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民教育模式:基础、系统建构摘 要:文从分析国际公民教育模式的现有理论基础入手,从系统工程角度构建公民教育的目标体系、环境体系、工程体系、执行体系、测评体系,形成完整公民教育模式。 关键词:公民教育 系统工程 模式 公民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公民素质现代化的同时,也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制度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差异,各国在开展公民教育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民教育模式。然而,多样化的公民教育模式背后,必然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因此,研究公民教育的基本模式,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探索公民教育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公民教育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公民教育本土
2、化的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公民教育模式研究作为公民教育乃至公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呈现如下特点。按模式作用划分,可分为:政府用于推行教育的指导模式、由公民教育各个思想流派驱动的权利与义务(责任)导向模式,以及来自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全球化等不同视域的带有学术色彩的模式。按知行功能划分,可分为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将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实践作为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对理论的践行与检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总结公民教育的模式,仍然是公2民教育模式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工程形式划分,可分为流程模式和框架模式。流程模式用以呈现公民教育要素由此及彼的
3、时序流动关系;框架模式用以呈现要素相互蕴涵隶属的空间占有关系。流程模式与框架模式形成构架模型。然而,公民教育相当多的模式在形式上都是流程和框架结合的,它反映的是作为运动着的公民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内在与外延、内容与形式等相互关系。 在公民教育模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三多三少”的不平衡性,即:理论模式研究多,实践模式研究少;目标模式研究多,过程模式研究少;系统模式研究多,工程模式研究少。在国际公民教育研究领域,对公民教育的整体的、基本的、共性的模式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公民教育模式研究整体不足。无疑,公民教育模式需要进行系统建构。 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看,公民教育至少包括公民教育目标、公民
4、教育环境、公民教育工程、公民教育执行、公民教育评测等五大子系统,并可通过建构的方式完整表达公民教育的生命周期。 一、需求牵引:公民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 目标体系的建立是公民教育系统建设的核心。它直接反映公民教育系统工程的目的性,体现公民教育的总目标和战略规划,是系统整体性和有序性的保障。目标体系是公民教育系统的战略先导,是系统顶层设计的中心环节。 需求是引领公民教育目标体系形成的总线索。公民教育的实质是处理好国家与公民这一对立统一体的辩证关系,实现现代转型是其起始点3和落脚点,所以,公民教育系统的核心目标应为“建立、发展、完善公民教育系统,实现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发展” 。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国
5、家目标、社会目标和公民个人培养目标。国家目标包含完善民主体制、树立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等子项;社会目标包含公民的社会参与、促进与完善公民文化、促进与完善公民社会的形成等子项;公民个人培养目标是以公民权利与义务(责任)为核心而展开的坐标系,包含知识、情感、能力三个具体维度,各个维度的细化,形成丰富而具体公民教育内容,其中包括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爱国、民族等情感和价值观;执行权利与义务的理解能力、参与能力、处理能力等。由此产生的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模式就是,根据公民与国家的需求,通过具有导向性的公民教育,建构公民的认知、导引公民的情感、培养公民的技能,完成公民的现代化转型,适应国家
6、与社会的现代化需要。 国家目标、社会目标和公民个人培养目标之间体现公民教育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公民教育的三个目标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公民教育,乃是(个体、国家、社会)三者发生关系的媒介与确认” 。公民教育有其明确的逻辑起点或价值导向,从根本上说,公民教育是国家主导的推行国家意志的价值观教育。因此,国家目标占据公民教育的核心位置,形成以国家目标为中心,社会目标、公民个人培养目标为两翼的目标结构。其本质上应该指向公民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位;权利与义务(责任)的属性定位;公共与私人的范畴定位。公民教育基本目标模式,是对这种媒介与确认的内涵框定与路线指南。 二、关联梳理:公民教育环境体系
7、的建构 4国家建设层面的要素组合形成公民教育的大环境,是公民教育建立、实施、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大环境为公民教育提供发展平台,通过输入使系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公民教育系统的运行结果通过输出和反馈影响大环境,从而促进环境系统的更新。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环境要素提取、环境与公民教育目标体系的关联梳理是公民教育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从公民教育系统的特征来看,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环境按照区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统一称为公民教育环境系统。环境要素按照内涵划分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理论/技术环境、社会政治环境、教育环境和管理体制、社会环境和管理体制、现行经济和管理体制
