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9955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食用菌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摘要:介绍了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如青霉、曲霉、链孢霉、毛霉、根霉、木霉等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提出在生产中要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关键词:食用菌;病害;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在食用菌生产中,病害是食用菌生产者最头疼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食用菌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食用菌病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中要选用优良的高抗性菌种,进行科学管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危害,要及时采取妥当方法。在确实需要化学药剂防治时,也应在未播种、未出菇或每批菇采收结束时进行,并注意少

2、量、局部使用,防止污染扩大而影响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生长,从而影响食用菌的品质。 1 青霉 1.1 发病特征及原因 青霉菌是食用菌制种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杂菌之一,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黑木耳、金针菇、平菇、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子实体致病。培养基在 2832 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极易发生青霉菌。制种过程中,如发生严重可致菌种腐败报废;发菌期发生较重,可致局部料面不出菇。危害食用菌的青霉又名绿霉,青霉大批生长时菌落呈蓝绿色。该病菌分布广泛,多腐生或弱寄生,多存在于有机物上,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入培养料,进行初次侵染。带菌的原辅料也是生料栽培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侵染后产生的分

3、生孢子借气流、昆虫、人工喷水和管理操作等进行再侵染。高温容易发病,分生孢子12 d 即能萌发形成白色菌丝,并迅速产生分生孢子。多数青霉菌喜酸性环境,培养料及覆土呈酸性较易发病。如果青霉菌丝覆盖料面后隔绝了空气,它分泌的毒素能杀死食用菌菌丝。青霉栽培和制种中出现的青霉多为塑料袋透气、棉塞湿、接种时消毒不彻底和接种时环境不卫生或接种室封闭不严密所致。 1.2 防治方法 1.2.1 首先要认真做好接种室、培养室及生产场所的消毒灭菌工作,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防止病害蔓延。 1.2.2 调节培养料的 pH(酸碱度) 。栽培黑木耳、金针菇、平菇、猴头和香菇的培养料可选用 1%2%的石灰水将培养

4、料调节至微碱性。采菇后喷洒澄清石灰水,刺激食用菌菌丝生长,抑制青霉菌发生。 1.2.3 菌袋杂菌感染严重的要扔掉并深埋或焚烧,菌袋局部感染可注射 18%甲醛溶液、或将多菌灵(1500)用注射器注入菌袋感染的部分,并用胶带粘好,菇床上发病可用 1%克霉灵、0.5%多菌灵溶液喷洒防治。 2 曲霉 2.1 发病特征及原因 曲霉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白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红曲霉等。曲霉菌丝有隔、无色、淡色或表面凝集有色物质,分生孢子梗直立生长,不分枝,梗顶端膨大成球形或棍棒形的顶囊,其表面生满辐射状小梗,在小梗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孢子呈黄、绿、褐、黑等各种颜色,菌落颜色

5、因不同种而各异,分生孢子随空气气流飘浮扩散。曲霉菌丝短而粗。黄曲霉生长最适温度为 2530 、空气相对湿度为 80%左右;黑曲霉适宜温度为 2030 、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灰绿曲霉耐干性较强,温度 2035 、空气相对湿度65%80%。曲霉往往是在培养基氮源偏大(糠麸比例大) ,培养料水分过少以及通风不良等环境情况下发生。 2.2 防治方法 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培养室周围及栽培地清洁,及时处理废料。接种室、菇房要按规定清洁消毒;制种时操作人员必须保证灭菌彻底,袋装菌种在搬运等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防塑料袋破裂;经常检查,发现菌种受污染应及时剔除,决不播种带病菌种。 如果在菇床培养料上发

6、生曲霉,可用如下方法防治: 2.2.1 可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在 2022 ,待杂菌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 2.2.2 在规定范围基础上提高 0.5 个 pH 值,在拌料时加 1%3%的生石灰或喷 2%的石灰水可抑制杂菌生长。药剂拌料,用干料重量 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防治效果更好。 此外,一定掌握好配方的碳氮比,防止氮源过大,同时掌握培养基的含水量不能低于 55%,菌种瓶装料时不能过满,以免棉塞沾料,瓶装完毕后洗净瓶口,保持棉塞清洁。 3 链孢霉 3.1 发病特征及原因 链孢霉菌丝在 535 范围内都能生长,在培养基质上繁殖很快,在高温条件下 24 h 就能形成黄色或粉红色分生孢子团,

