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884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国内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摘 要:比较了美国硅谷、日本川崎市、韩国大德开发区、新加坡等国外创新型经济建设成就突出的地区和国内的深圳、苏州、天津等先行城市,对这些地区或城市的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创新型经济在国内外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分析这几个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为国内其他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参照对象。 关键词:创新型经济;建设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11-04 目前,对于发展创新型经济,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可以作为指导,各国、各地都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发展道路。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

2、,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的经验,概括其建设模式,认清其发展趋势,因此可以少走弯路,发展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发展的步子可以更稳一些。 一、国外先进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模式与特点 国外发展创新型经济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有不少,我们这里主要借鉴几个比较有特色且值得重点借鉴的国家或城市。美国的硅谷是全世界最早发展创新型经济,也是最为成功的创新型经济区域;日本的川崎市是从一个污染严重的制造业城市华丽转身为环境保护较好的创新型城市的典型;韩国大德开发区是政府主导转型、依硅谷模板再造的一个创新型2城市典型;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全员创新型经济体。 (一)美国硅谷的“自主探索”建设模式 1.硅

3、谷创新型经济建设概况 硅谷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的思科、苹果等大公司。在硅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 80%以上。 2.硅谷创新型经济的“自主探索”建设路径 首先,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 “宽容失败就是鼓励创新” ,硅谷的文化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硅谷鼓励创业和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创新、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和人才自由流动等宽容开放的文化,激励着每一个拥有梦想和雄心的优秀人才创业创新。 其次,建设便利创新创业的商业环境。政府定位准确,承担有序竞争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

4、和裁判的角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带头使用还未打开市场的新产品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商业协会在硅谷这个高度分散的产业系统中起着联结不同市场主体的纽带作用。硅谷为高科技人才和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的商业基础设施。 再次,汇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硅谷聚集了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美国一流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近百万科研人员是硅谷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建设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硅谷的3成功取决于技术创新和其他创新之间的互动交融,代表了当今最成功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由企业、风投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组成。大学为硅谷输送

5、人才,与产业界合作开展科研,为科研成果的快速投产商业化提供了有效途径。风投公司为注资的企业带来技术技能、操作经验和行业接触的网络以及现金资本,帮助创业者顺利起步、发展壮大。硅谷企业所具有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以创新为目的商业模式,更加适应技术创新和市场节奏变化1。 (二)日本川崎市的“环境倒逼”建设模式 1.日本川崎市创新型经济建设概况 川崎市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工业大都市,拥有神奈川科技园、川崎新产业创造中心、由民间团体推动的“技术创新川崎”等 3 个高科技园和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的(零排放工业园)等,政府在促进高新科技研发与产学相结合进行产品开发的同时,对立志创业和创新的各企业进行援助,通过培育更多的

6、高新技术企业来实现创新型都市的构图。 2.日本川崎市创新型经济的“环境倒逼”建设路径 首先,环境恶化催生环保技术创新。20 世纪 50 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给川崎市的环境带来的极大的破坏2。川崎市以“产业再生、环境再生、都市再生”三个基本理念为指导,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和环保产业,推进循环经济,使环境大为改善,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城市和环保城市 3。 其次,环境治理成功带动相关企业创新。环保技术的发展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川崎市的企业为保4持川崎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首先通过业务流程的合理化来提高企业收益;其次在此基础

7、上利用该市研发中心的集群进行研发投入;最后,通过新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来实现企业的高附加价值化。 再次,产业创新联动形成多种模式并存的创新体系。川崎市的创新特色便是通过三个层面为主的多元化的创新体系,即:一是传统的重化工业产业创新,二是以机电、IC 等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三是以新型企业为中心的环保产业创新,如生态园区等。多种模式的创新体系是川崎制造业成功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所在。 最后,成熟稳定的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川崎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强调对创新的支持。2005 年颁布的川崎市新综和计划川崎再建新领域计划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居民的福利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最终目标为建设国际知识创造发布都市。 (三)

8、韩国大德的“复制硅谷”建设模式 1.大德创新型经济发展概况 大德研究开发区,包括大德技术谷、大德产业园区、北部绿化地带和国防科学研究所4。园区建立健全企业发展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良好的政府政策支持环境,将保持地区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创新的根本动力。 2.韩国大德创新型经济的“复制硅谷”建设路径 韩国政府于 2000 年 9 月确定了将大德谷建设成为韩国的“硅谷”的目标。通过复制硅谷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文化等方面着手进行复制式的创新型经济建设。政府的基本方向大体可视为 3 点:一是把5研究开发聚集地转化为创新集群地;二是构筑研究开发-商业化-再投资的良性循环系统;三是加强对企业研发的援助5。

9、 首先,复制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型人才。在大德研究开发特区内拥有 6 所著名的高等院校、集中了 18 家政府科研机构和 38 家私立科研机构6。2008 年,该地区集中了近 7 000 名博士和 7 000 多名硕士,加上其他创新人才近一万名,组成了一个合理的创新人才群。 其次,复制创新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鼓励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直接主持和参与国家及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有更多地市场导向的研发活动和科研成果。建立中小企业支援中心,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技术商业孵化器 TBI 和技术创新中心 TIC,加速研究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中小企业支援中心选择的创新型企业,政府与中心共同扶

10、植。 再次,复制金融环境,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金融环境。 (1)建立风险企业信用评价制度,由相关机构共同评价企业的信用;(2)建设大量的创新企业孵化器;(3)设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引导;(4)资本市场科斯达克( KOSDAQ)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7。 最后,复制政府政策,制定支撑创新型经济的相关政策。2005 年,韩国政府立法将大德科技园的发展写入了国家法案。制定支持创新型经济的相关专项政策,如 1998 年执行的风险投资政策,意味着风险企业得到政府全方位的支持。 (四)新加坡的“全员创新”建设模式 1.新加坡创新型经济建设概况 62011 年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 2 600 亿美元,