8、等七部分。各个环境要素均包括自身的子要素。这些要素和子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公民教育环境体系。公民教育环境体系直接影响公民教育目标体系的生成。一方面,环境系统是公民教育系统的依托。另一方面,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环境,是公民教育系统发展的立足点和发展要求。总体而言,开展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合理运用各项环境资源、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改善环境的公民。因此,科学认识和运用环境系统是公民教育建设的重要一环。析取环境的类型,梳理公民教育与国家、国际等环境要素的关联,促成公民教育目标体系的形成,已经成为公民教育基本环境认知模式。 三、系统整合:公民教育工程体系的建构 系统设计是系统工程的核心环
9、节,其中心任务是科学合理地划分并5形成系统功能模块,梳理模块之间的关联,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案。具体到国家公民教育建设系统,其功能模块至少可划分为“教育指导、决策支持、评估、教育形成、教育执行、教育保障、监督”七个子系统。系统整合是对公民教育系统工程总模式的细化和确定化,实质就是在“教育指导模块”的统领下,科学合理地设计各个功能模块,形成统一的系统方案。其中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指导政策的出台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正确与否、质量高低、导引倾向,直接影响到其它模块的功能质量和设计效果。决策支持模块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辅助功能,对指导思想模块和教育形成模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教育形成与教育执行等模
10、块是公民教育的施教平台,公民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这两个模块的完善程度和合理程度。教育保障、教育监督、教育评测等模块是公民教育系统工程的管理功能,为公民教育的可靠实施提供保障,为公民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提供反馈的途径。公民教育七大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与整体综合运行,形成了公民教育系统的生命周期,构成了公民教育基本的工程模式。 公民教育系统工程的有序性和层次性促使工程体系形成以“教育指导模块”为核心, “教育形成、教育执行、教育保障及监督”模块为主线,以“决策支持”和“评估模块”为两翼的有机整体。一方面,有序性要求公民教育系统建设和推行遵循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顺序。由于公民教育是耗散结构型系统,唯
11、有遵循由核心模块到辅助模块、由主线到两翼的系统运行模式,才能实现系统的整体最优、协同有序。另一方面,层次性既是公民教育系统的内在属性又是系统运行的必然规律。因为受到6人力资源、技术水平、政策条件、基础设施等的影响,公民教育系统各功能模块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所以按层次运行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同时,科学安排系统运行的先后主次,可以进一步减少系统摩擦,保证公民教育系统的功能最优。 四、综合教育:公民教育执行体系的建构 公民教育执行系统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平台。世界各国在公民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基本的模式,即学校公民教学与多样实践参与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公民教学则是公民教育课与跨学科教育两种方式相
12、结合的模式;多样实践参与包括个人、家庭、集体、学校、社区、国家、地区和国际等八位一体的实践模式。 公民教育执行系统是对一般教育模式的继承与借用。学校教育是公民教育执行系统模式形成的主要平台。公民教育的主要施教承载体仍然是学校。学校多年级、多班级同时施教是一个典型的“宏流水线”队列。从一般工程原理可知,采用“流水线”流程进行公民教学,可以成倍提高公民教学效率。这个队列具有两个明显的性质。第一个性质是教育的顺序性,即该队列是一个先进先出(FIFO)队列,顺序不可颠倒。进入学校之后,即按照小学、中学、大学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个性质是由年龄的不可反复性和认知规律决定的。公民教育的这个按照时间顺序教学的模
13、式,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第二个性质是教育的不可挽回性。在一个人的学生阶段,其知识与能力与年龄成正比,教育内容需要与学习年龄相适应。对公民教育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校接受的公民教育层次逐步提高,能力也就越强。任何人的学习年龄是不可逆的,同样,7任何公民教育的启蒙年龄也是不可逆的。公民教育的学校队列的第一个性质要求公民教育要循序渐进。第二个性质要求公民教育要讲究时机,讲求实效。 “学习复习”的“滚雪球”教育模式和“理论实践”的认识论流程。公民教育毕竟不同于一般教育项目,具有区别于其它教育项目的特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点。其一是公民教育的几乎每一个教育项都遵循“学习复习高层次学习”的“滚雪球”式
14、的教育流程。即在低年级学过的知识,在高年级进行更高层次的反复学习。用复习加固知识储备,在坚实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其二是强调公民学科教育与多种实践的关联,公民教育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并行,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职业型、公益型、生活型、政治参与型等实践活动,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夯实理论基础。从这种教育模式和认识论流程可以看出,公民教育应完成对一般教育系统的扬弃过程,形成自身独特的执行模式。教学与实践的串并行结构。公民教育有两种“串/并”联结构。第一种是“公民教育专科与公民教育跨科”的串并联结构。这种教育的串联模式是公民教育逐年级顺序的专科教育;而其并联模式是公民教育的专科与跨科的并行教育,
