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古典园林营造符号与王澎建筑作品的相似性摘要:本文以古典园林当中的营造符号,对应王澍先生建筑作品的营造形式,在两者营造思想和建筑的建造元素上看到一些相似性。探讨古典园林对王澍先生建筑的影响以及古典园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元素;建筑符号;营造思想;诗意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51-03 1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是我国园林式建筑景观环境的杰出代表,其造园思想讲究以自然为师,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和概括,旨在将自然山水移缩入怀融入一方土地之中;崇尚“道法自然” 、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园林建筑营造
2、布局自由随宜、高低错落,建筑大多依山就势,凸处筑台、凹处挖池。就地选取建造物材,将建筑与环境和谐嵌合达到一种人工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同时古代文人大多将个人情怀寄托于园林当中,城市、建筑、自然和诗歌、绘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古典园林无论从精神陶冶上还是人文居住上,都代表着一种高品质的环境。 2 古典园林的营造符号 2.1 营造技术 2.1.1 自然通风:古典园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庭园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就江南而言,闷热的夏季和阴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穿堂入室,形成过堂风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
3、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风水原则,目的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上吹过,更加凉爽宜人. 2.1.2 采光:在园林建筑中,主要为自然采光,大多建筑是四面有门窗,如远香堂为四面厅式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厅是江南园林中最为讲究、也是最高级的建筑形式。四面厅不设墙,柱间安装有连续的长窗,四面开敞,檐下设回廊,廊柱问檐坊下有挂落,下设栏杆坐登。坐在厅内可观赏外面的景色。这些建筑都是开敞通透,自然采光极佳。 2.1.3 绿化:因为气候不同,北方的古典园林中多种有松树、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等花木,而南方私家园林常种梅花、玉兰、牡丹、竹子、榆树、芭蕉等
4、花木为主。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 ,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2.1.4 当地材料:古典园林中江南私家园林,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长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植物丰茂,种类丰富。江南还多产石料,采自江湖水泊的湖石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2.1.5 水体: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
5、、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2.2 艺术意境美 园林不仅供人居住游赏,更寄托了园主的情趣爱好和认识追求。古典园林通过跌山理水对自然山水的抽象化处理,将自然山水缩移至咫尺之间,通过观赏者的主管想象,衍生出意境。或是预设一个主题,藉由山、水、花木、建筑配成物镜。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亦或是通过园林中的景题、匾额、对联、刻石等根据园林物境做出文字“点题” 。园林中诗文的直接表达是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 3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古典要素分析 建筑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他的空间感以及建筑师在建造建筑时的营造
6、本意,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一次以建筑为行脚的旅行,先从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园开始,到杭州南宋御街、五散房、宁波历史博物馆,最后游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在这次游历建筑的空间变换里,体会这位普利茨建筑奖获得者带给我们的关于好的建筑的精神享受。也让笔者对于当代人居环境多了一些思考。 3.1 浅王澍析建筑作品和古典园林营造的共同点 3.1.1 对自然地崇尚。纵观王澍先生建筑作品,在建筑立意与周围环境的营造上,都与中国古典园林高度契合,即建筑体量与形态在环境中居于次要地位。在建筑能耗上,也尽量将消耗降低,建筑中大多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而非现代建筑般整个建筑在玻璃幕墙内使用空调系统呼
7、吸。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为例,校园内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木色为主,建筑周围植物覆盖率高,多种植向日葵、翠竹、彼岸花、荷花等意境深远的植物。 3.1.2 同受中国的诗、画艺术影响。中国绘画与造园关系密切,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在古典园林的营造上讲究建筑是景观,也是最佳观景地。所以处处皆成画皆成景;王澍先生建筑作品的理念,也跟绘画有关。他是在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长期研究后,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当中。通过传统绘画,在绘画当中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如 2012 年世博会滕头案例馆的设计,就是来自设计者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研究;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形体来自对李唐的万壑松