11、人均 GDP 超过5 万美元。在世界经济论坛一年一度的全球国家竞争力排名上,新加坡长期名列前茅。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能够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2.新加坡创新型经济的“全员创新”建设路径 (1)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娃娃抓起。国家的教育改革计划注重创新教育,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直通车计划”目的在于减少考试,减轻负担,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向公众,鼓励更多的青年参与科技工作8。 (2)支持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设立企业发展署,专责制定和实施本地企业发展计划和政策,统筹和协调本地企业的发展。工业研究所负责本地资本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利用。为鼓励私营企

12、业发展科研事业,政府与私营公司分担科研成本和共负科研风险,企业每投入 3 元,政府就追加 1 元予以支持。 带来“先进工艺”的高新技术外国公司投资设厂,可享有 510 年33%的税收减免;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公司享受其研究开发支出 50%的政府津贴,研究开发开支享受双倍的税收扣除等等。 (3)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2000 年,新加坡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就达到 4 140 人。为广泛吸收外国人才,新加坡政府推出了“环球校园”计划,吸引海外学生和企业员工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或培训8。 (4)力推金融市场为创新型经济服务 7新加坡政府采取立法的形式来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新加坡风险投资

13、的最初 510 年完全免税,并允许风险投资公司从所得税中扣除投资于经批准的风险企业造成的损失,而且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风险投资者提供亏损额 50%的政府补助。有效地鼓励了国外资本及国内资本在新加坡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国内中小企业随之受益。为激励风投向起步公司投资的新商业天使计划规定:风险投资基金每向起步科技公司投资 1 元,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以一对一的比例向起步公司追加投资 1 元9。 (5)完善创新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新加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创新企业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主要的机构有中小企业信贷局和创业行动社群。中小企业信贷局为中小企业寻求金融专家的专业咨询意见提供机会。创业行动社群增强了中小企业

14、获得融资的能力。同时,私营企业家发起的中小企业信贷资料中心,及信贷评级服务,也有助于金融业者评估企业的信贷可靠性,从而促进融资过程9。 二、国内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模式与特点 为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国内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创新型经济试验区。深圳、苏州都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经过五年多的试点探索,积累了很多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经验,为国内其他城市建设创新型经济提供了借鉴的模板。因此,这里选取了深圳、苏州和天津三大城市作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的对象。 (一)深圳市的“系统创新”建设模式 1.深圳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建设成就 8深圳很注重创新系统的完善和充实,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5、2010年,深圳市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为 3.64%,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 7 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数量达 34 件。 2.深圳市创新型城市的“系统创新”建设路径 (1)注重创新系统中创新源头的培育,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同时给力。深圳市通过实施“孔雀计划”大量引起创新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计划到 2013 年,共引进 33 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620 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 完善留住创新人才的环境,深圳市在不断完善城市交通、绿化、信息化等方面居住环境的同时,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增加人才公寓供应量,为 1 万名创新人才提供实物租售,为 10

16、 万名人才提供租房货币补贴。 (2)注重创新系统中创新平台的建设,搭建创新人才充分释放创新潜能的舞台。深圳市引进国内外的著名大学来深圳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这些大学本身作为创新的平台,吸引了大批的创新人才加盟深圳。建设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同时,组建产学研联盟、建设工程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3)注重创新系统互动机制的建设,推动各种创新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深圳市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而且关注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创新,以此激励创新并引导社会创新的方向。不仅鼓励实体经济,而且鼓励社会文化的创新。不仅支持内部创

17、新,而且支持9开放创新,支持企业与国际先进技术中心展开合作。做实做好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完善信用担保、融资租赁和科技保险,助推创新型企业发展。最终目的是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二)苏州市的“弯道超车”建设模式 1.苏州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建设成就 苏州市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二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市,2011 年度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 “十一五”期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年均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 2.苏州市创新型城市的“弯道超车”建设路径。苏州市利用全国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差距不大的竞争态势,集中力量突破战略性新

18、兴产业,以此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弯道超车”策略建设创新型城市。 (1)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是创新型经济的主体。主要措施有:构筑新兴产业先发优势;确立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路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以推进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打造新亮点。 (2)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以人才高地锻造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发展创新型经济,集聚人才是关键。苏州的主要措施有:推进企业集聚人才;搭建长效揽才平台;增创引才品牌优势。 (3)建设宜居、创业新城市,增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载体功能。第一,推进城市功能建设。

19、推进交通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10便捷功能和人居生活品质。第二,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苏州”生活体系。第三,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倡导敢为人先、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4)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突破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主要措施有:创新政策环境,强化产业、技术、人才发展政策的创新和突破;创新投融资环境,实现金融与创新的紧密结合;创新服务环境,探索构建“大调解、大防控、大服务”机制。 (5)打造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坚强保障。建设一支既具有创新思路、又善于创新实践,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队伍,这是苏州创新型经济加快崛

20、起的重要保障12。 (三)天津市的“大小结合”建设模式 1.天津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近 4 000 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40 亿元。天津市经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 1.41 万家。 2.天津市创新型城市的“大小结合”建设路径 天津市充分利用北京制造业转移的机会,发展高端制造大项目,同时,围绕大项目培育大量的中小科技企业,形成“大小结合”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态势。 (1)充分发挥大项目对创新的带动作用。为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天津市实施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大项目,总投资达 400 多亿元,研发投入近百亿元。大项目为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