均呈现较高的相关度。 “传统型”农村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农村居民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能够卖掉的卖掉,而不能卖掉的则任意丢弃。而“生态型”农村因为其目前的经济结构依靠较高质量的农村环境.会在经济的刺激下白发形成良好的处理方式习惯,不会选择任意丢弃,并且清楚该如何处置产生的垃圾。而“产业型”农村则具有更加复杂的因素。不同“产业型”农村之间存在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村民自治能力的差异。这种类型的农村更加倾向于不会选择任意丢弃。但是否明白该如何处理则取决于其他方面,且

10、垃圾处理不是自发的,不同类型的垃圾处理方式必然决定了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4.5 政府有必要对农村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与环保宣传力度 从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调查中可以看出,愿意以出力方式参与垃圾管理的占多数。愿意以出资方式参与垃圾管理的春江镇样本占 34%。虽然投资的偏好程度也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是总体来说都占少数,因此农村垃圾管理需要政府进一步增加投资,但我们认为投资仅仅是一个辅助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从村民自治角度上实行参与式规划的设计。在环境保护的宣传上,农村居民有较强的需求,希望能够更多地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政府需要加大宜传力度,积极运用 NGO 组织和高校资源,满足农村居民的合理诉求,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蔡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垃圾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5):78-80. 2任春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1010-10I3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乔家君,李小建.基于微观视角的河南省农区经济类型划分J.经济地理,2008(5):832-840. 作者简介:沈函廷(1991-) ,女,江苏大丰人,现就读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