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0226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50 页 武汉大学 2012 2013 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B) 院系: _ 专业: _姓名: _ 学号: _ 一、在下面各题的 4 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发展的 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的 D.世界是物质的 2、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

2、 (即指大地泥土 )造人,将生气 (即指灵 )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源 B.圣 经中的“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 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 ) A.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B.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C.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D.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5、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 承认联系与承认孤立的对立 B.承认发展与承认静止的对立 C.承认全面与承认片面的对立 D.承认矛盾与否认矛盾的对立 7、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 2 页 共 50 页 8、 2003 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 ( ) A.实践的主体 B.实践的客体 C.实践的手段 D.实践的中介 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

4、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 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 哲学依据是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10、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1、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2、在中国,为了治疗 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5、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

6、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 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第 3 页 共 50 页 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道德品质 D.

7、人的心理素质 20、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二、在下面各题的 5 个选项中,选出 2-5 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错选、少选、多选均无分。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 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 A.心外无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理在事先 D.金、木、水

8、、火、土是世界的本原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这是因为 ( )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 A.与事物不可分 B.与事物直接同一 C.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 D.客观的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B.前者以社会实 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6、“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

9、着(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 4 页 共 50 页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 7、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 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9、“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

10、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辨析题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共 8 题,任选作 6 题,全部作答,以前面 6 题的答卷为有效。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

11、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四、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正确,论理充分。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卡尔马克思传的作者弗朗西斯未恩说:如果在 10 年或 15 年前,柏林墙推倒后,我会 对马克思的当选感到吃惊 (指评选千年伟人 引者注 ),我会认为马克思不会被人记起。但

12、现在,他认为马克思的当选当之无愧。他说:他比候选名单中的其他人都要涉猎广泛。他不仅是哲学家,也涉足政治、经济和历史。马克思主义现在仍处于一个延续不断的争论之中,这就使他更加可信并与当今生活密切相关。 他说:他的很多思想现在看来都非常现代也很新鲜。也许这些思想现在比他当年写作时更能引起共鸣。例如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关于技术变化的速度以及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关系等等。 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 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第 5 页 共 50 页 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 1848 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国际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

13、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试图找出马克思胜出的原因。他说:共产党宣言里对全球化的本质和效果有着惊人的预言。 资产阶级哲学家和马克思的不同在于后者不只能分析资本主义体制的所有矛盾,也能指出一条另类选择的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仅仅用各 种方法解释了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解释说,资本主义必须被推翻,被社会主义 -一个更加合理的体制 -取而代之。 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赛登在卫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马克思现在仍然对世人有启迪作用。重温马克思有关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能够看到,马克思

14、不愧是一位天才,他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 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05 年 7 月 27 日,马桂花,新华社特稿 意大利思想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最近,英广公司第四电台举办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选 举,在这次历时一个多月、有 3 万多人参加投票的评选活动中,意大利思想学术界不仅积极参与投票,并且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研究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各大媒体、学术刊物和研讨会上发表的诸多论文和讲话表明,意大利学者们有一个基本共识:对作为革命预言家的马克思虽然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马克思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乃是科学的真理,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马克思之伟大是永存的。 著名历史学家坎弗拉指出:马克思是 19

15、世纪资本主义的最伟大的阐释者。而且,他以天才的洞察力总结出,迄今为止的西方历史都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的变革史,因而也是对立阶级不断冲突的历史。他让所有的人 反动的、保守的、进步的、革命的以及研究古代和现代的学者 明白了历史的运动是变化过程中的形态。任何历史学家都不能撇开马克思。 年逾 9 旬的意大利哲学家博比奥说:如果我们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学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并获得一个新的人类世界的广泛视野,我们就只能或者在内在的孤岛上修补学说,或者服务于旧的主人。 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萨尔瓦多利在都灵举行的今日马克思主义大型研讨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说,马克思所了解和研究过的资本主义以及 被他赋