15、并联模式使得公民教育相关内容的教学由其它学科承担。第二种是“公民教育理论教学与公民教育教学实践”的串并联结构。这里所谓的串联,是指公民教育无论是专科还是跨科,都是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展开;所谓并联,是指公民教育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同步进行。两种方式互为因果,互为补充。一般来说,系统的串并联结构8的可靠性,要远远高于纯粹串联系统。公民教育采用串并联模式,使公民教育执行系统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五、全面评估:公民教育测评体系的建构 客观全面的评估,是检测公民教育系统运行质量与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公民教育系统目标的衡量尺度。公民教育基本测评模式是对公民教育系统完善、推行效果的鉴定和保障。各国和国际组织先后
16、提出了公民教育基本测评体系和模式。总结起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按照范围划分的公民教育测评类型。包括个人、集体、教师、学校、社会、环境、国家、国际等测评范围。第二,公民教育测评标准。主要包括“效度”与“信度”的信息尺度;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性(RAS)的工程尺度以及与已确定目标的距离的目标尺度等标准。第三,公民教育评测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模式、数字统计和数学建模的模式以及诸如“明确评判种类、撰写公民报告、社区实践报告、考试”等评判与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模式。 任何测评类型都包括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体是测评的实施者,客体是测评的承载者。主客体的形成,体现了公民教育基本测评模式的层次性和顺
17、序性,即国际、国家、学校、教师、集体/学生(个人)的由大到小的层次和前者是主体,后者是客体的顺序层次,这种层次构成了多种主客体排列,形成了不同视角的测评模式。 标准化是公民教育基本测评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教育测评标准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或尺度:公民教育信息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是其它标准形成的基础;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性(RAS)的检测标准包括对公民9教育体系测评和对公民教育测评模式质量保障这两个指向;目标尺度是以公民教育目标为参考系的测量与评估。对公民教育系统工程的测评,是以信息尺度为前提,以工程尺度为核心,以目标尺度为终极结果的测评体系和模式。 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实践来看,公民教育测评体系与
18、模式具有如下特性: 测评类型的关联与宽泛性。从国家层面来测评公民教育系统工程,应该对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行检测与评估,这个测评体系本身就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测评类型按照不同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由于公民教育与其它要素的广泛关联,所以其测评也十分的宽泛。这给确定评估标准、有效使用评估方法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各国在探索公民教育测评的过程中,大都以测评公民教育目标体系为核心,对教育模式、教育效果进行测评,使用的方法也五花八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成熟的、显效的模式。特别是在测评分类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样板分类模式。测评类型的划分与测评标准的确定已然成为公民教育系统的短板。 测评结果的不确定性。公民
19、教育相较其它诸如数学等评估可确定性较高的学科,其测评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在评估标准难以划分出清晰的界限,公民教育质量的优劣难以用刚性尺度衡量。这种测评结果往往是似是而非的,等级模糊的。究其原因,其一是公民教育的很多概念是模糊的,源头的模糊造成了测评尺度的模糊和测评结果的模糊。其二是,公民教育项是广谱关联的,其中很多内容与其他教育项存在交集,这给测评的定位与量化带来很多的困难,测评的结果也就带来很多“水分” ,重复的测评带来了测评结果的不确定性。 10对公民教育测评体系的深入研究是重要的,对公民教育测评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也十分必要。在已形成的公民教育测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其测评的规
20、律,探索创建更加有效的模式,是公民教育系统工程设计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公民教育测评方法尤其需要其它学科的介入与融合,针对公民教育评测的关联与不确定性,开发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统计与模糊计算相结合的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概览 2012 OECD 指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 3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9. 4 李丁.英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5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6 Michael G.Roskin.政治科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汪应洛.系统工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 8 Wolfram Schulz, Julian Fraillon, John Ainley, Bruno Losito, David Kerr. 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Assessment FrameworkR. Amsterdam:IEA,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