7、菌丝体疏松,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特别是在无棉盖、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靠气流传播,传播力极强,繁殖极快,对食用菌的危害最大,是食用菌生产中较易污染,危害较大的杂菌之一。 3.2 防治方法 3.2.1 在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要注意杜绝病原菌侵染的途径,如搞好接菌室、培养室及周围的环境卫生。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禁止在食用菌的栽培场地丢弃嫩玉米芯。 3.2.2 做好菇房的清理消毒工作,将废料及时处理后,对培养室地面、墙壁、培养架等用 100 倍“多菌灵”喷洒处理,

8、或密闭菇房,用硫磺熏蒸处理。 3.2.3 菌种生产要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培养料灭菌时必须保证灭菌彻底,避免棉塞受潮,搬运菌袋过程中不要损伤菌袋。 3.2.4 定期检查菌袋,发现链孢霉后,立即用“多菌灵”1100 的比例对污染的菌袋进行喷洒、注射、涂抹,严重感染的菌袋,立即用塑料袋套上进行烧毁处理,千万不能随地丢弃,以免造成再感染。 4 毛霉和根霉 4.1 发病特征及原因 毛霉和根霉这两种菌的菌丝形状相似,毛霉是好湿性真菌,毛霉的菌丝白色如绒布,根霉的菌丝灰白如针状,都长有黑色颗粒状的孢子囊,如果用手一摸,可把手染成黑灰色。毛霉和根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灭菌不彻底,空气湿度过大,培养料含水过

9、多等。毛霉的菌丝一开始纤细洁白,后期产生黑色孢子,生长速度快,一般 24 h 就占领主要料面。 4.2 防治方法 上述所讲的毛霉和根霉这两种菌都是在潮湿和空气流通不良的环境中生长蔓延较快,主要是灭菌不彻底。防治方法可在正常灭菌时间的基础上,延长 40 min 即可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另外只要食用菌菌丝长得健壮,加大通风,降低湿度,即使有少量的毛霉和根霉产生,食用菌的菌丝也会将其吃掉,毛霉和根霉自行消失了。 5 木霉 5.1 发病特征及原因 木霉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 1 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木霉菌丝体初期白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最后变为深绿色。然后即生出绿色霉层,即孢子层。当

10、培养基被侵染后,木霉菌丝生长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看见,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菌丝生长缓慢时,很快发展为片状,直至污染整个菌袋或培养基,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一夜即可成一片绿色,其孢子飞扬,周边棚墙上也将附着大量木霉孢子,在环境潮湿、空气混浊、通风不良、温度偏高时易产生木霉,木霉菌丝分解木质素能力很强,它还能分泌出地毒素毒杀食用菌菌丝,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严重隐患。 5.2 防治方法 5.2.1 防治各种霉菌的感染,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搞好环境卫生,无论是在制种、栽培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环环把好灭菌关,对所有工具和接种室、接种箱、培养室经常保持清洁和灭菌,操作人员在

11、操作前先要进行人身消毒而后再进行操作,绝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 5.2.2 科学调配培养基配料的碳氮比和 pH,使营养全面、均衡,在灭菌后菌袋温度降到 2530 时进行接菌,这样 24 h 菌种就能萌发定植,以保证食用菌菌丝生长既快又健康有抗性,不给霉菌侵入的机会,形成拮抗或抑制。 5.2.3 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接菌工具必须用酒精灯火焰过一下,接菌操作一定要在无菌台式酒精灯工作台上进行。 5.2.4 无论在菌种生产、养菌及出菇期间,每周对接菌室、养菌室及菇棚空闲处和墙壁喷洒多菌灵等药物消毒,即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5.2.5 发现木霉后,及时用 1500 倍疣霉净喷洒、注射或涂抹污染区和菌袋,污染严重的菌袋要及时做焚烧或深埋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