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旧城改建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善摘要: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少城市提出了旧城改造思路,但追求大规模的建筑群和大数量的建筑物,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同时这也导致旧城区的问题日益突出,这种单一改善城市面貌和规模的文化正在吞噬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进一步改善是旧城历史风貌的最后堡垒,肩负着保护历史遗存和风貌,传承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保护区也仍然承担着供人们继续居住和使用的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城市更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旧城改
2、造;市面貌;城市特色;历史街区;旧城历史风貌;传统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和体制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迅速推进,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旧城更新的速度、规模和再开发强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旧城更新对迅速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市与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具有诸多益处。但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一些旧城更新中,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忽视对城市历史资源、地方特色的有效保护,大拆大改,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致使以历史城镇和文化街区为标志的城市失去原来的风貌特色。因此,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在妥善合理地解决诸如地方历史文化的继
3、承与发扬基础上,利用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资源,营造地方特色,精心的城市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旧城改建中应以完善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出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过程,自一个城市诞生以来,旧城改建就作为城市的自我更新体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是城市发展的综合需要。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城市的原有历史遗产,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进一步对该城市进行规划城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其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是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的。就建筑物而言,开始保护的是宫殿、寺庙等建筑艺术的精品,后来扩展到民居作坊、酒馆
4、等足以见证平民生产、生活的建筑物。再由保护单个的文物古迹发展到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甚至一个完整的历史古城,内容越来越广泛,内涵越来越丰富。主张保护文化街区的社会群体也从学者、社会贤良发展到官员、民众。保护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周全,措施越来越完善。这种变化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国家里,社会越是进步,历史遗产的保护越受到重视。 旧城城市改建中城市设计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要达到完美统一的结合。 二、确立旧城改造和文化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探索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 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
5、市面貌不仅仅取决于大规模的建筑群和大数量的建筑物。建筑物之间的良好空间位置关系,精致而独特的外部环境,以及丰富的空间场所才是城市最为重要的空间特征。同时,为了城市改造中新旧建设的和谐一致,我们在城市营造上需要改善和融入旧城的原有的历史元素,使传统的城市充满历史的气息,既是我们城市规划的基础,也是我们创造的灵魂。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原则 在旧城改建中,要使城市历史风貌得到保护,不但需要转变过去点状保护的观念,树立区域保护的意识,而且要确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文化街区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增强保护的意识,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第一是保护真实历史遗址,这和文物古迹类似;第二是
6、保护外观整体风貌,这与文物古迹有差别,它意味着内部可以改造更新,也意味着保护的重点不仅是单独建筑物,还包括环境风貌多重内容;第三是维护并完善原有的历史元素,这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有困难的,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躯壳,还应包含它们承载的社会、文化活动,保持他们原有活力,让他们继续发光发亮。 (三)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和改善原则 在旧城改建中,一个城市的格局的特色往往反映一个城市的规划思想,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布局合理规划布局是一个城市规划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一下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划出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的界线。二是确定区内建筑物保护和完善的作法,可分为四种情况。对已定为“文物保
7、护单位”和规划认为应该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增加保护力度,保存原有的历史特点;较好地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 ,外观依原貌维修整理改善,室内可以按现代的风格进行改建,增加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内部的结构已遭较大损坏的,可以更换结构,但其外观还应维持历史的面貌;外观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新建筑,可以保留不动;地区内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新建筑,如高大的现代建筑等,应该进行改造,或在立面上加以处理,或者将来拆除。三是确定地区环境要素的保护整治要求,包括要按照历史面貌维修路面、维修基础设施、保护古树等。四是改造、建设地区的基本功能,解决排雨水、排污、供电、电讯、消防等问题。五是实行保护与开发相利用结合的原
8、则。在旧城区内,不论是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历史文化保护区,都是城市具有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保护应与使用相结合,尽可能加以开发利用。通过利用实现保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更新。 三、旧城改建中城市设计与文化街区规划息息相关 在城市规划设计时,空间布局与文化特色是密切相关,主动发掘旧城的遗留下来的文化底蕴,规划新城区的整体格局。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的要求,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在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主要关注点首先是场所,场所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的感觉。对城市中文化街区的特征加以完善提升,反过来再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应用于城市建
9、设和发展中,是旧城改造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考虑场所优先于考虑建筑,谦虚地向过去学习并尊重历史,给人类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人性尺度上对文化街区进行设计,满足城市规划和文化街区规划的协调发展,建设能够持久和适应的新城区,避免与就城区有太大规模的变化和对传统文化的完全遗弃,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让城市规划追上时代的脚步又保留传统优秀的文化底蕴。 四、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善对新区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新区规划中,很多城市忽略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一昧追求城市现代化,使得今天很多富有历史意义的城市结构、城市风貌和城市景观消失,甚至被破坏,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在不断地消失殆尽,城市的跟风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城市空间
10、设计平淡、雷同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新区规划中应注重城市文化街区保护与改善,从历史发展的层面上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避免城市文化街区的消失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象北京的建筑文化,苏州的水乡文化,德化的陶瓷文化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的积淀,被无数代人传承和延续下来的文化特色,也就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所在。这并不仅体现在欣欣向荣的经济景象或者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城市的人文精神,换句话说,由城市人文精神所构成
11、的城市文明才能说明城市的厚重感。尤其是在当代,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城市文化街区的延续也就成为当务之急。继承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要求保持其历史环境的可识别性,反映一定比例的历史原物,揭示时间历程在该地区所表现出的历史文化层,同时延续文化传统,通过各种措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增强人们对地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不仅仅局限在老城区中,更要注重在新区规划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城市文化街区的消失,为城市居民创造具有生活感的城市空间,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与延续,才能使整个城市更具生命力。 (二)对新区景观的塑造,创建富有文化特色的魅力新区 每个城市的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特色,象北京的“长城” 、桂
12、林的“水城”等等。一个新城的空间营造同样体现城市文化的保护与改善,对新区规划而言,就是指城市的空间设计、建筑风格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是否体现了城市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是否演绎了城市的性格特征、是否承载了城市的文化理念。通过新区规划,可以重塑城市形象,有利于塑造新区的景观,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提升并创造全新的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形象,进而创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魅力新区。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讲,旧城改建是每个城市必须进行的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会给这座城市和这个城市的文化街区带来影响。只有科学规划旧城改造和文化街区保护,满足城市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城邦和文化之城将矗立在中原大地。 参考文献: 1俞贤亮.谈合肥历史文化遗址开发与旧城改建.城市规划,1987 年第 04 期. 2王景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 城市规划,2004年第 10 期. 3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明华 高江海 易小华.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的原则、要点初探.价值工程,2010 年 0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