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898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好莱坞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华人形象的媒介文化分析摘 要: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 ,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 。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华人形象;意识形态;电影产业;文化 一、早期华人形象呈现的媒介文化分析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华人形象就开始出现在好莱坞的默片当中。而最早出现华人

2、形象的电影则是 1919 年的被摧残的花 ,这部电影中的华人形象或麻木不仁、呆头呆脑,毫无潇洒和风趣,或外形猥琐瘦小,缺少阳刚之气,与高大威武、豪爽奔放的西方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种族主义话语的确立,其实与好莱坞电影形象的呈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好莱坞意识形态话语实践的重要产物。 (一) “镍币影院”时代下的好莱坞电影发展 早期的美国电影中心分散在纽约和芝加哥。第一个电影工作室于1911 年在好莱坞开业,此时的好莱坞电影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出现。全新的视听感受和低廉的票价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电影的拍摄满足了如2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镍币影院” 。之后,好莱坞对“镍币影院”进行了改革,这一举

3、动使得那些与影院放映网有联系的独立制片商获得了极大的便利。 (二)好莱坞的“孤立主义”与“对外改造”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独立之后开始推行“孤立主义”政策,这里的“孤立主义”是指美国建国后,为了迅速发展国内经济所奉行的一种“政治中立”政策,这种政策的推行既与美国自身弱小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美国整个民族的心理积淀有关。 好莱坞电影确实把“平等” 、 “自由” 、 “幸福”等源自欧洲的启蒙思想具体化了,也世俗化了。这也迎合了美国各个阶层移民的思想,同时超越了各种族之间的障碍,具有了超民族的特征。好莱坞电影总是在超越各民族具体历史的同时又在书写他们的“历史” ,以得到各民族的认同。它们的主题也基本上

4、是围绕着自由与秩序、个体与社区、正义与邪恶、分离与融合等诸多二元对立的命题展开。对这些命题思考与探索也使得好莱坞电影具有了国际性特征。 (三) “黄祸论”的典型代表:“傅满州” 与“陈查理” 19 世纪 90 年代“黄祸论”在欧洲出现,并逐渐成为西方世界看待东方的主流论调。 “黄祸论”认为黄种人从生理到心理上都是孱弱的、野蛮的,而且粗鄙、暴力、未开化、道德感缺失、异教和幼稚。在西方人的认知中,有两种“黄祸” ,一种来自中国本土,一种就在西方。最早的华人移民为躲避部分西方人针对华人的压迫和暴力行为,自发地团结起来在美国建立起唐人街。但好莱坞电影却随意将唐人街与帮会活动和地下3犯罪相互联系,恣意滥

5、用。 1929 年, “傅满州”被搬上银幕。 “傅满州”可以说是好莱坞电影中最彻底的“黄祸论”形象,他展现了当时美国白人对华人世界最恶劣的想象,是邪恶妖魔的化身。 “傅满州”的形象同时体现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内涵。史密斯和“傅满州”之间不仅是个人冲突,更重要的是延伸到了种族、性别和文化。是东西方民族的冲突,是亚洲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冲突,是截然不同的男性气质的冲突。 “傅满州”的男性气呈现出互相对立的两个层面,一方面,他力图统治别人,主宰西方民族;但另一方面,影片又突出他没有任何男性的魅力,也没有表现出正常的性需求。二、好莱坞中期华人形象呈现的媒介文化分析 二战的结束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这一

6、时期内,好莱坞经历了急剧的变化和调整。一方面,二战的胜利让美国政府更加认同电影在宣传方面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冷战思维的存在也使得美国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宣的传工具。 (一)冷战思维下的好莱坞制造 这一时期,好莱坞关于中国的电影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历史片,绝大部分以晚清和民国初年为背景;二是反共片,描写红色中国的政权和社会,旨在污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制度;从四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早期,好莱坞电影重头大戏是冷战,只有极少的电影直接涉及种族问题。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李小龙的功夫片挟中华传统武术之威进入好莱坞。这一时期是“田园诗”般的中国4形象。但好莱坞的价值观里从

