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901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南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摘 要】河南当前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产业结构处于城市化的中级阶段、城市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阻碍城市化向前发展的原因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和工业化弱质没有吸纳足够多的农村劳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工业化弱质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传统的人口大省,河南省城市化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已经对河南省产业效率提升和经济规模扩张形成严重制约。201

2、0 年河南省城市化率为 3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5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省 6000 多万人还居住在农村,全国除了西部的西藏、云南、贵州、甘肃外,其余省份的城市化水平均高于河南(本文所有相关数据均出自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或者进行整理计算得出) 。大量的人口滞留在农村,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010 年河南省就业结构为53.3:23.6:23,三次产业的产业效率分别为 6721 元/人、49775 元/人、28236 元/人,均低于全国同期的 7579 元/人、53660 元/人、33709 元/人。据相关专家测算,第一产业领域就业人口

3、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并使之转移到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领域,就可使得河南的 GDP 总量增加 193 亿元2或 95 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河南当前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人口的转移和集中仅是城市化的表现形式,其实质则是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不断增强,并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城乡统筹、地区协调、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在河南人均 GDP 水平的带动下,城市化水平呈加速发展趋势。对 1978 年以来的河南经济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河南区域城市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产业结构

4、处于城市化的中级阶段 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将首先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并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往往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到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在初中期,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而到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则会形成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的情况。2009 年河南的城市化率为 37.7%,产业结构为 14.2:56.5:29.3,2010 年河南的城市化率为 38.8%,产业结构为 14.1:57.3:28.6。河南的产业结构说明其城市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见图

5、 1) 。 图 1 2000-2010 年河南城市化率及一、二、三产业构成变化图 数据来源:2001-2011 年河南统计年鉴 (二)河南城市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 3河南城市化水平大于或接近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有郑州市、鹤壁市、焦作市和济源市。城市化率在 40%以上的有洛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新乡市。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开封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和信阳市,最低的是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各市城市化水平相差悬殊,郑州和商丘、周口、驻马店相差一倍以上。就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分布来看,愈接近全省的中部,城市化水平愈高,郑州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其外围一些城市城市化率

6、在 40%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距离省会郑州较远的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 将河南省所有地级市 2010 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40%,其中郑州的城市化水最高为 63.6%,而省内周口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仅为 29.7%,两者相差接近 40 个百分点。全省仅有郑州两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其余各市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其中省周边的商丘、周口、驻马店三市的城市化水平均在 30%以下(见图 2) 。 图 2 (三)城市化水平低,与全国的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前期,

7、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区域城市化水平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但无论城市化速度还是城市化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 河南城市基础设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滞后于河南城市化进程,并且低于全国的整体水平,表明河南区域城市化4的质量比较低。所列 9 项指标中,8 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不足必然产生一些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中小城市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和硬化道路比重低,经常出现供水不足、排水不畅、能源电力短缺、交通堵塞、城市污染严重等情况,这样必然会使城市集聚而产生的高效率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见图 3) 。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

8、1978-2006 年 28 年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18.8%,年均增速为 0.67%,而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26%,年均增速达到 0.93%。分阶段来看,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点。1978-1995 年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仅提高 3.6 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 0.21%,而同期全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11.1%,年均增速 0.65%。值得注意的是 1996 年以来,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10 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14.1 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到 1.41%,高于同期全国 1.34%的平均增速。 图 3 2000-2010 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变动比较

9、及离差变化数据来源: 2001-2011 年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注:离差等于全国城市化水平减去河南省城市化水平 二、阻碍河南城市化向前发展的原因 (一)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城市的拉力,随着地区工业化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劳动力逐渐从传统低5效的第一产业向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转移。观察河南省的就业结构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绝对数自 2000 年开始减少,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6 年间上升了 6.1个百分点

10、,而同期第三产业上升了 4.5 个百分点。从绝对数上看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 374 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 287 万人。到2010 年河南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依次为 2712 万人、1753 万人和 1577 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为44.9%、29.0%和 26.1%(见图 4) 。 图 4 2010 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1 年河南统计年鉴 将河南省 1994 年以来主要年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就业

11、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大;第三产业不论是产值比重还是就业比重均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其中就业比重的离差由 1994 年的 6.8%增加到 2010 年的 9.2%,产值比重离差由 6%扩大到 14.5%。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的主要就业领域。其中,第三产业多为服务性行业,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当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减少对劳动力需求时,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就业机会,吸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继续转移,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向

12、前发展。因此从表6面上看,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二)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弱质没有吸纳足够多的农村劳动力 但我们进一步对河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省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并不低,如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在河南省第三产业中占到了 10.2%,而全国这一比例仅为 5.7%;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房地产、金融业等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告诉我们,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

13、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进行大量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客观上导致企业发展对外部环境及社会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如充分发育的市场体系,发达的金融体系,便捷的交通体系,方便的通讯服务系统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等,这就为生产性服务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提高,更多的人进入中高档消费阶层,对社会服务的高档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生活性服务业成为最富活力的产业。据此我们推断造成河南省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真正原因在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状况。 为了验证上述推断,我们对河南省工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近年来河南省工业总量增长很快,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幅远高于同期全

14、国同期的增幅(2000-2010 年间河南省工业产值比重提高了 8.4%,全7国提高了 2.9%) 。但工业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增反降,由 2000 年的 31.6%降为29.8%,这是一个比较异常的结果。 按照主要生产要素贡献度、产品加工程度,不考虑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可以将工业内部产业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以采掘业为主,生产的主要是初级产品;第二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主要是轻工业产品;第三类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的主要是重化工业产品;第四类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的主要是高加工度产品。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具有“资源密集型

15、、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演进特征。按此分类,对照 2010 年河南省的 39 个工业行业,可以发现其工业主要是以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较低。其中,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合计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 49.4%,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合计占 34.2%,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合计占10.3%(见图 5) 。以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更多是对能源、原材料和资金的依赖,对劳动力和技术的依赖较少,这种发展方式既不利于地区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解决就业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也很有限。 图 5 河南省

16、 2010 年工业结构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1 年河南统计年鉴 另外,从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经济的主要指标来看,河南省工业化发展的质量不高。2010 年其轻重工业的结构与全国基本持平,重工业8所占比重还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重工业主要以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为主,两者合计占到了整个重工业比重的 66.9%,加工工业仅占 33.1%;从企业规模上来分,河南省企业规模偏小,大中型企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偏低,合计占到了 5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个百分点;从企业注册类型上看,国有和集体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其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2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 个百分点,而在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私营经

17、济产值所占的比例不足 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正是这种以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导致了河南省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使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受阻,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低效率的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弱质是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吉献,于正松.河南低碳城市战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贺来喜,陈丙欣.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0(9). 3刘榆林.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探索J.生态经济,1999(6):17-20. 4朱海玲,龚曙明.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和互动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3):112-114. 作者简介:牛志勇(1980-) ,男,河北临漳人,河南大学在读博士9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农村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