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884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岛韩商撤资原因研究【摘要】伴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往来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地韩企撤出中国,特别是 07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多家在华韩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正确分析跨国公司从我国撤资的原因、影响,特别是青岛的韩资企业撤资的现状、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地政策建议来帮助政府引导外资流向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韩商,撤资,青岛 1.青岛韩资撤资现状分析 1.1 青岛市每年新增韩资项目数呈递减趋势 从 2000 年到 2005 年,韩国每年在青岛市投资的项目数逐年增加,由最初的 560 个,到 05 年的 1691 个,保持 25.67%年均增速,但是年增长率呈波动趋势,从 02 年的 52.34%逐

2、年递减。2006 年,青岛市的新增韩资数目只有 801 个新增韩资项目,相比 05 年,增速为-52.63%。可以预测随后的几年,青岛韩企新增投资项目数将会保持一种递减趋势。既然韩资在青岛新增项目数呈递减趋势,必然也会伴随着已有的韩资企业从青撤走的递增趋势。 1.2 韩资在青岛市外资的各项统计指标的地位波动,有下降趋势 2000 年,青岛市韩商每年直接投资项目的数量占了当年青岛市所有新增外商直投项目数量的一半,随后该比例逐年增加,在 2005 年达到顶峰 66.83%,06 年降为 57.34%。2000 年,青岛市韩商直投项目的合同金额占同期总额的 24.97%,在 04 年达到最大值 55

3、.99%,而后开始下降,06 年为 39.55%。2000 年,青岛市韩商投资实际利用金额在当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 30.68%,04 年达到最大值 55.29%,而后下降,06 年仅为 49.29%。 1.3 青岛韩资非法撤离的企业数比重较高 撤资是伴随着投资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撤资现象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最近两年这种现象变得明显起来。2000 年至 2007 年,共有 8344家韩国企业在青岛投资,其中非法撤离的企业占了 2.5%(206 家) ,其中2007 年就达到了 87 家。 “未正常清算”的撤离韩国企业中,15%是纺织企业,30%是工艺品企业,13%从事皮革生产,六成以上属

4、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2.引发韩商撤资的原因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产业调整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新格局的挑战,还要适应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因此,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韩企从青岛撤资是产业调整和经济环境变化对国际投资资本规模和结构尽心格调整的现实表现,同时也是韩中两国经济条件变化和韩国企业自身问题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客观反应。 2.1 韩企经营状况不尽人意 2000 年以来,青岛韩企主营业务收入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是期利润总额却并非持续增长,有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值,如 2002 年利润总额为-2518 万元,2004 年为-68768 万元。这说明韩企的经营状况不尽人意,

5、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称,目前在华投资韩国企业约 2 万家,其中有20%出现亏损。韩国进出口银行 07 年对随机挑选的 598 家在华韩企进行调查,发现 51.8%的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亏损比率超过了 70%,连业绩比较好的汽车行业亏损比率也达到 40.3%。 任何经济体都是理性的经纪人,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当企业在青岛不再创造利润,必然会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退回原国或者是转向其他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韩商经营状况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当初在 2.2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第一,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韩企经营成本上升。 2000 年以来,青岛市劳动力价格

6、逐年上涨,年均增长 14.45%,05 两年的增速更快,分别为 19.66% 和 18.28%。2000 年青岛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仅 10072 元,2006 年就升到了 22575 元。08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新劳动合同法 ,企业支付工人的薪水和福利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测算,按照新法韩国企业劳动力费用负担同比增长 30%以上。这使得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遭遇“丧失竞争力”的巨大打击,对韩国企业而言,青岛不再具有低工资和劳动力的优势。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加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提升,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期下降,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小企业。 第二, “两税合一”导致韩企失去竞争优势。 之前由

7、于中国的整个引资政策的偏斜,韩企一直享受着很高的税费减免,在“两税并轨”之前,外资企业只需要缴纳 15%的企业所得税,仅为中国企业的一半。2008 年 1 月 1 日,中国开始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取消了对外资企业“免二减三”的优惠,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 25%,比外资企业此前执行的 15%的优惠税率上升了10 个百分点。税收政策的调整使青岛内资和各国外资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对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以中小型为主的韩企是非常强烈的一个冲击。 第三, “选资”政策相继实施 当前,我国对外资的需求逐渐转向高质量型,如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高薪技术产品目录,

8、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外资政策由数量扩张型“引资”转为质量和效益并重的“选资” 。 2.3 青岛韩资撤资的时机成熟,但障碍重重导致了非法撤资 一方面青岛的韩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随着工人工资水平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税率制度的改革,不再拥有成本优势,而他们的规模不大也使得他们没有办法创造一个有效的壁垒来阻止其他外资进入青岛,另一方面,虽然青岛市之前每年都有韩企撤资,但是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韩资企业在进驻的时候,往往能得到当地政府“一条龙服务” ,手续简单快捷,因为当地政府引资若渴。而到企业清算撤离时,手续就非