7、来就不曾把男人在性和情欲方面的节制当成正面来歌颂。在李小龙、成龙所塑造的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的延续,即剥夺东方男子的性象征,把男子刻画成性无能、性冷淡的无用之徒。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美国积极运用其媒介优势,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 。出于宣传的需要,再加上美国媒体所渲染的“中国形象” ,好莱坞影片在这个时期的华人形象塑造基本服务于美国同中国的政策和关系。 (二) “后派拉蒙案”时期的产业变化与调整 美国的电影、电视制作产业具有先行者的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范围经济。电影产业提供了成熟的技术人员和演员、全球的发行系统和好莱坞的明星体制;美国

8、好莱坞制作业传统,加上 1970年到 1995 年间,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利益和辛迪加规定” (The Financial Interest And Syndication Rules) ,要求三大广播公司必须将自己节目的相当部分交给独立电视内容制作商生产,即我们所说的制播分离,这也大大促进了美国电影、电视制作业的发展和成熟。 三、好莱坞当今华人形象呈现的媒介文化分析 (一)好莱坞的全球化产业图景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想要继续在国际市场保持增长,一方面要拍摄出符合全球不同观众口味的影片,另一方面就是必须有足够的发行网络为支撑。 电影题材方面,好莱坞为了继续巩固和开拓市场,必须从世界文化5和

9、其他国家的优秀电影中摄取“灵感” 。近期好莱坞的“翻拍”风就是最好的明证。最近几年,好莱坞开始“借鉴”亚洲优秀电影,从日本的“午夜凶铃” 、 “咒怨”到香港的“无间道” 、 “彭式鬼片” ,以及韩国爱情片,好莱坞借助“炒冷饭”之术,不仅弥补了其自身题材枯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翻拍后的好莱坞式成品重新打入“题材输出地” ,并利用其全球行销网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 发行方面,好莱坞积极倡导“分帐发行制”这一科学的国际影片发行制度。它要求制片、发行、放映三方利益通过明确的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来实现,充分体现着“利润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好莱坞还采用“海外发行制”(发行公司通过将影片拷贝卖

10、到本国以外的方式来进行影片发行) ,建立了国际化的分销网络,使其电影能在全世界 180 多个国家同步发行,这是其他国家电影业望尘莫及的,也正是好莱坞商业机制的优势之一。 可以看到,好莱坞对于东方题材的热衷,一方面是出于其产业本身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改造和借鉴东方题材为好莱坞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到东方社会当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和天然的掩护。对于这类加工后的成果,好莱坞可以通过其全球发行放映网络兜售到世界各地,而华人形象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被摆在好莱坞全球观众面前,而这类单一的、模式化的华人形象所承载的,恰恰是好莱坞电影背后的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策略。 (二)全球化时期好莱坞对文化的积极诉求 随着全球化运动

11、的深入,好莱坞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化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冲突。以美国文化为基准的全球标准化战略频频遭到6挫折之后,好莱坞开始了适应性调整,构建与全球市场一体化相匹配的创新与开发全球化的动力机制:首先,吸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来人员进入好莱坞创意机制,为全球市场提供多种差异性产品。其次,输出好莱坞赖以生存的创意机制,在多个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解决电影和电视节目内容的当地化;二是研究当地市场,开发适合当地文化和市场特色的娱乐产品;三是创意人才当地化,以便跟踪和获取当地文化资源。 结 语 在全球化时代,好莱坞电影不再排斥他国人才的加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华人导演和演员加

12、盟其间,使华人与好莱坞的关系日益加强。而许多华人导演为了成功地把电影推向国际,纷纷开始拍摄具有 “自我东方化”色彩的影片。 “自我东方化”即东方人以西方人论述东方的逻辑为参照和出发点,固化和本质化“东方主义”的行为和话语表达。就目前情况而言, “沉默的他者”不再沉默,转向迎合而不是挑战或推翻西方人固有的想法, “自我东方化”已经成为东方导演把影片推向国市场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王晓德著,美国文化与外交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2Wong, E.F.(1978) On Visual Media Racisim: Asians in the American Motion Pictures, New York: Arno Press 3余佳丽、林国淑,好莱坞影像中的“东方主义”思维J.电影评介,2007(24) 74吴卫华、镇涛,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形书写好莱坞电影的黄白恋模式J.文艺争鸣,2007(11) 5胡正荣,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与经营策略J.电影艺术,2005(1) 6邱章红,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的选择J.学术月刊,2006(6) 7闫孝萍, 好莱坞的国际营销策略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8) 作者简介: 叶天涯(1985-) ,男,湖北大冶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0 级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