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理低价中标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现行的评标办法主要有合理低价中标法和综合评分法,合理低价中标法被广泛应用,实行合理低价中标法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节省投资,保证投资效益,有利于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实现建筑市场的买卖双方的供需平衡,但合理低价中标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 【关键词】合理低价中标;施工中;问题;对策 一、合理低价中标后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低价低质 实施合理低价中标法导致的最大隐患就是低质低价工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千方百计的压低投标价,中标后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出现豆腐渣工程。
2、 2 出现烂尾工程 在合理低价过程中有些业主明知市场上是高价,却要以低价选材,最终合同难以真正全面实际履行,以至造成烂尾工程。 3 低价中标高价索赔 索赔是企业获取利润、保持不亏本的合法手段,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后,为赢得利润,有时也会采取高价索赔的方式。例如利用现场签证来增加工程造价弥补其低价中标的损失。 24 设置合同陷阱 施工单位合理低价中标后,中标人和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想方设法利用合同中某些不明确的条款为其中标的项目谋取利益。 二、解决合理低价中标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类:建设单位自身原因、施工单位本身的原因以及建筑市场环境配
3、套不完善。(一) 针对建设单位自身原因的对策 1 做好招标前期的准备工作 (1)强化施工图设计深度。施工图是投标报价的依据。因此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近则关系到报价的准确精度,远则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设计变更。 (2)招标文件编制要翔实、具体。招标文件是编制标底和签订合同的依据,是工程管理的纲领文件。如果没有事先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情况下,盲目机械的套用固定模式编制招标文件,这样可能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由建设单位承担,甚至导致工程投资失控,给建设单位带来重大损失。 2 采用科学、严谨的评标办法 制定出科学、严谨、实用明确的评标方法和标准,认真复核、检查报价,废除明显
4、低于成本价的标书。 3 仔细、认真、严密地签订合同 合同是日后每一项工作的依据。如果合同条款制定不严密,会让中3标单位有机可乘,钻合同的空子,利用“不平衡报价” 、 “索赔 ”等手段。达到“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目的。合同签订时一定要再次将项目内容、标准、质量和工程量清单等主要内容予以明确,同时要防止合同漏项。 4 做好后续跟踪工作 签约后,建设单位还要加强跟踪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段或分步验收。在项目完成后,要注重对项目执行情况的验收和审计。 5 设置足额的投标保证金 如果对投标保证金没有规定或投标保证金过低,中标人有可能拒绝签合同,给招标人造成招标失败。 (二)针
5、对施工单位原因的对策 1 转变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市场竞争下的微利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施工单位应该熟悉新型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出积极的应对办法,减少可能的损失。 2 充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进行投标报价 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首先要考虑成本分析,以成本分析为依据,将自身的经营优势转化为报价优势,增强企业投标报价的竞争力。 3 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施工方案的优化是成本管理的灵魂,成本管理必须首先把握住这个重点。只有牢牢把握住技术领先、方案优化这个关键,才能从根本上杜4绝成本流失,提高企业的收益。 4 构建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 认真选好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加强
6、经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管理,构建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体系,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三)完善建筑市场配套环境 合理低价中标法的实施需要建筑市场有一个良好的配套环境,才能顺利发展。建筑市场的环境配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建立完善建筑法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五款明确规定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者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杜绝恶性低价竞争。 2 完善风险转移体系 由于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价格是主要的竞争因素,中标单位利润就可能微薄,就有可能降低了中标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完善工程担保体系和风险保险体系,使中标单位回避各种有意和疏忽产生的风险。 3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管理体系,在资格预审中严格核实投标者的信息,全面了解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和履约能力。 4 建立配套的惩罚机制 建立配套的惩罚机制,对中标人不按招标文件要求的规定的期限和数量提交履约保证金,放弃中标,不履行合同等行为进行严惩,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5三、结束语 合理低价中标法在实施的过程中科学评定投标价格的合理性,有效防止投标人盲目低价抢标现象,有效防止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引导企业理性投标、诚实履约,采取相应对策完善配套制度,就能够实现建设单位利益最大化和施工单位资源最佳配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