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8347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摘要:优秀的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对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吴山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对以后同类型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设计总体布局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吴山博物馆位于杭州上城区吴山广场东南侧。项目建设用地与吴山天风景区、清河坊历史街区紧密相连,是两大旅游景区的重要结合点。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 0.7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5600,规划建设 3700的地下车库。建成后将为杭州市增添一处融园林景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博览建筑。 二、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整合该地块与周

2、边建筑及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该地块的整体环境品质。 2、创造既具有博物馆建筑性格特征,又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场所空间,使之成为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的良好去处。 23、组织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互融合的建筑的空间形态,创造当代的,又兼备地方传统意象的建筑新形象。 三、总体布局与环境 为了使建筑能和环境充分地融合并形成整体连续的空间感受,设计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基地现状与环境分析 本案用地位于吴山广场东南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东北低西南高,南北高差约 15 米,东西高差约 21 米。基地北向为杭州市花鸟市场,南侧为杭州历史博物馆,东侧为山体遭破坏后改建而成的临时停车场,西北角可俯看吴山

3、广场,东北角为清河坊历史街区,西南角可远眺城隍阁。基地内留有多幢废弃的仓库,环境状况较差。 基地处于吴山广场和清河坊的视觉敏感区,在如此狭小的用地内布置 5600的建筑,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对环境的尊重,是本案的难点。 基地东侧的临时停车场和较大的山体高差是基地现状的主要不利因素,也是重新整合场地的主要切入点。 (2)主要入口的选择与自然山体肌理的延续 华光路的最南端,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主要出入口,也是山上进香、游览的必经之地,故我们将主要入口设在人流主要走向和人气较旺的基地东侧,并通过台地组织小型的广场和大面积的绿化,形成华光路南端重要的城市对景和联系吴山博物馆的转换空间,特别重要的是:我们

4、希3望因此而修复由于目前停车场的设置而断裂的自然山体肌理,使之与吴山博物馆基地的自然肌理延绵成一个连续整体。 (3)步行主轴和指状发展的布局 由于基地北侧景观良好,可尽揽吴山广场和清河坊历史街区。为更好地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并向主要视线方向开敞,建筑采取了和环境相互交错的指状布置。沿等高线东西向展开的步行主轴,将若干指状布局的博览空间联系起来,并顺应山势,逐渐展开抬高,形成整体连续,富于变化,张驰有度的空间格局。展览空间之间开敞的庭院也减小了建筑的体量,降低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北向敞开的庭院和观景平台使自然环境和建筑相互渗透与交融,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功能布局 鉴于博物馆建筑功

5、能复杂,设计中我们考虑将建筑功能布局沿主轴两侧展开,主轴北侧设置主要展示空间,这些展示空间的入口与步行主轴联系紧密,而南侧则设有艺术沙龙、茶座、酒吧、艺术品商店等商业服务设施。主轴西端设置艺术主题餐厅,地下层则为藏品库房、展示准备间和设备服务用房,而地下车库设置于主体建筑之外,既降低造价,又使用方便。 五、流线组织 由于博物馆建筑流线复杂,为处理好人流、车流、货流关系,我们考虑: 1结合地势,引入了一个随着地势逐层抬高的纵向步行轴,作为交通流线的主体框架。而横向的博览空间则穿插其中。参观者通过楼前的4广场沿室外台阶进入博物馆,拾级而上,依次进入各个展示大厅和商业服务设施。整个参观流线清晰流畅。

6、馆员工作出入于南侧,单独设出入口,其流线和参观流线分开,避免交叉和干扰。 2藏品入口设于基地南侧,由坡道进入地下室的藏品库和布展流线,即步行主轴下。由于合理的竖向设计,每个展示空间的布展均可在同标高完成,并避免了人流的交叉。 3将机动车停车场置于主体建筑之外,机动车流线由城市路网进入基地东侧集中绿化下的地下车库,和游览流线各成体系,又联系紧密。 另外,结合坡地特点,沿室内外台阶设置了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提升平台、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六、空间组织 为营照博览建筑的艺术氛围,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空间: (1)公共空间 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沿主轴展开形成纵向主导空间,这一主导空间逐级向上延伸,连接0.0、

7、4.2 米、8.4 米、13 米四个不同标高的空间单元,而每个空间单元都有向自然环境开放的庭院和观景平台,使主轴与环境融合共生。横向的展览空间穿插其中,在主轴南侧和尽端组织了茶座、咖啡、学术交流等开放空间。 由于是区级博物馆,且地处民风民情浓郁地区,故在空间组织上也体现其开放性、灵活性和公共性。公共空间开敞、通透,尺度宜人,富于情趣。 (2)展览空间 5设计将主要展览空间设于主导空间轴北侧,呈指状展开。展览空间规整、方正,柱网尺寸合理,利于结合运营状况灵活分隔。 七、建筑形象 为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考虑: 与周围环境、山势结合成整体,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是处理好本地

8、块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基础。为减小建筑体量,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建筑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个较小体块,顺应山势并和环境互相渗透、融合。分散的布局、适宜的尺度、轻薄的屋面能很好地与清河坊街区的城市肌理相协调,形成城市肌理的自然延续,以此创造吴山脚下相互关联、富有特色的整体建筑形象。 (2)建筑形象沉静而清新,既与现代博物馆建筑性格特征相吻合,也隐含了与地域性的亲合力。大面积的实墙,深沉而宁静。轻巧的屋面,明快而清新。在这里,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运用,虚与实的对比,黑、白、灰的和谐搭配构成既富于个性,又兼具传统意想的建筑形象。 八、结论 当这片依傍在河坊街边的土地呈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内心沉甸甸的的,因为我深知,这片土地应该有她向往的归属-归属与她相伴良久的山林水土,归属与热爱她的人们和他们热爱的活动场所。 基于对吴山地区的特殊感情,我们在尽可能利用地块商业价值的同时,更注意突显地块的环境关联及文化氛围。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在南侧和尽端增加了商业区,北侧则保留了主要陈列厅。为6使建筑与环境更为相融,我们对外墙材料也做了修改,以青灰色石材替代原来的粉墙,以尊重环境并保持特色。当然,我们同样认为,原有粉墙的处理,只要色调选择得当,依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