16、予改变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历史使命的工业无产阶级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马克思主义至少在三个方面仍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一是马克思所开启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学说,这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已被学术界广泛承认。二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权力日益集中的趋势及其与政治权力的相互关系的学说。经济权力的集中及其与政治权力的联姻,构成了现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并且现在还在加强。三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科学预言。 著名社会学家弗朗基认为,人们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 新的激情。这当中也包括不能容忍把马克思主义定型为前苏联官僚主义所进行的一切模糊实验的象征。马克思曾反复说

17、过,人不能预先确知未来。他生活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并未对今日社会提出的具体问题作出回答。因此,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更深远和宏观的历史尺度。可以肯定的是,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义。 光明日报 2005 年 7 月 28 日,罗马 7 月 19 日电,本报驻罗马记者,穆方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和价值性? 2、为什么不能容忍把马克思主义定型为前苏联官僚主义所进行的一切模糊实验的象征? 3、马克思主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看,谁都不能妄想使今人和后人远离马克思主

18、义,为什么? 第 6 页 共 50 页 5、为什么马克思在当代西方会连续评为千年思想家? 武汉大学 2005 2006 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B)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B 4, A 5, D 6, D 7, C 8, D 9, A 10, B 11, C 12, A 13, C 14, D 15, A 16, B 17, D 18, B 19, A 20, 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2, AB 3, BCD 4, AD 5, BC 6, BCD 7, BCD 8, ABD 9, ABD 10, ABCD 三、辨析题答案要点:

19、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或者说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并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2、人脑 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因此 ,意识来源于人脑 . 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但人脑本身并不产生意识 .意识就其形式而论是主观的 ,就其内容而论则是客观的 .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 ,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 新旧事物有着根本的区别 ,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 .但是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是扬弃 ,即批判地继承 .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糟粕的同时 ,批判地继承了积极的有生命

20、力的东西 ,并把它们作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如果绝对抛弃旧事物 ,新旧事物失去联系 ,新事物就失去了得以产生的基础 ,更谈不 上发展 .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 所有的唯物主义派别在认识论上都主张反映论 ,即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然而 ,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是能动的反映论 . 5、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

21、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 ,应由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 别性 ,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 ,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 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要素 ,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 ,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之中 .科学技术也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 ,是通过实体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 .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 ,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 8

22、、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 ,因此 ,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 社会意识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但是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在发展变化上具有不同步性 .社会存在变化以后 ,同原有的社会存在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不会立竿见影地全部消失 ,在一定的时期内 ,旧的社会意识依然存在 ,并阻碍社会的发展 .但是 ,旧的社会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随着社会存在的进一步的变化 ,旧的社会意识或迟或早总要消失 . 四、材料题答案要点: 第 7 页 共 50 页 材料题(一): (1)材料 1 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 2 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

23、3 的观 点是可知论。 (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 ,不是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 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事物的本质相符合。通过实践人 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 材料题(二)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合理性在于:夸大自然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 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

24、,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3)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并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运用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答案: (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

25、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 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

26、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 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重

27、大意义。 答案: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而这两部分又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为统领,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

28、文明。 (3)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即实 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共同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生产第 8 页 共 50 页 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只有把经济搞上去,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政治文化建设才有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政治和文化对经济又有巨大反作用,所以我们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又要搞好政治和文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

29、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以促进经济建设,并保证经济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 3、如何理解人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 答案: ( 1)所谓人的价值,就整个人类来讲,是指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程度和状况 ,反映的是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是自我价值:一是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这是社会价值。这两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当他们发生冲突时,社会价值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把自我价值和社会 价值结合起来作为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在这两方面中后者是更重要的标准,因为社会要提

30、供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首先得先把它创造出来,要求个人为社会尽责。两者矛盾时,我们主张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因此,我们主要是从个人对社会进步贡献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有价值的人。社会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首要强调人民的价值,认为只有在人民价值中才能谈到每个人的价值,个人价值只有靠社会和集体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处 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要提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5 2006 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A 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