9、常繁杂了。一家企业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清算撤离,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对韩国商人来说,时间成本很高。并且,在企业撤离前,当地政府也会要求返还当初进入时接受过的各种优惠。青岛政府虽然在外资企业撤离上不刻意设置障碍,但起码是不积极的。因此,青岛韩资在宏观经济的调整下,撤资的时机越来越趋于成熟。但还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岛市的经济结构组织还不够完善,当外资想撤出时往往需要办理各种繁杂的手续,这种冗余的制度结构又激发了韩资的非法撤退现象。 2.4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首先会造成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收入下降。一国货币对外升值,该国出口同样价值的产品,获得外汇兑换的本币就会少,必然导致才会出口商利润下降。并且,

10、人民币升值还会造成韩商投入的资金缩水,使经营成本上升,如果没有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外商将不会投资。只要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外商的顾虑尚未消除,外商投资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韩企就有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2.5 部分青岛韩资存在“地下经济”特性 青岛在引进韩资的初期,追求外资数量而对外资进入的审批并不严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单纯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对外资企业的行业、水平、性质等都没有考虑。一些韩资小企业资金和技术都很缺乏,来中国投资就是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租用厂房、设备开工生产,还有很多存在虚报利润、偷税漏税、非法用工等地下经济特征,由于中方少有对其约束措施,一旦经营不

11、下去,他们会迅速撤离,且更倾向于非法撤离。 3.青岛韩企的发展趋势 3.1 投资规模由中小规模趋向大型化。2000 年,韩国对青岛投资新增 560 个,实际使用金额为 38700 万美元,平均每项投资金额为 69.11万美元,到了 2006 年,韩国对青岛投资新增项目数 801 个,实际利用金额 180296 万美元,平均每项投资金额为 225.09 万美元,是 2000 年的3.26 倍。表明韩国大企业和大集团对青岛的投资有所增加,青岛市新增韩企的投资规模由中小规模开始趋向大型化。在随后的几年,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显著。 3.2 产业转移领域拓宽。中国是韩国境外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而青岛又是韩国

12、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省市之一。随着韩国企业的产业转移领域不断拓宽,在青岛的投资结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从产业结构看,韩国企业依从初期的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工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高附加值工业转变,如化工、钢铁等,并逐渐涉及一些较复杂的成熟技术。同时还向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和航运等多元领域发展。根据青岛的产业发展规划,对韩国产业的承接,将更重视和引进韩国产业中有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项目,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船舶产业,钢铁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石化产业。 3.3 更加重视企业自身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消费者关注的不仅是产品的价格,还有产品

13、质量和品牌质量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韩资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些方面。一方面他们通过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逐渐提高,有调查抽查了 214 户韩资工业企业,80.0%的企业通过了 ISO9000 系列认证,近一年内,工业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了 97.8%。而且青岛韩资企业的工业产品知名品牌较多,知名度逐渐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青岛市诚信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信用主体之一的韩资企业对信用日趋重视。调查显示,青岛市 99.7%的韩资企业都十分配合青岛城市建设,重视本企业的信用建设。 4.防范和规范韩企撤资的建议 跨国公司撤资对东道国关联产业的负面影响不仅与投资

14、方有关,而且与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等有密切关系。我们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要保持警惕,把握撤资的规律,使得外资为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4.1 青岛政府方面 第一,为韩企提供“撤资替代方案” 。撤资的替代方案是指:政府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原则,与可能撤资的企业进行谈判,为之提供其他的方案,给他们在本地的发展创造条件,以及机制以阻止不合理的撤退。韩企撤资特别是韩企非法撤资给青岛市遗留下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就业问题。由于韩资集中在劳动密集产业,所以他们的撤退必然就会剩下许多闲置的劳动力,所以青岛政府一定要妥善处理韩企的撤退问题。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

15、环境。良好的政策法律和服务环境,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突破口。青岛市要进一步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针对外资撤退,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清算机制和制度,引导韩商合法撤离。同时,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要加强对韩资企业进行相关法律的宣传,加强信息有效传播、加强外商投诉、援助工作、建立涉外经济案件投诉联动制度,建立公平有序的经济氛围。 第三,正确引导韩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青岛市韩资多是中小企业,青岛市政府应在正确引资选资,有效选择适合青岛产业结构升级的外资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时,树立集群发展的战略意识。将各种优惠政策由原来的地区倾斜,逐渐转向对集群的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在跨国公司集聚的地区

16、,加强跨国企业以及当地企业间的联系,使外资成为本地集群发展的“苗床” 。 4.2 韩资企业方面 第一,正视投资目的,加强企业本土化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新形式,韩资企业应该适时调整投资心态和投资策略,学会适应中国市场和政策环境。抛开单纯为了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的投资心态,加强自身本土化水平,以在细分市场谋求发展。 第二,正视撤资,合理运用。随着青岛投资环境的变换,韩资企业应重新考虑自己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并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若在青岛的投资的确不再能为自己带来利润和收益,就应该选择从青岛撤出资金,转而投向其他地区。如以追求低廉劳动力为目的来青岛投资的小型韩企,可以转而投向中国西部地区,那里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