8、风图的研究;这些建筑作品在空间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都营造出了一种像古典园林一样曲折、含蓄的建筑表达。置身其中,可以引发人不断的联想,也让建筑变得可观、可游、可居。 3.1.3 就地取材。王澍先生对于建筑物料的选择是循环建造,即按照中国建筑营造的传统,将旧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这是建筑师对材料的一种尊重,也不失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纵观其建筑作品,大到建筑砌筑需要的材料,小到维护空间的栏杆,随处可见竹、土、砖石、旧瓦为主材修建的建筑和景观小品。建筑给人感觉质朴、趣味、耐人寻味。在宁波博物馆建筑的选材,就来自回收的旧物料, “瓦爿墙”的传统建造方式让建筑呈现出自然的状态。建筑师期待 10 年后,
9、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 3.1.4 差异性和多样性古典园林虽小,但小中见大,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从铺地拼花、景观小品、建筑样式等营造上讲究丰富变化。在路径设计上也讲究步移景换、别有洞天、柳暗花明的多样性空间。王澍先生的作品同样注重对多样性的把握,在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上都有体现。如“瓦爿墙”的建筑形式,在宁波博物馆建筑外立面上,仅 4 肝的墙上就能出现 48 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因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的砖瓦拼在一起。这种多样性的设计让笔者联系到古典园林当中的铺地,在一个小庭院铺地材料上,同样是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石头拼成各色图案,让
10、简单的小空间变化多样。 3.1.5 意境的营造。古典园林虽小,但通过造园活动,使园林丰富繁芜,同时赋予园林品性,让人在园林中得到陶冶。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都沿着围墙而建,将尽量多的空间留给自然,校园周围就分布着池塘、树林、田地,行走其中,有松鼠跳跃、天鹅悠游,当代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拥有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4 两者形态的相似性 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滕头馆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二期工程、宁波五散房、杭州南宋御街的复兴到宁波历史博物馆,在以西方的建筑思想体系为主导的今天,王澍先生的作品以“有生命的建筑”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同时将中国古典元素抽象后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让建筑带着传统文
11、化符号,勾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一种带有强烈的个人符号的建筑告诉大家,建筑是拥有生命的、建筑中是包含历史生活记忆的,建筑是拥有多样性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带有传统中国元素的现代建筑。 4.1 浅析王澍先生建筑作品中古典园林元素的运用 4.1.1 门洞 在王澍先生的系列建筑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反复使用的建筑元素,如不规则的门洞、丰富的建筑外立面、屋檐、廊道、屋顶下沉院落、框景等独特的建筑形式。这些形式在为建筑带来多样化的交流空间。而在古典园林当中,我们同样可以搜寻到类似的营造方式。如他的系列建筑作品中风洞的设计。王澍先生提倡的是在建筑当中,你可以感受到建筑内部的“气”
12、 ,在于提醒人们关注建筑带来的变化, “风洞”设计来自古典园林,每一个不同的风洞形状即假山剪影,或是某个假山洞口剪影。这样设计的方式让原本合理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4.1.2 屋檐 从杭州钱江时代楼盘到象山校区二期工程,我们可以体会到建筑师试图通过某种建筑符号,让人们重拾以往生活方式的记忆,体会“屋檐滴雨”的意境。古瓦旧墙是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元素,建筑师对“屋檐”的重新关注,让人在现代建筑中生活多一份意境和遐想的空间。 4.1.3 廊道 在现代建筑中廊道似乎被简单化,而王澍建筑作品中,对古典园林中廊道的使用传承在建筑当中。古典园林讲究曲折尽致。童寯先生曾说,在造园手法中有两条线路,一条理性而
13、直达,另一条蜿蜒而曲折。王澍先生建筑中,廊道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 4.1.4 框景。 在园林当中,空窗框景使空间隔而不堵,漏窗和空窗的使用在于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从不同的空窗看去景色各不相同,也营造一种身建筑当中而不被建筑束缚的空间体会。 5 结语 王澍先生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希望我的获奖能影响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关注中国本土建筑学,无论大型项目还是小型建筑,都能放慢建设的速度中国的发展不能以拆除历史为代价。在这里历史代表的是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包括中国传统元素。在以西方建筑体系为主导的今天,我们的城市建筑应该在面向未来的同时立足于本土,让中国建筑的发展包含一些地域性元素,让我们可以在建筑里找到属于本土、传统文化的一些存在。王澍先生立足于传统的建筑此次获得世界关注,无疑是对传统、本土建筑的一种认同,也将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建筑师在多样化的传统文化里,吸取精华,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