31、考 一、 在下列各题的 4 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C 2 A 3 A 4 D 5 B 6 A 7 C 8 C 9 C 10 A 11 C 12 C 13 D 14 D 15 C 16 B 17 B 18 D 19 A 20 C 二、 在下列各题的 4 个选项中,请选出 2 4 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 AC 2 ABCD 3 BCD 4 ABCD 或 ABC 5 AC 6 ABCD 7 ABC 8 A

32、C 9 ABCD 10 BCD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从以下 8 道题中选作 6 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答案要点:这命题不正确。 ( 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是区分事物的前提,是事物分化的前提,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2答案要点:这命题不正确。 (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存 在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转化。它们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普遍真理和具

33、体实际相结合。 ( 2)从辩证法的角度讲,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但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一方面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个体主义和分散主义;另一方面要求考虑局部,反对绝对的整体主义。即统筹兼顾。 第 9 页 共 50 页 3答案要点:正确。 ( 1)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当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而占据主导方面时,事物就被否定而 转化为其他事物。因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否定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此题可灵活地作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但是必须说明是辩证

34、的否定之下的自我否定。) 4答案要点:正确。 ( 1)非理性因素是相对理性因素而言的,它主要指主体的性感、意志、欲望、动机等意识形式。 ( 2)认识的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5答案要点:正确。 主要表现在: ( 1)科技作为生产力,通过生产关系影响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制度。 ( 2)科学反对一切因循守旧的思想。 ( 3)科技对国家的政治实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大影响。 ( 4)科学主张平等,对民主政治建设有益。 6答案要点:不正确。 ( 1)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特点、具有自觉能动性、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性的特点。 ( 2)人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具有主观选择性及自觉能动性,但

35、不是不受客观条件限制的。人们只能在尊重规律和客观条件下才能成功,也才有真正的自由。 7答案要点:正确。 (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反作用。反作用的大小要受客观历史条件及规律等的限制。 ( 2)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但是这种创造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民群众自身的觉悟、客观历史条件等的制约。 8答案要点:正确。 ( 1)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由是人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必然是指制约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等因素的总和。 ( 2)必然在人之外,当人们没有认识和把握它时,它就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当人们认识了它,并自觉运用它时,必然就成为自由的根据。

36、.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第 1 题必做,第 2、 3 题任选 1 道,共 18分) 1答案要点: ( 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一方面,绝对真理只能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绝对真理,否则绝对真理无从存在。 第 10 页 共 50 页 ( 2)相对真理表明真理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不能就此夸大甚至完全否认真理的存在。 ( 3)本段话有否认真理的嫌疑。不过,它承认假定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这也就变相承认了相对真理的存在。 (此题只要理由充分、正确,不论强调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或消极意义都可以酌情给分。) 2 答案

37、要点: (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 3 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 分) (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 分) (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 分) 3答

38、案要点: ( 1)这个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从社会总体看,从制度设计看,在具有平等对称地位的条件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显然不能成为制度性原则。因为同一件事对他人而言是损己利人,而对别人而言又变成了损人利己。当然从道德上讲,损己利人是高尚的,而损人利己不可耻的。(此问只要讲出合理的理由,论据较充分,无论认为是作出有道理的层面或无道理的层面回答都可以酌情给分。) ( 2)舍己为人应成为必要的道德原则。因为在现实 生活中,常常存在人与人之间在地位、条件和处境等方面的不对等,因此,必须强调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这是由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要求。 五、论述题:(从以下两

39、道题中任选做一题,两题全部作答,第 1 题的答卷有效。 12 分) 1 答案要点: ( 1)群众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 ( 2)认识论基础:即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过程要求的。 ( 3)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答案要点: ( 1) 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社会主义属于新生事物。 ( 2)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符合历史规律,代表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容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容,从而具有优越性。 新事物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 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得到大力支持。 ( 3) 新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 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会遭到旧事物的打压。 但从长远看,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一定以胜利。 ( 4)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脚踏实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